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前線故事

發佈時間:2003年09月17日 16:52 作者:CCTV新聞採訪部 劉晨


    入梅以來的連續強降雨使安徽、江蘇兩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從6月29日起,新聞中心採訪部陸續派出了7組記者,共20多人,前往抗洪一線展開新聞報道。我有幸成為“前線記者”的一員,同時記錄下抗洪報道一線的生活片段……

    
連夜趕往抗洪一線


    7月9日,14:00的報題會之後,新聞中心李挺主任和莊殿君副主任聽取了新聞採訪部的彙報,詳細了解了淮河當前的抗洪形勢和相關報道情況——淮河發生汛情以來,新聞中心領導時刻關注著來自抗洪一線的消息:李挺主任始終與前線記者通過手機直接進行聯絡,以隨時掌握最新情況。

    展開淮河流域圖,李主任調整了“兵力”部署,確定了“作戰”方案:中心莊殿君副主任與採訪部肖振生副主任當天下午立即出發,連夜趕往淮委會所在地——蚌埠,組織抗洪一線的新聞報道。

    “小劉,你也去”,李主任這句話使我有幸再次走上了新聞報道一線。

    20:15,飛機降落在了合肥機場。天已全黑,淅淅瀝瀝的小雨和濕熱的空氣,讓人感到一種隱隱的壓力。簡單地吃了些東西,我們又上了車趕往蚌埠。

    23:30,終於與在蚌埠的同事們“會師”了,“他鄉遇同事”自然見面格外親。雖然已在這裡奮戰了近一週且皮膚見黑,但他們仍然鬥志昂揚。其中剛剛大學畢業的小梁,已是從淩晨4點連續工作了近20個小時,可笑容燦爛依舊。

    莊殿君主任顧不上連夜趕路的疲憊,立即召集大家商討下一步的工作計劃。臺裏派出的直播車也已趕到了蚌埠,由肖主任帶隊隨時準備對可能發生的險情進行直播報道。會議結束時已是7月10日的淩晨1點。

    
搶險直播第一擊


    7月10日淩晨5:00,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是肖主任:“懷遠縣一處堤段出現險情,通知張鵬、阿黃(黃京輝)和衛星車的師傅,我們六點出發。”後來我才知道,那晚的緊急會議後肖主任和楊丹一直與淮委保持聯絡,幾乎一夜沒睡。

    9點15分,我們趕到了淮北幹堤懷遠縣荊家溝堤段:一個排澇涵閘發生潰漏,大堤外已有多處管涌險情——一旦大堤失守,懷遠縣城將變成一片澤國,後果不堪設想。300多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已在這裡奮戰了一夜,正試圖在涵閘附近7米多深的水中修建一個圍堰。

    “準備在10點欄目內直播!”肖主任做出決定並立即請示中心和國家防總。

    在武警戰士的幫助下,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架衛星車、連視訊線、要信號並與後期協調,張鵬也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詳細情況,組織語言準備出鏡……經過一陣緊張的忙碌,一切準備就緒,而此時雨也越下越大。


    “國家防總不讓直播”,肖主任宣佈了這個最壞的消息。於是我們只得先把信號傳回臺裏,而與此同時肖主任仍然沒有放棄爭取直播的任何機會。雖然不是直播,我們卻一直按直播的標準進行報道:倒數秒、現場調度、結束語……一個都不能少。

    到了下午,幾經爭取終於有了結果:儘管我們做出了內容上的讓步、調整了報道角度,但直播總算在16:00整點新聞中順利播出,完成了我部抗洪搶險直播的第一擊。現在想想看,各環節間能配合得如此默契,還要拜賜于上午一遍遍的“實戰演練”。

    
悲情下口門


    7月11日,雨還在下著。

    淮河防汛重鎮正陽關的水位已突破了歷史最高點,並以每小時4到5厘米的速度不斷上漲。為了緩解正陽關、蚌埠和淮北大堤的防汛壓力,在淮河防總和安徽省的協商下,位於正陽關上遊的下口門與上口門堤防將被破開行洪。

    我們的衛星車艱難地開到距下口門堤防約2公里處就再也開不動了:狹窄且泥濘不堪的防汛通道連越野車都難於通過,再加上衛星車爆了一隻內胎,這徹底推翻了我們直播扒口分洪的計劃。我們不得不拿起機器艱難地步行到“扒口點”。


    一路上我們遇見的都是從大堤上撤下來的老百姓和奔向大堤的武警戰士。氣氛越發緊張,前方又傳來消息説很有可能要炸壩分洪,我們不得不加快速度跑步前進。

    “老百姓趕快撤離!……”淮委會的一艘指揮船停在大堤邊,船上的大喇叭一遍遍地向大堤和行洪區喊話。

    跑!我們卻在向“扒口點”奔跑。張鵬和阿黃跑在最前面,邊跑邊做現場。肖主任有些激動:“我參加了這麼多次抗洪報道,趕上扒口行洪這還是第一次,一定要把它做好!”

