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經濟頻道新欄目系列專訪之五:《鑒寶》製片人羅晰月
 
《鑒寶》:給點陽光就燦爛

發佈時間:2003年12月19日 10:46 作者:CCTV.com記者 張敏



    見到羅晰月之前有許多疑問,身兼《藝術品投資》和《鑒寶》兩檔節目的製片人與主持人,每週160分鐘的節目播出時長,高出鏡率意味着高製作率,高壓下的她如何應對工作與生活?

    《藝術品投資》與《鑒寶》的定位決定了它的小眾傳播,本着普及收藏品知識的理念,如何做到專業化與通俗化的統一,如何做到既普及大眾又不流失圈內人士的忠誠,面對這些模糊命題,羅晰月的回答乾脆、利索,親和的面容後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給點陽光就燦爛


    《鑒寶》由來已久。

    “2001年6月,《藝術品投資》成立,2002年元旦做了一期特別節目叫《鑒寶》,等於是現在《鑒寶》的前身,那次嘗試後,效果很好,我們又做了三次,每次30分鐘,在30分鐘説一件藏品,主持人、持寶人、專家坐在一個桌子上談,沒有觀眾。現在發展成為60分鐘,互動性加強,採用‘131’結構,兩頭‘1’來自於《藝術品投資》“收藏故事”這個子板塊,講收藏家的故事,他們有的已經收藏幾十年,有的收藏品特別豐富,‘3’是來自於全國的收藏品愛好者。”

    原以為這個每天只談古董的節目,聚集一群甘於寂寞又酷愛藝術的文人,固守着特定的受眾群,小聚而歡,但羅晰月給的收視率讓我對《鑒寶》有些刮目相看。

    “《鑒寶》第一期收視率0.33,第二期收視率0.52,現在在整個經濟頻道,僅次於《非常6+1》。這次開播之前,周末《鑒寶》曾在《幸運52》之後的時間段首播,在星期日14:00重播,那時我們就談一件東西,做得很單一,播了三個月,收視率一直排在經濟頻道前五名,收到的觀眾來信也特別多,三個月之後,這個時間段給了新節目《前沿》,我們收視率又下來了。那時我對《鑒寶》有了最初的認可,不是這個節目本身的問題,給點陽光就燦爛,放在晚上黃金時段播出,肯定會不錯的。”

    整個《鑒寶》最刺激又最令人將信將疑的環節是專家出價,不起眼的破瓦罐怎麼值那麼多錢?為什麼專家出價就是權威的?

    “觀眾這樣想很正常,説明他們對這個行業不了解,收藏品行業的專家,一個人窮盡一生只研究一個項目,比如説研究瓷器的,他不會去研究玉器,研究玉器的,他不會去研究別的雜項。一件東西放在他面前,通常一眼就能看出這個東西是真是假,根本不需要費太多時間。在鑒定行業裏,除了瓷器有釉質老化實驗,有個相對科學的東西來證明它的年代久遠,其他像玉器等全是靠眼睛。真正搞收藏的人,沒有人懷疑專家怎麼鑒定時間那麼短,專家就是專家。”


    
終於有可以發門票的節目了


    《鑒寶》的開播,無論是對於央視以往的信息部還是現在的財經工作室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同事們之間互相打趣,“我們終於有可以發門票的節目了。”

    “以前都向人家要門票。《鑒寶》的産生等於填了我們一塊空白。我們有一個現實的難題,信息部從1998年到現在,沒有一個帶觀眾的節目,我們做《鑒寶》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就是摸着石頭過河,去和視頻、音頻、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拉出這樣一個班子。”

    説起第一次帶觀眾的“糗事”,羅晰月無奈地笑着。

    “錄第一期樣片時,我的嗓子喊啞了,一直咳嗽,到現在都不好,糖漿喝了十幾瓶也不管用。等錄回來一看,感覺到處都有問題,要總結經驗、教訓的地方太多了。不是一兩句能説清的。現在很多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只不過觀眾覺得這個節目形態很新鮮,關注價格、關注收藏品,不去挑你其他的毛病。作為電視工作者一定要挑,每期都有很多的遺憾在裏面。只有你經歷過,自己靜靜地總結,然後慢慢修正,這個節目至少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步入正軌。”

