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穆然,謝謝你的笑


    那天小崔給我打一個電話,很着急地説,我們要做一期節目,主人公病危不能到演播室來,《實話實説》變成沒有主嘉賓的節目,現在需要我們幾個主持人把這期節目給盯下來。他説的話很簡短,但有一種一定要去的力量。

    那一期節目真的體現了長期在《東方時空》工作的人的一種默契。比如説我們談生命、談死亡,更難做到的是不流淚地談,我覺得是一種考驗,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生命那麼年輕。當穆然出現在大屏幕上,她年輕得讓人心疼,怎麼和她一起談這麼沉重的話題,又儘量不傷害她?最後我們知道,穆然對這些話題的承受能力超出我們想象。

    這期錄完後我久久放不下,我們去醫院看望她,我摸了她的手,現在依舊記得那種觸覺,很涼,看起來像透明的一樣,就像一朵花還在枯萎,但在生命的最後幾天,依然特別好看。

    後來我們參加了穆然的葬禮,音樂是《荊棘鳥》的主題歌,穆然帶着一個短髮假發,我問張媽媽,穆然喜歡長頭髮的,媽媽説,買假發的時候,默然説就買這個,便宜一些。

    從張穆然身上,我看到人對生命的理解和年齡無關,可能有的成年人活了幾十年也沒有這個十幾歲的少女對生命理解得深刻。

    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叫《穆然,謝謝你的笑》。我一想到穆然,眼裏儘是她的笑容。提到死亡,人們常想到眼淚,想到黑色,可我一想到張穆然,哪怕她在病房上,看著她生命的枯萎,你依然感覺到生命很美好,穆然用那麼年輕的生命啟發了很多人,笑是她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風吹過山崗



    在《東方時空》9周年特別節目裏,最讓我感動的是那群孩子,走進大山,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故事。比如李永順,我是在作文裏認識他的——《媽媽寄來一件毛衣》,我很奇怪,山裏的孩子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尤其是貴州山區,我沒想到這麼深的山裏他的父母全不在家,雙雙出去打工,男孩子一個人在家自己種地,自己做飯過日子。後來我想他身上帶着這個時代的特色,倒退多少年沒有一個人走出大山。

    在山裏有沒有風吹過,是不一樣的。如果風吹過之後再也沒有新鮮的東西進來,只變成孩子們的一種回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不好的影響。

    我走了之後,楊芳(山裏的孩子)給我打過電話,她哭了,我沒想到她把和外界的聯絡看得那麼重。

    “阿姨,你走的那天,我趕到路上,但你們的車已經走了。”我問:“能再給我畫一幅畫嗎?”在採訪時我看到她畫的熊貓是藍的,竹子是藍的,因為她只有一支藍色的圓珠筆,彩筆才一塊錢,楊芳沒有,她的很多同學都沒有。

    楊芳最喜歡上美術課,美術老師沒有紅粉筆,拿白粉筆在紅墨水裏泡一下畫紅花。這是我們看到的很小的細節,恰恰這個細節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楊芳因此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觀眾給她寄來的彩筆。

    後來她寄來一整幅畫,綠色的竹子、粉色的蝴蝶、黃白相間的雲,熊貓是綠黑相間的,為什麼要把熊貓畫成綠色?因為她終於有彩筆了,她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畫成彩色的。

    李永順(山裏的孩子)也給我打過一個電話,正處於變聲期的男孩子,“敬阿姨,我上中學了”,沒有別的事,就是告訴我他上中學了。

    我覺得作為電視人,由於某種緣分和某個遙遠的地方有某種牽掛,是挺幸福的事。

    …………

    …………

    我們所能記錄的,僅僅是敬一丹和《東方時空》的幾個片斷,不同年,不同月,不同事,惟一相同的是一個電視人的人文情懷。敬一丹説她對年輪的更迭沒有太大的感觸,每一年怎麼翻過年頭,怎麼渡過歲末,似乎都淡忘了,但一提起一件件與節目、與觀眾相關的流年往事,她便如數家珍。

    我們相信像上面這樣的故事,敬一丹還有很多沒來得及講,還有許多正在或即將上演着……
<<上一頁<<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