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論:披著美麗藝術外衣的《橘子紅了》 |
李少紅的大作《橘子紅了》在中央電視臺已經播出過半,精美的畫面,獨特的服裝、髮式,神秘的氣氛,以及大牌演員的表演,都讓觀眾深深感受到了這位女導演的唯美味道。比較電視熒屏上上演的一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李少紅還真下了功夫。但是,傾聽了許多觀眾從內心發出的對“橘子”美的感嘆之後,記者心中不覺生出一個疑問,剝開包裹在“橘子”外面這幾層美麗的皮,“橘子”肉的味道如何呢?
如今的電視觀眾可不能小看,眼睛都是雪亮亮的,他們給“橘子”做了細緻地總結:“看《橘子紅了》的最大感覺就是節奏緩,故事慢,每集都是幾個人在一個地方説話,而且一個話題起碼説上二十分鐘,昨晚那集,秀禾與嫻雅逛街,畫外音是秀禾給大媽寫了一封信,用了整整大半集。每一集的故事都這樣慢慢敘述著,真想不通導演為什麼要這樣殘酷地考驗我們的耐性。”保險公司的王梅小姐説:“以前,李少紅拍的《大明宮詞》很好看,美麗的服裝和舞臺化的語言都曾讓我著迷,再加上生動的宮廷鬥爭和浪漫的愛情故事,讓人難以割捨,但《橘子紅了》與《大明宮詞》不同,雖然劇中處處體現著同樣的追求,但華美的包裝卻無法掩蓋它內容的空洞。”王梅小姐的話代表了一部分觀眾的看法,據記者了解,許多喜愛《橘子紅了》的觀眾,誇讚的都是它的畫面、表演與服裝,一談到內容,讚美的詞就吝嗇起來,只能給“一般”、“還行”、“沒意思”的評語了。
《橘子紅了》在普通觀眾心中定了位,電視界的同行們又是怎樣評價的呢?一位影視公司的資深編劇説:“《橘子紅了》是一部精緻之作,技術上過得硬,但它刻意地追求惟美,內容卻空洞,經不起琢磨,觀眾看電視劇看的是故事與人物,但這部電視劇的故事陳舊,有一股腐朽的味道。《橘子紅了》就像在一個虛無的、毫無新意的故事外麵包了一層美麗的藝術外衣,它刻意做作的手法都是在為橘子刷顏色,比如劇中的音樂就很怪,音樂應該是在不經意間烘托主題,但《橘子紅了》的音樂卻成了突出風格的手段;再有導演似乎刻意地把人物單純化,他們活著除了愛沒別的,離百姓的生活太遠;語言功夫不深,可以説劇中人不説人話,這可是當今電視劇的大忌,拿《大明宮詞》與《橘子紅了》相比你會發現,《大》劇的語言風格與它的內容相融合,年代、故事、人物説那樣的話觀眾會相信,語言為人物的性格服務,可《橘子紅了》就不一樣了,那樣的年代,一個家庭,裏面的人都不會説‘普通’話,語言沒有為人物增色,反而顯得做作。”
李少紅用《橘子紅了》展示了她惟美的風格,畫面、服裝道具、表演、音樂都成了包在“橘肉”外面的美麗衣裳,其形式超過了內容,雖然“橘子”還是能夠用這層美麗的外衣吸引一部分觀眾,但它充其量只能説是一次成功的商業包裝。(北京晨報 無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