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隨著施珂的到來,5位神秘“評審團”成員齊聚
3月28日,訓練營開營的前一天,我到機場迎接評審團的最後一位成員——《大都市BIBA》雜誌記者施珂。直到把施珂送上了回營地的汽車,我才終於松了一口氣:五位評委終於到齊了。
這次“好男人訓練營”採用了雙重淘汰機制,選手每天是否被淘汰的命運都掌握在5位評審團手中。這種設計在國內同類節目中也是開創性的,也是基於內容特點而做出的慎重而大膽的抉擇。好男人,大家評!在這次節目中,節目的焦點將從體育式競技的量化評判體系,轉移到代言大眾評判點的評審團身上。這種調整對節目組來説是存在風險的,意味著節目風格、故事講述方式的轉型,也意味著對評審團成員的選擇甚至重於選手。
評審團成員的目標在哪?最初的預想是全部採用女性評委。這種設計具有天然的戲劇衝突點,但對代言大眾的評判體系來説,缺乏邏輯上的合理性。最後,終於確定了3女2男的評審團性別比例。五位評審團成員最終確定,他們都是以生活中真實的身份進入好男人訓練營的,從某種程度上説,這種不同身份的組合,也代言了大多數層面觀眾對好男人的不同看法。
羅淩,女,心理學碩士,在訓練營中的身份:心理諮詢師。她是訓練營裏的最神秘的人,選手們對她的了解多是在男人實驗室,一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秘人物。
牛毅,女,曾多次獲得健美賽的全國冠軍,在訓練營的身份:健身教練。她事後最大的感悟:訓練營也改變了我的性格,從急躁走向沉穩,一下成熟了許多。
施珂,女,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在讀博士,《大都市BIBA》雜誌記者,在訓練營中的身份:隨隊記者。她是和選手正面接觸最多的評委。
馬愛軍,男,曾多次贏得全國性烹飪大賽的大獎,在訓練營中的身份:廚師。因為他,選手們在訓練營可真有口福!老馬的感慨:訓練營對人的性格改變真是很有影響。
楊金波,男,工學碩士,在訓練營中的身份:管家(禮儀老師)。老楊是對“訓練營”有最多感慨的評委,按他自己的説法:接近20天的攝製組生活,真的從俗了。
根據劇情設計,評審團只能“秘密”生活在選手周圍。選手事先知道評審團的存在,卻不知道是誰。但沒有不透風的墻,選手和評委之間的“不期而遇”也是有發生,這反而為節目平添了一份戲劇色彩。
直到拍攝的後半段,選手們對評審團成員還只能模糊“對號”。這也許是“有意無意”間的安排,半夢半醒之間的猜測,對節目的劇情發展是有貢獻的。
對多數評審團成員來説,這樣深入劇組生活是第一次,神秘而辛苦,對幾位女評委更是考驗。健身教練牛牛因為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幾次臥床不起;施珂因水土不服而一直處於情緒的低潮與波動當中;羅淩事後感慨:太苦了,太熬人了,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
一次,我到劇組遇到施珂,施珂好不客氣對我嚷嚷:“老胡,好辛苦!真受不了!都怨你把劇組描繪的那麼美好!”我心説:受不了也得受呀!嘴上卻只能安慰:堅持一下,適應了就好了!完了我請你吃大餐!
抱怨歸抱怨!經過訓練營的生活,評審團對劇組人員的敬業精神也是佩服有加!慢慢地,他們和劇組的工作人員都成了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很快“入戲”,成了出色的“演員”。導演們事先最擔心的是在淘汰儀式上,評審團可能會因避免衝突而很快趨於一致性。但沒想到事實卻恰恰相反,在連續幾天的淘汰儀式上大家都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甚至出現了導演已經喊停,他們還在爭論。
選手們在改變,評委們也在改變。隨隊記者施珂這樣回憶道:其實,當選手們在經歷著身體,精神以及心理承受力的巨大考驗時,評委們也在經受一種鍛鍊。我們必須拋開對於“好男人”純粹主觀的見解與觀點,從專業的角度,用不同的職業眼光觀察他們,並給予他們最全面的評價……接觸越多,了解越多,也就越難在他們的去留問題上做裁決。
看來,幾位評審團成員都很快愛上了“回家”的 “好男人”, 節目也因此而出彩連連。
肺腑之言:非常感謝5位評委!
<<上一頁
下一頁>>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