    與我們逆行的百姓越來越少,不知不覺我們已融入了武警戰士的隊伍。扛著設備,我感覺自己已然是一個衝向前線的戰士。

    大堤上的戰士都來自武警安徽總隊第五支隊,他們已在這裡奮戰了八天八夜,築起了五公里長的子堤,並且日夜堵漏排險,誓與大堤共存亡。而今天,又要由他們自己親手扒開大堤,實施行洪。

    由於大堤被洪水浸泡的時間太久,若實施爆破很容易造成堤壩大面積垮塌,使行洪失去控制。因此,戰士們必須用鐵鍬一點點把堤面挖開。而此時大堤內外水位落差已達7米,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雲層越來越厚,黑沉沉地向堤面壓下來。這是實施行洪前的最後一次動員講話。大堤上安靜極了,只有挾雨的寒風卷動紅旗獵獵。連續幾天沒有休息的戰士們依然精神抖擻,隊列齊整。“八天裏我們流血流汗,死守這條大堤,今天我們又要親手扒開它,一樣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同志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五支隊的黃副隊長話語中竟有些哽咽。


    動員結束,戰士們立刻就位準備扒口行洪。突然有個小戰士喊道:“快看,(堤)下面還有人!”

    順著戰士指引的方向,遠處的田陌上,有幾個老鄉正牽著水牛慢慢地走——雖然當地政府在行洪前幾天就開始在公安人員的幫助下疏散群眾,可結果還是有人被漏掉了。

    “快跑啊!……”大家揮動胳膊焦急地喊著,但由於相隔太遠,連指揮船上的大喇叭也無法發揮作用。晚一分鐘行洪,就多一分鐘危險。這時,有人靈機一動點著了大堤上堆積的草袋,潮濕的草袋散發出濃重的白煙很是醒目。據説這裡的老百姓都知道,堤上點火就意味著要破堤行洪。

    煙霧果然發揮了作用,但要等這幾個百姓跑出行洪區還要相當一段時間,行洪不得不推遲一會兒。就在這個短暫的間歇,戰士們難得地休息了一下。

    他們大都只有十八九歲,挂著泥水的臉上總帶著難脫稚氣的笑容。坐在草墊子上,互遞一支煙,我們很快就成了朋友。原本只會靦腆傻笑的小戰士變得活躍起來,大家天南海北地聊開了。

    “待會兒扒口你害怕麼?”我問。

    “怕。”回答很坦率“但要學會保護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消滅敵人。”他補充説。

    “敵人是誰呢?”我又問。

    “這大堤唄。”小戰士踩了踩腳下的土地,“過去我們保護大堤是為了保護人民,現在我們拆了它也是為了保護人民,好像有些矛盾,但目的是一樣的。”


    當我正在回味這位小戰士的回答時,他又向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從我手中的攝像機到中央電視臺,從我畢業的院校到我將來的打算……。戰士們心中的世界比我想象的還要廣闊,可每當我打開機器準備錄下這些談話時,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拘謹,開始説一些表決心的“套話”——這是每次在部隊採訪都會遇到的情況。

    行洪隨時都可能開始,我們帶的電池卻剩得不多了。肖主任、阿黃和張鵬留守,我跑回衛星車給電池充電。雨越下越大,原本泥濘的堤面變得更難行走,每跑一步都要小心雨靴會留在泥裏。水位仍在上漲,部分堤段已開始漫水,我不由得牽掛起我那些穿軍裝和不穿軍裝的戰友們。回頭望去,煙霧縹緲中他們仍在忙碌著……

    15:30行洪區內的百姓全部撤出,戰士們安全順利地完成了行洪任務,張鵬在雨中的現場也很精彩。當我們回到衛星車傳完片子已是下午四點多,轉播科的幾位師傅已經換好輪胎,我們又出發了。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