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史上規模空前的音配像工程,在中央和有關部門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幾代藝術家共同努力下,已於近日全面完成。
旨在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京劇藝術的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從1985年開始,歷時17年,參加工作的單位40余個,參與人員兩萬人次,把上個世紀初到80年代前輩大師名家遺留的珍貴錄音,通過傳人弟子的傳神配像共計355齣名劇推上熒屏。這項規模宏大的搶救工程的圓滿完成,反映了京劇界內外對國粹藝術的深厚感情,在新時代奏響了一曲弘揚民族文化的盛世樂章。
這些名劇中有許多是失傳已久或不經常上演的劇目,因此,這項工程對繼承、發展京劇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它再現了京劇藝術的輝煌,適應了視聽時代承傳和觀眾的需要,在京劇界及戲迷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被譽為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為慶祝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的圓滿完成,中央電視臺特別製作了大型專題晚會《盛世京劇情》。
這臺高朋滿座、老中青少四代京劇演員聯袂登場的專題晚會,在戲曲歌舞《群英聚會》的精彩表演中開場。表演藝術家梅葆玖、李世濟、葉少蘭、孫毓敏和京劇研究家、教授劉曾復、朱文相、王世續等,從不同的角度圍繞現代音像技術同古老戲曲藝術的歷史性結合、音配像的藝術再創造等熱門話題進行了精彩的評説。此外,晚會還以插播專題片的形式,與訪談相呼應,反映張君秋、袁世海、李和曾、杜近芳等老藝術家的感人事跡,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和戲迷觀眾對音配像工程歷史功績的感想,既突出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氛圍,又洋溢着鮮明的時代感和歡樂的喜悅之情。《音配像精彩片段集粹》、《現場音配像》、《我從戲中來》、《姹紫嫣紅》等短小精煉的節目,抒發着中華兒女對民族文化的熾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