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王雪純的維也納情緣

發佈時間:2004年01月05日 09:08 作者:CCTV.com 記者 張敏



    又見王雪純正值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直播之際,這次她一人分飾兩角,既做前方記者又有直播當天北京演播室的主持人任務,時間緊張程度不言而喻。

    從澳洲留學回來的她看上去沒有多大變化,普通的裝束,素面朝天,聲音清脆,性子活潑,依然愛笑,思考的時候頭習慣地偏向一邊。

    這次在線,王雪純一直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開場把音樂界的嘉賓們介紹給網友,中間時而不時在論壇裏活躍一下氣氛,發言不多,但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我對維也納的感情突然間變得很深


    2000、2001、2002連續三年,王雪純作為前方報道組成員來到維也納,提起對維也納這座城的感受,她用了四個字“非常喜歡”。

    攝製組住在維也納舊城中心位置,在那裏屹立着許多古老的建築,像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2002年,離開維也納前一個晚上,我踏着維也納的雪,進入一家老咖啡館,要了杯熱巧克力,看著窗戶前面慢慢飄雪花,那時覺得我對維也納的感情突然間變得很深,因為已經來過三次,明年去澳洲留學,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一種遠離熟悉事物的感傷涌上心頭。

    在王雪純眼裏,維也納兼備了東西歐的文化氣質,“它的地理位置屬於東西歐這兩個文化板塊的中間,從歷史上説是一個交匯點,無論是西歐比較新潮的、比較創新的那種模式,還是東歐比較保守、傳統的又大氣的一種藝術傳統,這兩種東西都在維也納匯聚起來,所以維也納有非常深厚的底函。維也納的建築、維也納人的氣質和為了保留傳統可以不惜代價的那種感覺,都是很吸引我的地方。”

    王雪純這樣評價維也納人,“顯得很有教養,有種矜持的東西你能夠感覺到。他們挺着腰板,眼睛直直目視前方,有種很驕傲的氣質在裏面。”

    “有一次在街頭,我去弗洛伊德博物館,不太認識路,一位老太太在遛狗,她看到我好像找不到路就主動過來,用德語説我沒聽懂,用英語告訴我怎麼走怎麼走,帶着我過了兩條街,指旁邊一棟房子……好多普通的市民,尤其你想了解維也納,發掘維也納時,他們會特別熱情,每個人都會有故事告訴你,有想幫助你的願望表達出來。”

    攝製組在維也納有位老友,“他接待我們有8年之久,我們都叫他老丹,這個人從骨子裏迷戀中國文化,所以我們在溝通合作上非常愉快,現在完完全全是朋友,和他的家人一起吃東西、玩、聊天。”

    
專訪三位指揮大師的記憶


    三年與三位的世界頂級指揮大師對話,王雪純有着不同的記憶。提起他們的名字,她恭敬地加上“先生”二字。


    “穆蒂先生是意大利人,有人説他很矜持、我覺得他很奔放熱情,富有激情。專訪很順利,我教他學中文‘新年好’,他學的很努力,以至於他一邊學,我一邊説給他聽,他怕聽不清往我這兒湊,我怕説不清往他那兒湊,我們倆照一張照片,鼻尖都快碰到一塊了。他説的還不錯,但他覺得肯定會忘,他當時告訴我,如果你要求我在音樂會上説,我會一直記着這件事就很緊張,以至於我連指揮都指揮不好,就會有心裏壓力。”

    2004年,將與穆蒂先生第二次會面,“今年最主要的一個點是我們要送給他一個很珍貴的禮物,很多專家在一起,複製出了一整套敦煌壁畫中出現的樂器,我們選定一個琵琶送給他,這個琵琶很珍貴,當時我們和主辦方提出來試一下,他們特別爽快地答應了,因為大家都是想把這種民族的東西傳播出去。”

    哈農庫特,這個地道的維也納人,是位很可愛的一位老先生,有童心,喜歡提線木偶。在回答一生最大的成就時,驕傲地宣稱:和我太太的婚姻。在採訪過程中哈農庫特的太太就在旁邊,“他太太是跟他形影不離的,他一邊跟我們聊,一邊不斷用眼睛瞟他太太,好像想確認一下是不是他的監護人在,或者是他的另一半是不是在關注他的談話進展。”


