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我們的隊伍一定年輕,要犀利”
王崢的年輕已經讓人驚訝,當得知只有十個人來做《藝術人生》並且這十個人都非常年輕時,我們感到了更大的驚奇。“我們的隊伍一定年輕,要犀利,要有責任感。”王崢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
《藝術人生》的確年輕:九個人,分別是1個主持人,3個編導,製片、統籌4個,加上王崢,平均年齡不到30歲。王崢是怎樣領導著這個年輕的團體來實現她的“以人文關懷關注中國文化藝術界的重大事件,以強大的製作班底製作完美節目”的呢?
統籌邵小武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前不久,欄目組要錄製一期關於著名導演謝晉的節目,徵集現場觀眾的信息發出後,沒想到全國各地謝晉的影迷太多了,組裏不得不對要求參與的觀眾進行嚴格限制,原則上不考慮外地的。但山西一位觀眾三番五次打來電話,再三申請,最後劇組不忍心還是同意了。
現場錄製這天,這位山西觀眾來了,還帶來了她不到十歲的兒子,她想讓兒子也見識見識,沒想到,臺門口的警衛把孩子給攔在了門外。因為,孩子也得要入場券。開場的時間眼看著就要到了,焦急的母親無論如何哀求,門口的士兵絲毫沒有通融的餘地。欄目組的工作人員也一籌莫展,因為他們手上也沒有多餘的入場券。
這時,母親採取了一個讓在場每個人都難以理解的行動。她對自己的兒子叮囑道:孩子,你一定要呆在這兒等我,等媽媽參加完節目就來接你。説完,這位忠實的影迷竟然暫時忘卻了自己母親的身份,徑自興衝衝地往裏走了。
“我能理解一個影迷對心中偶像的崇拜心理,但讓我無法接受的是,當影迷的身份和母親的角色産生衝突時,她竟然選擇的是後者。”邵曉武當時就在現場,感動之餘,他一次次地代替那位母親回到臺門口張望,看看不諳世事的孩子是否依然還在,也正是他,最後終於為孩子找來了一張寶貴的入場券--這張票,是有人因故不能前來而多出來的。他説這位母親讓他印象太深刻了,同時,也讓他再一次深深地意識到,面對觀眾的這份厚愛,他和他的同事們無法不努力做出一期期更加優秀的節目。
其實,不止一個編導遇到過這樣的故事,在錄製現場,在與嘉賓零距離採訪接觸的過程中,《藝術人生》年輕的工作人員一次次被他們的嘉賓所感動而掉淚,為“老藝術家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所折服。隨便問起這些編導,每個人都能説出幾個感人的故事。
因為感動和熱愛,這群年輕人聚集在王崢麾下,實踐著他們共同的理想--用藝術點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
先做個好人,再做一個有創新的人
將來有一天,普通的人也能走到《藝術人生》的臺前,成為嘉賓,你信不信?
在《藝術人生》的宣傳冊上,我們看到了它的核心理念--正直品質、極端製作。對這段話,王崢的解釋是把每位嘉賓的內心世界挖掘到極致、把節目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把每一個故事做到極致。王崢説今後的《藝術人生》將更注重人生故事性,有一個想法就是將來嘗試做普通人物而不是大腕的藝術人生,把故事做到極致,通過追故事來做品牌。
用藝術點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藝術人生》的座右銘,依然還能感受到這個節目所提倡的那份濃厚的人文關懷。這樣的關懷體現在他們對真實、善良、美麗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呈現,體現在他們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窗,體現在他們創造的“讓榮耀回歸平凡,讓平易溝通尊貴”的人格境界,在這裡,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平等而尊嚴的,為了這份尊嚴,王崢和她的同事們甚至不惜去做一些嶄新的嘗試。這樣的嘗試,也許意味著風險——
細心的觀眾也許已經發現,現在的《藝術人生》關注面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演藝界,張海迪、余秋雨、楊麗萍、馬蘭……一個個並不是明星的名字陸陸續續在這裡出現,《藝術人生》把目光投向了演藝界之外的文學、舞蹈、戲曲等色彩斑斕的藝術門類。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會看到如我們一般普通平凡的人登上了《藝術人生》的舞臺。
在王崢的辦公室裏,我們看到墻上挂了一塊大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選題策劃近期工作計劃,甚至週末都排上了。“我們這裡基本上沒有星期六、星期天。”不僅王崢,編導們也這樣告訴我們,但他們的神情裏沒有一絲抱怨。
《藝術人生》的製作非常緊張,每一個選題僅前期籌備最起碼要半個多月,先約嘉賓,再近距離地採訪和了解嘉賓,而且還要把與嘉賓有關的人都要採訪到,一個個感人的細節就這樣被挖掘出來。所以幾乎每一個到《藝術人生》做客的嘉賓都會淚流滿面,上海《文匯報》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是什麼讓明星淚流滿面》,為什麼?王崢説得很簡單,“流淚不是目的,我們要的是真情。如果在你面前突然出現人生中最難忘記的人和最難忘記的一幕,相信你也會流淚的。”
娛樂不是沒有思想,沒有文化,把嚴肅的思想在一個很火的文藝節目裏做,而且要做到極致,這就是王崢。
“我們一直在努力,每一期都在微調,我要求我的編導先做一個好人,再做一個有創新的人。”王崢説這話的時候,很輕但很堅定。
一個不屈不撓的人,這是幾乎所有接觸過王崢的人,對她的一致評價。
<<上一頁
<<返回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票
>>
我要發言
追蹤製片人的足跡之二:講述《講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