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三八”節女主持人系列專訪之三
小燕:像燕子一樣飛
發佈時間:2004年03月10日 13:56 作者:CCTV.com 記者 艾中
她的人和她的名字一樣。
其實她的本名叫鄭鶯燕,大家老是“小燕兒”、“小燕兒”地叫,叫得小名反倒比本名更響亮。當時中央電視臺的一個部領導正好又説:“全國長得像你這種類型的主持人有三千三百三十三個,你的名字又這麼難記,觀眾能記住你才怪,你乾脆就改名叫小燕得了。”
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綜藝快報》主持人小燕。
熒屏上的她,播報快人快語,給人印象很明媚;生活中的她,也是快人快語,給人印象很透明。
她説自己最喜愛的動物有兩種,都很讓人出乎意料,其中之一就是小瓢蟲,因為性格中有相似的地方,輕盈,小巧。
我很奇怪她為什麼不説像燕子,其實,她就像燕子一樣飛。
“童年的感覺很夢幻”
小燕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家住軍區,在市郊的五鳳山下。“當時我們家附近都是菜田,有山有水,家門前就有一條小河,這樣一個環境,我有很多機會接觸大自然。經常和我爸到田間抓昆蟲……”
記憶中,那個年代雖然大家過得很貧窮,但都很快樂。孩子們出沒在山間野地,拿着一個非常細密的網,到處逮昆蟲,逮着了,就把它們用瓶子裝着,挂在後院結滿絲瓜的架子上。童年過得跟夢幻一般。
和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是,除了玩,小燕還有很多很多的“功課”。“我爸一直希望我有文藝方面的天賦或愛好,他總覺得女孩子應該優雅一些,在非常良好的藝術氛圍中長大。”為了給予女兒藝術方面的熏陶,爸爸給她報了少年宮的很多學習班:音樂、舞蹈、畫畫……
那時候,家住郊區,沒有公共汽車,連公交線的終點站離家都還有好長一段的路。於是,每個周末,父親騎着自行車馱着小燕去上各種學習班,風雨無阻。小燕性格中的隨和在這時也已經顯露無遺:“當時沒有負擔,就是好玩。覺得天天玩也就那麼幾個玩法,還不如報班去學點東西。”
多年過後,今天的小燕才知道父親的用心,她説她很感謝父親當年給她打下的基礎。要沒有少年學藝,她不會後來從上拍電視劇的道路,不會結識到影視圈中的小夥伴,不會想到去考北京電影學院。正是這次考試,讓她的人生道路産生了變化。
“我要是你,就去考廣院”
1994年,小燕在北京拍電視劇的那一個月,正好趕上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這類學校招生。那時候,她認識的一些小夥伴中就有小陶紅,演《黑眼睛》、《空鏡子》的那個,她當時是花樣游泳運動員。
“每天我倆是第一個到考場。我們一見如故。她當時正在考,考的是北京電影學院。我倆都考上了。那年我正在讀高二。陶紅問我,你學習成績怎麼樣,我説還可以,她説,我要是你,就去考北京廣播學院。其實是她提的建議。她説學了那麼多年的文化課,就那麼丟了不可惜嗎?要是上了北京廣播學院,將來分到電視臺,可比當演員穩定多了。”
陶紅的話讓小燕有些心動,於是就抽空跑到遠在東郊的廣播學院校園裏轉了轉。這一轉,讓她産生了猶豫。
“我要是考上電影學院就和金巧巧等一個班。福建學生就我一個。我爸媽都是福建的,一口一個福州腔。老師聽我的語音非常驚訝,一點影響都沒有。報考電影學院,福建考生非常少,能考出來的也非常少。”
其實那時小燕已經過了專業面試關,收到了文化考試通知單,就在大家集體體檢的那天,她無意中聽到有人對自己的議論:這個福建小姑娘演個小少女的角色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我聽到了就想,我不可能一輩子演這樣的角色啊。於是就有些動搖,沒去參加文化考試。……所以,這也是命運的安排吧。”
也就是那年,小燕參加拍攝了十集電視連續劇《多思年華》,後來這個劇目被評為全國“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就在接到北京廣播學院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暑期裏,她還參加了幾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對於表演的放棄,小燕説不後悔。
就像燕子一樣,在影視這片田地裏,她輕輕掠過,重新擇枝而棲。
“沒有我的樹和墻了”
考上廣播學院,來到北京,小燕心中的理想是當個新聞節目主持人。可老師説了,“要是讓小燕播新聞,怎麼聽怎麼像造謠。”
坐在我對面的小燕樂不可支地笑,像極了一個淘氣的中學生。生活中的她,和鏡頭上的形象的確有些反差,讓人想起一句話:“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似是時光倒流。
翻着學校近半個世紀以前的教材,聽着身邊潑來的“冷水”,小燕無所謂地想,大不了改行吧。與其在那怨天怨地,不如腳踏實地做準備。大學四年,同窗好友每天天不亮就到校園的操場邊,每人一棵樹一堵墻,開始練聲,惟有小燕,自得其樂地睡自己的懶覺。她説,學播音的,一天不練聲,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聲,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聲,全世界都知道。她總是屬於那個全世界都知道的。老師要是問,她就説沒有我的樹和墻了。