    第一次指揮維也納音樂會,哈農庫特特地穿了一身具有奧地利民間特色,別着大領結的傳統服裝,“老人家指揮完畢,外套都濕了。”

    “他從小泡在維也納音樂環境里長大的,所以他對維也納傳統音樂以及民間音樂的理解,我覺得都特別維也納,真正代表了在維也納土生土長的人的一種認識和表達方法,他提到好多東西是別人無法提到的,像提到在施特勞斯音樂裏面,如何能夠聽出維也納方言。而且他的指揮特別莊重,音樂處理謹慎,有很多次覺得,音樂就在臺上,你必須把耳朵伸到臺上去才能聽見音樂,不是指聲音小,而是傳達音樂的方式。”

    “我不懂指揮,這完全是用我很粗糙的耳朵聽起來,像穆蒂先生,你可以坐在那兒不想,他把音樂扔在你身上,像潑水一樣,哈農庫特的音樂,你得湊過去,用心聽,而且你要了解很多維也納的傳統、歷史、包括維也納的民歌,你才能了解為什麼有些東西是這樣處理,這樣表現的。”

    小澤徵爾,2002年第一次亮相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臺,他善於運用帶有表情的目光和“會説話”的雙臂表達自己的思想。


    “小澤徵爾,非常之謙和,他的謙和是可以用謙恭來形容,他排練時對樂隊的態度,保持日本人不斷鞠躬的禮儀,談話也很低調。特別作為一個亞裔指揮,雖然他在音樂上非常有造就,但是身處在西方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氛圍中,經歷很艱難。他是位大師,他的謙和使我打動。”

    “他的牛仔褲上破着洞,很樸素,背着雙肩包。專訪那天的裝束看上去完全像一個自由音樂人,特無拘無束的,很真實。”

    
這就是傳統的力量


    每年,冬日的維也納街頭,會出現幾位中國人組成的攝製隊伍,用攝像機捕捉這座城市的藝術氣質與微妙變遷,“2001年新的歐元代替舊的錢幣,在新年音樂會曲目中加進與貨幣有關的波爾卡,奧地利廣播公司還製作了一個短片伴隨那首波爾卡播放,專門講新的歐元怎麼印製出來。我們也拍了一些銀行裏人們在換幣的情景,超市裏面亂糟糟,大家都在為錢弄得很糊塗,這種東西是歷史性的背景。”

    年年都準備新鮮的東西,自然要多費一番心思。“我們每年都特別頭疼,害怕沒有新的東西拍出來,今年維也納正在舉辦一個介紹維也納藝術傳統的展覽會,這個展覽上有很多跟舊維也納有關的東西,據説非常轟動也非常好看,我們去了以後肯定會參考一下這部分內容。”

    王雪純做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工作有7個年頭了,“翻譯過它的腳本,曾經做過後期配音,沒有演播室形式之前會做一個有關維也納音樂會的專題片,可能有些主持環節。”

    “我每年都看。我媽媽和我姐姐都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他們喜歡聽,所以每年有這個轉播,我們全家都會看,算我家新年的一個節目。”

    最後問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幾十年來,同一個地方、同一支樂隊、同一作者群體的作品,為什麼新年音樂會經久不衰、百聽不厭?

    “這就是傳統的力量,就像梁祝、黃河、京劇,因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的迷戀者和追隨者,也會有對它沒有興趣的人,傳統植根的土壤太深厚了,像一顆大樹,無法撼動。因為它非常向上、非常歡快,有可以打動人心靈的力量。所以才會每年讓人有所期待。”


    在線結束,王雪純和嘉賓們匆匆轉移“戰場”,與音樂會後方報道小組的編導們開會,再次協商、敲定直播方案。12月25日王雪純啟程直飛維也納,12月30日回國,擔任 1月1日新年音樂會直播活動後方主持人,電視人的忙碌在她身上可見一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