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軸”人張澤群
發佈時間:2003年09月10日 09:21 作者:CCTV.com記者 艾中
張澤群應該算得上“熟悉的陌生人”那一類型。在央視主持青年節目長達十二年,多少也在觀眾中混了個臉熟。但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領略張氏風采還是他上月來網站在線的時候。
本來應該在早些天就來的,但因為要主持臺裏一個大型活動,所以推遲了。張澤群本人很看中這次在線活動。交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四年多以前他就已經有很深的“觸網史”,他説:“99年初我和河南多媒體管理局開設了全國第一個網上聊天節目,極點工作室。”
採訪前看他的個人簡歷,發現高中畢業到上大學之間,他有三年的空白,簡歷表上寫的是待業考學。這可能是一個人的痛處,但沒辦法,我還是刨根問底觸及了這個話題:這段時間你在幹嘛?
“考廣院唄,一年考不上再考,反正死活認準了播音係。我這人夠‘軸’的吧。”
他樂呵呵地笑,一點都不避諱。
順便説一句,張澤群的笑,絕對是一種傻樂的狀態。真的。但請千萬不要從字面的意義上去認識這兩個字。這裡所説的傻樂,是一種心底無塵、酣暢淋漓、沒有任何心機的樂。從這個意義上,我很欣賞他的笑,也很羨慕他的笑。一個快四十的人了,能保持這種心態,也許該得益於他長年主持的節目。
主持這樣的節目帶給他的另一個直觀效益是他一點都不顯老。網友在壇子裏説,看到他總是把他和青春、青年這樣的字眼聯絡在一起。
他的青春是在北京廣播學院的那片核桃林裏度過的。八十年代的大學校園,沒有什麼娛樂,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學晚會是難得一次可以娛樂自己和娛樂他人的節目。這是廣院最盛大的節目,跟狂歡節一樣。當年我們就是在那片核桃林裏等着大戲開幕,等着小禮堂的門開啟,然後呼着口哨喊着口令走進去,直到不把人轟下臺不罷休為止。要知道,當時廣院的“起鬨”水平堪稱北京高校一絕。
作為播音係的人,自然少不了在這樣的機會中摻和,你自然也就可以想到,被哄的人當中肯定就有張澤群。我很不好意思地提起這段往事,張澤群倒特別坦然,他笑稱,能經受住“洗禮”的人方顯“英雄本色”。
“你還記得當時你上臺我們在下面喊什麼嗎?”
“記得,喊着號子唄。我那會兒挺傻的吧。”
領略過太多“名”人一小有點知名度就把自己特當回事,所以,張澤群如此不假思索地接嘴,以及接嘴時所説的話的確有些讓我驚訝。他倒是挺不把自己當回事,這讓人刮目相看。
從此張澤群有了一個叫“一二一”的開場。從這個起點你可以想見當年那個他氣宇軒昂、意氣勃發的青春狀態。
十多年過去,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他可是一點都不減當年。當晚在線幫他打字的小丫頭還好是網站的最佳“打”手,而且反應還算靈敏,要不想趕上張澤群見一帖回一帖的速度,就是有三頭六臂恐怕也折騰不過來。那天也許是一晚上開了三個壇子,剛開始人不算多,張澤群一到,三下五除二,幾乎每個網友的提問都一一回復了。中間還見縫插針地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攻”。但他的回答總是極為經濟而且簡練,能少説一個字絕不多説。據網友統計,他是所有來在線的嘉賓中惟一回答了所有網友問題的人,網友最後感動得不得了,説:5555,你真好,我愛死你了……
這就是河南人張澤群。
關於他的“軸”,還有一個佐證:大學讀到三年級,學校增開一個“主持人研討班”,原定只在新聞系大三的班級裏內部招生,但張澤群來了興趣,找齊自己所有作品,直接找了院長,楞是足足侃了一小時,最後,當時的李院長破例同意了他轉係。要知道,高教委有規定,按理説,大三的學生是不允許再轉係的。
張澤群最終是如願以償了。但如願的背後是有代價的:新聞系對他説,你前三年不在我係,我們對你的專業成績不了解,將來的畢業分配我們不管,你考慮好了!播音係也對他説,你去了新聞系,就不屬我們的學生了,畢業分配我們也是不管的,你考慮清楚了。張澤群説,考慮好了,轉!
“軸”吧,就這麼一人。
轉係後的張澤群如魚得水,學到了自己想學的東西。這種獲益直接顯示在畢業後多年他做的一系列節目上。張澤群自己坦言,“我做編導所獲的獎項要遠遠高於我做主持所獲的獎。”
最後補充一下,關於他的青春常駐,張澤群説受益於他的傻吃憨睡。
能活得這麼灑脫,也是一種幸福。
<<返回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