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採訪李鵬總理前後
發佈時間:2004年05月18日 13:38 作者:申家寧
今年“人大”第一天(編者注:本文寫于1996年),我臺採訪李鵬總理的獨家新聞播出了,在社會上和新聞界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播出的新聞只有兩分鐘,但是作為這條新聞的編輯,我深知在這條新聞背後漫長、瑣碎、大量的準備工作。真是幕前兩分鐘,幕後無數功。
説起來,採訪國家領導人是我多年的夢想。畢業分配直接來到時政組,應該説是我期盼的事情。我是幸運的,但也有具備雙語採訪時政新聞的條件,才得以順利進入這個組。我了解這一點,所以應該説,我來到時政組時已經做了採訪國家領導人的業務和心理準備,但是我沒有奢望機會來得這麼快。
我知道,以前我們組的記者採訪過李鵬,聯絡採訪的就是老時政記者、現在的採訪部副主任王連生。有他聯絡,總理接受採訪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正因為以前總理接受過我們的採訪,如果不作充足的準備,提不出比較好的問題,別説總理不願接受採訪,就是部裏和中心的領導也不會同意採訪。於是我找來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文件反復仔細閱讀,力圖從中找出提問的重點。我還徵求了一些學者專家的意見,多側面了解目前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經過反復琢磨,提出了第一個採訪計劃,就農業、國有企業改革和反腐敗問題提問。
提綱寫好以後,我找到王連生副主任,説出採訪李鵬總理的打算,得到了他的鼓勵。他看過提綱之後,提出兩點意見:記者提問不宜過長;反腐敗問題最好不問。他讓我再琢磨琢磨,同時提出他將利用與總理同機飛往泰國的機會問一下總理本人他關注哪些問題。王連生副主任走後,我很快投入了人大代表到京的報道,也沒有時間考慮採訪總理的事情,甚至沒有時間為可能失去一次難得的採訪機會而遺憾。 3月3日,從泰國回來的王連生副主任向我要上次他看過的採訪提綱,説想讓中心主任過目。果然,他轉達了中心領導的意思,他們認為提問沒有緊扣這次大會的重點——“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他讓我再想想,改好後再給他看。這並不是最壞的消息,至少還有希望,還有可能……當時我想,哪怕最後出面採訪的記者不是我,但是採訪提綱是我寫的,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於是我馬上拿出綱要,又一次反復研究,寫出了兩套採訪方案。一是就“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提問,二是就人民關心的,也是報告中提到的具體問題提問。擬好這個提綱時已經是晚上9點左右,當時報道組已進駐京西賓館,我趕緊呼王連生:“提綱已改好,何時能與您商議,如方便請回電話。”直到晚上11點也沒有回音,我正準備休息,電話鈴響了,他讓我拿著提綱去他房間商量。一進門,看見張寧、王連生兩位主任,還有組長周建國在場。我給了他們每人一份提綱,他們三人看完後,表示其中有些問題還是可以的,同意與中心商量後再作決定。
第二天中午,組裏召開碰頭會,商議第二天所有活動的細節。這時我以為採訪的事已告吹,安慰自己:編開幕新聞責任重大,雖然是在午間節目中播出。我正這麼想的時候,主任又説,讓王曉琨替我接收新聞,把我換下來,讓我下午和王曉琨交接。聽到這個安排,我心裏不知是高興還是難過,因為它意味著兩種可能:一種是我們要繼續爭取採訪李鵬,另一種是領導並不相信我的能力,讓更老練的編輯編開幕新聞,而我感覺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研究完專訪後,我的搭檔董石才提醒特寫責編王建生,説我還可以參加特寫的採制。這時陳徵説了一句:“她還要採訪李鵬呢。”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主持會議的王連生説除了我大家都可以走了,於是進入了採訪準備過程當中又一個實質性的、真實的階段。
由於以前有過記者被採訪對象問住的歷史,我不敢鬆懈,在17點之前趕到12樓資料室,查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並複印下來。晚上在房間裏,反復閱讀去年的報告和五中全會文件。我的想法是,不管明天能不能採訪到總理,都要做出採訪到的準備。同時我找到董石才,商議萬一採訪不了總理,我們將儘快到大會堂門口採訪代表,為王建生的特寫提供素材。當李東生副臺長來房間看望大家時,張寧告訴他我正準備採訪總理,他還説,如果沒有好的問題就不要搞了。這更增加了我的壓力,我又一次斟酌問題,覺得從本次報告與往年的差別的角度提問,與去年太相似了,便考慮換一個角度。同時,覺得設計好的三個問題還是略顯單薄,便考慮把原有提綱中的第二個問題放到前面提問。我呼孫玉勝,但沒有聯絡上,就帶著問題休息了。
第二天在開會前見到了孫玉勝,他聽了我的想法後,認為還是按前一天商定的提問。大會進行過程中,孫玉勝和張寧先後過來提醒我兩個問題:一是今年的報告不叫“政府工作報告”,提問時只説“報告”就行了;二是報告中總結了去年的工作,提問時要注意這一點。其實這兩個問題我已經注意到了,這時總理的報告已接近尾聲,我的頭腦裏快速過了一遍問題,這時我已經看到散會,已經看到王連生在總理身邊説話,已經看到技術員準備好了話筒,這時王連生衝我揮手了,我想上主席臺,工作人員卻把我攔住了,好在在主席臺上的周建國跟他們做了解釋,説總理正等著我去採訪,我這才得以放行。我跑向王連生和周建國那裏,他們已經架好了機器。總理坐在他的座位上,臉上帶著汗珠。他邊笑邊説:“我講了那麼久,你們還不放過我。”我笑著説:“您辛苦了。”這時周建國説“開始”,我於是提出了問題,也就是最終在屏幕上與大家見面的兩個問題。
李鵬總理的話並不長,現場只有4分鐘左右,經過剪輯,聯播中與大家見面的新聞正好是兩分鐘。在這裡我不得不佩服周建國和王連生兩位記者,在扛著流動機器兩個多小時之後畫面依舊那麼穩;在我和總理之間搖鏡頭時,又是那麼迅速和準確;在那麼緊張的情況下,周建國做了從國徽特寫拉出鏡頭的處理,並且兩個人都沒有忘記拍一個我的反應鏡頭。他們的拍攝使後期編輯很順利,為新聞增色不少。
新聞播出後,得到了臺領導的肯定,認為今年的提問是經過準備的,比以往的提問水平有所提高。我知道,為了這兩個問題,多少人動了多少腦筋。在這條新聞背後,又有多少人付出了勞動。
在這條新聞播出的時候,我深深感激電視臺這塊土壤,使我這樣一個時政新聞的新兵有可能獲得如此難得的機會;我感激組裏每一位同事對我這個後來者的愛護;感激每一位在這條新聞播出前後鼓勵我、幫助我的人們。我將終生牢記這生命中的“第一”,全面總結這次採訪的得失,虛心向老同志學習,進一步提高採訪水平。
<<返回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