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常看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頻道的觀眾,一定知道《中國財經報道》這個欄目,那也一定熟悉計渝。計渝是《中國財經報道》的主播,也可以説是欄目的金字招牌。20歲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到中央電視臺工作至今,11年的播音主持生涯使計渝的主持更加嫻熟、穩健,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對播音主持的敬業與思考。 

  安徽生、安徽長的計渝步入電視行業雖然有些巧合,但從事主持也非偶然。上高中時,作為學生會骨幹的計渝每天要為全校同學做操喊口號;學校一旦有什麼大型活動也都由他來主持。或許這就已註定了他今後的生活之路。

  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85年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在安徽招生,將近3000人前來參加報名考試,只有16歲的計渝過五關斬六將,憑着優異成績,成為安徽省當年進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唯一的、也是年齡最小的考生。當時他還天真地認為,廣院是不是在家看著電視就可以念完大學?到了廣院之後,才真正地知道這裡是全國唯一一所從事廣播電視教育的大學,而且這裡就是為電視臺、電臺培養人才的搖籃。計渝在懵懵懂懂之中步入電視新聞主持的行業。

  在廣院上學期間,計渝最喜歡參加辯論賽。他覺得這不僅可以拓寬知識範圍,同時也可以檢驗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於是,在辯論賽上,經常會看到上午還是正方辯手,下午卻已變成了反方辯手的計渝。難怪同學們都笑稱他“軸子”。

  通過四年系統的正規化專業訓練,計渝知道,自己已經真正進入了一個充滿了無限希望,但也極具挑戰性的全新領域——新聞傳播業。

  1989年,計渝與張政、楊柳一同被推薦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實習,由於表現優秀,他們三人順理成章地留在了中央電視臺,留在了《新聞聯播》組。 

  播了一年半的《新聞聯播》,他調到了《經濟半小時》。《經濟半小時》以深度報道經濟事件而著稱,主持人在恰到好處地表述前方記者的採訪報道的同時,還要對播報的新聞做出相應的評述。這要求主持人不僅要深諳欄目的編輯思想,還要熟悉新聞報道的整個製作過程。計渝以輕鬆自如的侃談貫穿於節目之中,他平和、成熟、沉穩的主持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6年,一個以中國市場為核心,及時傳播國內外重要財經信息的新欄目--《中國財經報道》誕生了,計渝最先加入到其中。節目要求主持人播報語速快而不亂,讓觀眾聽清楚、聽明白,要體現欄目的“財經味”。這對以往的主持風格提出了新的挑戰。計渝認為:“財經節目專業化強、涉及面廣,實際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利率、汽油價格、房地産政策、WTO、e時代、消費趨勢、經濟走向等等,無不關係着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財經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應是現實生活的觀察家,要及時、敏銳地發掘、捕捉現實生活中的財經點滴,並將其融入自己個性化的主持風格之中。”做《中國財經報道》四年,每次節目的改版,他的播音主持都是一次飛躍。他説:“幾年來財經節目的主持經歷告訴我,要想真正發現和品味財經世界的真實變化,透過繁雜、喧囂的經濟表象,把握清晰的經濟脈搏,財經主持人一定要摒棄浮躁,以一種平和、冷靜的心態去體味財經事實”。

  正是這些對節目的感悟,使他形成了自己平實、嚴謹的主持風格。説到自己的風格,他淡淡地説:“風格只是暫時的、相對的。如果風格成為一種模式,固定下來的話,也就沒有了發展的空間。電視媒體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行業,節目內容在變、編排形式手段也在變,節目的主持人就不能不變。”他還説:“主持人與節目之間就如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主持人就是節目的外在形式,節目的品牌。”

  熒屏下的計渝為人隨和,好交朋友,喜歡嘗試新鮮的生活,用“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形容他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業餘時間的計渝總是喜歡和新朋老友在一起坐坐、聊聊。他説或許是職業的影響,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聊天,與友人聊、與家人聊,連他四歲的兒子都受他這種性格感染,平時兒子最愛説的就是“爸爸,咱們一起聊天吧!”。就是在出租車上,他也願意和“的哥”天馬行空的聊上一陣。一次出差,有位觀眾認出了計渝,便拉住他和他聊了起來,他也是熱火朝天地和人家聊啊聊,同事以為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問他那人是誰,計渝茫然道“我忘了問他名字了!”

  電腦給計渝平添了新的樂趣,他每天至少要在網上暢游45分鐘,他覺得網絡讓他結識了更多的朋友,也為他的工作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素材。閒暇的時候,計渝還喜歡到音像店去,捧回一堆影碟、CD,然後把自己關在家中,完全沉浸在電影與音樂當中,他覺得那是最愜意不過的事。

  讀書、汽車、旅游是計渝的最愛,尤其是駕着車、帶着書去旅游。

  輕鬆地對待生活,認真地對待工作。這就是計渝。
中國中央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