“小時候,爸對我説的一句話影響很深:做女孩一定要做一個聰明的女孩,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當時就知道自己播不了新聞,既然這樣,我為什麼不海納百川。我寧可補充一些更多的東西。所以,當時對專業並不上心,時刻做好了轉行的準備。包括現在,都有這樣的準備。”
大學四年,專業課沒怎麼好好上,這個電影發燒友倒是看了不少她所能找到的影片。 “這也是小時候的影響。我覺得我屬於從小到大,性格習慣愛好不變的人。我家在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的中間,幾乎每個部一個星期都會放兩三場露天電影,我經常循環地看。……上大學至少看了三四百部,當時學校附近小店的碟都被我租遍了,還有就是到電影資料館。也經常到中戲找陶紅,看他們表演。”
小燕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她的第一份工作,竟然和她的這個愛好聯絡得那麼緊密。
“別把愛好當職業”
少年玩伴中考上電影類院校的不少,真正出來幹電影的倒是不多。小燕很釋然地説:“這很正常,不要把愛好當職業。”
就像一個女孩子,喜歡逛街買衣服,要是這種行為變成職業需要,喜歡就會變質。
但她自己,每一個得來的機會卻無不和她的愛好有關。
大學畢業前,當年拍戲的中央電視臺老師輾轉得知昔日的小燕子飛到了北京,找到她,讓她上了新開播的《影視同期聲》,小燕駕輕就熟,得益於那四年沒有白看的三四百部電影。
畢業後,小燕去了鳳凰臺,加盟一檔經濟類的節目《商旅衝動》。
“人家老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選擇去鳳凰臺,只為自己讀不了萬卷書,想行萬里路。它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當時走的路很多,一個月可能要坐二十趟飛機……”
敢於接手做經濟類節目,還是得益於小燕廣泛的興趣。鮮為人知的是,小時候的她,數學一直學得很好,高考前,她是作為理科生被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招收的,那也是廣院播音係第一次文理兼收。
飛來飛去的日子,遂了小燕的心意,不知疲倦,但卻有困惑,感覺自己出來的東西太少了。一年過後,有一次她去煙臺採訪,正好遇上文藝部的兩個導演,説別東跑西顛了,到我們這來吧。小燕説:“呀,太好了,正有此意,我還真是正想停下來。”於是,拎起箱子,回北京跟着他們就直接進了中央臺的演播室。
誰都看不出來,就這麼一個文弱的女孩子,從小就打乒乓球,還是個超級足球迷。前年世界盃期間,體育部想找個女主持人做《球迷世界盃》直播,正發愁人選,音響部有人給他們支了一招:“找小燕,準沒錯,平時看她盡在看一些足球類的報紙,説起球來頭頭是道。”一試,果然不錯。
那些天,一天兩場,共64場比賽,每場提前一個小時,小燕就要和她的搭檔開始直播。如果不是從小對足球的喜好,不是長期的知識積累,這一個月,估計是頂不下來的。
一個月的經歷,讓沒做過直播的燕子積累了經驗,沒多久,《綜藝快報》也開始上了直播線。
“我從來不認為女人的成功就是事業的成功”
飛來飛去,輕靈小巧的她就像燕子一樣,在興趣和愛好的天地裏,尋找着自己理想的工作狀態。但小燕從來不認為,女人的成功就是事業的成功。
“28歲以前,我會把自己嫁掉,一旦有了家庭,就要全心全意地對它付出。我從來不認為,為了工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的女人,是一個成功的女人。”關於嫁人的理由,還有一條,“現在好白菜都讓豬拱了。”
酷愛電影的她,最喜歡的影片不是文藝片,也不是愛情片,卻是戰爭片。因為,她覺得一個人只有面對困難,面對戰爭,才會展示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戰爭才是對人類真正的考驗,真正的磨練。人,只有靠智慧來贏取最後的成功。她崇尚這種智者的游戲。
她説自己沒有最喜愛的一首歌,總是喜新厭舊。上卡拉OK房是學歌的過程,一看沒人就找一些新歌來學,就怕落伍。F4剛出來時,她真的不知道是什麼,還以為是F1方程式什麼的,表弟數落她,天哪,你要是説你不知道F4,走在大街上,會有人拿板磚拍你。從那以後,小燕是流行什麼看什麼,因為主持人這個行業也的確要非常包容。
她認為男人應該寬容,忠誠,正直;而女人,則應該溫柔、堅強,適時溫柔,適時堅強。
作為女人,為了幫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女性,做一個好女性,小燕的建議是,有四部文學作品必須看:一個是金庸的《神雕俠侶》,一個是《紅樓夢》,一個是《飄》,還有一個是《圍城》。
她説自己最難改掉的一個壞習慣是睡懶覺。
她最嚮往的地方是:靠海,看得見風景的地方。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返回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
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