    從8月份到現在,羅晰月沒有休過雙休,一直加班加點,“在8、9月份,我們節目的播出量是全臺最高的,除了《藝術品投資》周一到周六,每天30分鐘,還要再製作出60分的《鑒寶》,一週要製作240分鐘的首播量,編導總共十幾個,那段時間好多人提着藥罐子上班,雖然很辛苦但不能休息。”

    羅晰月強調欄目最大的難點是選題,“我們在篩選選題的時候,也是儘量選有文化背景的,能給觀眾以震撼的,從中能深深感悟出點東西的,所以選題把關是最累的一關,其實拍很容易,編導拿機器一天搞定,但是定選題、定藏品的過程非常辛苦,每一期既有大眾性又有典型性還要有文化內涵。節目一期接一期地錄,可能還有人因為某些原因而來不了,得重換選題,它的周期是很熬人的,非常辛苦,我們編導這一期剛錄完,就開始後期編輯,一邊編輯一邊找下期選題。”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做了六年電視的羅晰月深諳電視傳播規律,“這個節目半年左右時間走上正軌,一年左右時間告訴觀眾它真正是在説什麼,再用半年時間去培養固定觀眾。”

    比起經濟頻道的《幸運52》、《開心辭典》等,《鑒寶》在觀眾互動性上的弱勢顯而易見。“這節目很專業化,不是通俗的、大眾的,我們的內容限制了互動,很少有觀眾敢站起來侃侃而談,敢和專家交流意見。最早的樣片現場當時隨機選了六個選手出來,有的説的沾點譜,有的説的全是大白話。如果觀眾想聽大白話,不會到《鑒寶》節目裏來看。兩期後,我們就改成4個方陣,動用集體智慧,猜價格,説理由,這樣更符合電視傳播規律。”

    關於大眾化,羅晰月説得很誠實,“節目不要求面面俱到,叫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只需要真正感興趣的人看就可以了。我們變成現在這種形式,本身也是在普及收藏方面的知識,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去關注。如果他喜歡收藏,你不讓他看,他會很痛苦,但是不喜歡收藏,你讓他看,他也很痛苦。”

    觀眾的反饋是欄目組的關注,有叫好的也有不理解的,“我目前得到的反饋信息,真正喜歡的看得拍案叫絕,説在這麼短的時間裏,讓我們了解至少五件藏品。不喜歡看的人説,你們這個節目好像錢的味道太重了。一聽這話,我就知道他是外行。搞收藏的人第一就是跟錢打交道,而且高檔次的收藏,是要到拍賣會去收藏的。”


    
收藏就在身邊


    與羅晰月搭檔的嘉賓主持人,有兩點特徵,一是收藏愛好者,二是在社會上小有知名度。侯耀華、楊洪基、董浩、牛振華、李嘉存等各有喜好。

    “咱們國家大大小小的收藏種類有幾百種,我們接下來播的,一個小夥子收藏了一輛自行車,很多人説自行車怎麼會是一個收藏品,其實世界各國包括我們國家都有自行車博物館。楊洪基收藏一部留聲機,父親留給他的,像從藝、啟蒙的小夥伴一樣,陪伴他大半生。”

    《鑒寶》現在的選題隱喻着這個專業化欄目的定位:民間的珍藏品和大眾的收藏品。“既有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的大眾收藏品,又有流失於民間的珍藏品,被我們發現了,價值連城。”

    收藏一定要有時間、有精力,在大眾的意識裏,屬於社會上“有閒”階級的愛好。但出現在《鑒寶》現場的主人公卻不乏普通老百姓的身影,“以家庭為單位,收藏面很廣,選題也很廣。”

    “其實收藏也在身邊。我個人比較喜歡石頭,渾然天成,不事雕琢。”這位一直為工作忙碌的女主持人兼製片人提到自己的愛好時,總算露出一絲休閒的語氣。

    屏幕上的羅晰月大氣雅致、氣定神閒,但總給人一種距離感,台下聽她講話反而親切了許多,如果羅晰月將台下的魅力全部帶到臺上,相信《鑒寶》不止於給點陽光就燦爛,而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返回
相關文章:
  • 進入《鑒寶》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