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午間欄目《新聞30分》已經五歲了,每天12時至12點30分形成的收視高峰説明了這個欄目所具有的強吸引力。它的女主持人胥午梅也成為這個午間新聞“磁場”裏觀眾矚目的人物。文化人的氣質,對新聞事件的敏感與冷靜,還有在流暢表述中帶點激情跳動的韻律,既不板也不飄,使人感覺她與“大社會、大文化”的欄目定位十分契合。許多觀眾説,看胥午梅的節目覺得熨貼,平和,有信任感。專家則尤其稱讚她在現場採訪中表現出的良好素質——對新聞的敏銳目光和興奮。她的現場採訪作品曾獲得電視主持人作品政府獎一等獎。
胥這個姓不多見,在史書上,大約只有春秋時期出現過胥姓名人,在如今電視熒屏上數以萬計的主持人當中,胥姓大約也是獨此一家。胥午梅生長在安徽省合肥市,畢業于師範大學音樂系,當過教師,並非電視主持人科班出身。八十年代中國電視大發展,安徽舉辦首屆主持人大獎賽,胥午梅順順噹噹地通過比賽考入省電視臺,所以她説“是被電視潮流裹挾進來的”。最初打算做音樂編輯,但是分配她做了新聞播音員,以後又主持晚會,主持現場直播節目,拍電視紀錄片,各種節目幾乎都涉足了,紅紅火火地一晃就是九年。突然她有一種“站在十字路口”的感覺,想深造,又想改行。後來她走進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研修班。一九九五年,中央電視臺節目大調整,胥午梅被《新聞30分》既當主持人又當記者的工作狀態吸引,前去應試,試鏡之後很快就獲錄用。胥午梅覺得做過主持人之後再做記者,做過記者之後再做主持人,這樣的實踐對一個電視從業者十分有益。坐在播音室感覺踏實了許多。由於差錯率極低,不少觀眾至今沒有看出《新聞30分》是直播節目。
成績和稱讚與日俱增,胥午梅欲感覺“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她思索得很多:“電視業競爭的白熱化,催生出許多新的節目形態,而主持人和節目之間的這種依存關係,對主持人提出了最高更新的要求。怎樣做,對一個主持人來講,是永遠的話題。”(山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