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真誠面對

  梁艷很年輕,在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當中屬新生代。1995年4月,伴隨“午間新聞”的改版,中央電視臺第一個以直播方式播報新聞的“新聞30分”在眾多新聞欄目中脫穎而出,當年,該欄目便闖入中央電視臺十大名牌欄目之一,梁艷以她爽直、輕鬆、平和的播音風格在改版後的“新聞30分”中一齣現,便得到觀眾的認可與關注。
  屏幕下的梁艷就像鄰家女孩,從不濃粧艷抹,然而,她內在的氣質、那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那種真誠率直、真情真性又給人很深的印象,幾乎臺裏認識她的同事,都有這種感覺。
  梁艷來自山東濟南。1991年,在全省2000多名報考北京廣播學院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梁艷是佼佼者,成為當年山東省惟一考入廣播學院播音係的人。對播音藝術的熱愛來自內心深處,從小她就非常喜愛朗誦,在她生活過的煙臺和濟南兩地常常獲得各種名目的朗頌比賽獎項,16歲那年,獲得全國首屆朗頌藝術電視大獎賽三等獎。一定的天賦,又有良好的基礎,加之廣播學院4年紮實的基本功,梁艷在播音藝術天地裏勇往直前。
  作為一個新聞節目,多年來收視率僅次於“新聞聯播”的“新聞30分”以報道社會新聞見長,注重新聞的及時性、視角平民性,力求新聞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梁艷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以百姓的視角去關注新聞、表現新聞,真誠面對,才能贏得觀眾的信賴。播音員是媒體與百姓的紐帶,是欄目形象的代言人,其平民視角不僅是欄目對播音員的要求,也是欄目平民視角的體現。儘管梁艷所學專業就是播音,但對一個剛剛走上播音崗位就面對30分鐘的直播的年輕播音員來説,既要保證較高的準確性,又要體現平易、快捷、明晰的欄目風格,梁艷內心尚有一定的壓力。善於思考又有股倔犟勁的梁艷,很快便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把觀眾當朋友——平等、互敬,吸引人們每天打開電視,像等朋友的出現一樣,和朋友聊天,把朋友想知道的和自己想告訴朋友的事,説給大家。這點恰恰也是最難做到的。平時,梁艷注意多聽多看,在每條新聞的導語上下功夫,長句變短句,變書面語為口語,甚至在小小的服飾上也力求精益求精,在化粧、髮型、服裝等方面追求平實、自然,在不變中求變化,讓觀眾常看常新。梁艷講過這樣一個例子:在她播報的新聞當中有一條導語是這樣寫的:“今天是學生營養日,一項旨在儘快改善我國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的跨世紀工程——中國學生奶推廣活動,日前在北京、上海、瀋陽等城市展開。”此段話雖然説起來很順口,但卻讓人感到有些生硬。與編輯反復琢磨和修改,直播時,此段話梁艷是這樣説的:“學生營養狀況,往大裏説,事關整個民族的未來,我們中國人飲食有重口味不重營養的缺點,鈣的攝入量普遍缺少。為改變這一狀況,北京、上海、瀋陽等城市開始了一項中國學生奶推廣活動。”看似小小的改動,卻大大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時刻把觀眾放在首位,就會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喜愛。有一次,她感冒了,聲音有些啞,擔心觀眾會有意見,出乎意料的是,幾天后,接到一些觀眾的來信,有的向她表示關心和問候,有的向她推薦治療方法,還有寄特效藥的,卻沒有一個表示不滿的。看到這些來信,梁艷被深深地感動了,她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是對觀眾最好的回報。
  電視也是遺憾的藝術,再精雕細刻,偶爾也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梁艷説,直播就像眼科大夫做手術,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每天直播完,她都堅持看回放,保留每天播出的導語和串聯單,並在上面寫下當天的工作總結,五年如一日。
  梁艷是個好靜的女孩。和許多播音員一樣,她的業餘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平時除了上班,便獨自在家看書、看電視、聽音樂、聽廣播。她説她特別喜歡看南懷瑾、陳染的書,還愛看話劇。她説,一個優秀的播音員除了應具有科研人員縝密的邏輯性,還要有藝術家的靈氣。一個優秀的播音員“廣義背稿”是伴隨其播音事業一生的。平時的日積月累,點點滴滴都能潛移默化地作用到她的工作中。一個充滿朝氣、充滿幻想的女孩,避開繁華、喧囂的鬧市,獨自沉浸在寂寞的世界裏,智深勇沉、神閒氣定,何其瀟灑,何其悠閒。
  珍愛這份工作如同珍愛生命,梁艷説,她把每天到臺裏上班不完全看成是工作,而是一種樂趣,一種幸福。因而,每天上班她都是最早一個到單位,下班了也不想馬上離去。一個把工作當成樂趣,把觀眾視為父親母親、兄弟姐妹的播音員,剩下的只有真誠面對。(艾寧/文)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