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我追隨着你的軌跡 |
她的照片,
我貼在墻上;
她的書,
我放在床頭;
她的微笑,
我,記在心裏
我叫她——倪萍阿姨......
——題記
(一)
四年前的一個清晨,天才濛濛亮。在成都體育中心門口,一個手捧鮮花,懷抱《日子》的小姑娘靜靜地等着。晨風吹起她掩面的頭髮,能看見她眼裏的期待——興奮而急切!
慢慢地,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小姑娘身後的人海,萬頭攢動。“倪萍來了——!”所有的視線霎時都聚集在一張淡施粉黛、親切熟悉、正淌着激動淚水的臉上。小姑娘撥開人群迎上前,把那束寄託着思念與深情祝福的鮮花執着地捧到倪萍阿姨面前。什麼也沒説,記憶裏留下的,只有兩雙對視的淚眼......
(二)
第一次在電視裏看見倪萍阿姨時,我10歲。那時並不懂什麼是追星,只知道有個和《七巧板》一樣好看的節目叫《綜藝大觀》。就這樣,看著《綜藝大觀》慢慢長大。
已經很多年了,倪萍阿姨的每一期節目我都錄下來。從《綜藝大觀》到《文化視點》到《聊天》,我的書櫃裏已經珍藏了近百盤錄影帶。翻看它們的時候,總有一個夢在心中跳動。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夢卻美麗得近乎幻想,遙遠得不可觸及......
我和我的父輩都生在四川,長在四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説普通話”就是形容我們的。在語言上毫無優勢的我,卻不知倪萍阿姨的一次次節目已經在潛移默化中為我奠定了語言基礎,到現在才發覺這種主動的記憶比別人在少年宮的專門學習更加牢固與有效。直到現在,我的臺詞裏都“驕傲”地帶着“倪萍味兒”。高考前我參加了藝術院校的專業考試,收到了兩張主持專業的文考通知,但最後卻陰差陽錯地選擇了表演。記得在每一個考場我都曾説:“有一種愛可以改變人生!”後來,當問起招我進校的原因時,老師笑顏以對:“是你在考場上講述的對倪萍的愛把我們感動了。”倪萍阿姨當年也是學表演的!不知道這一切是我的刻意,還是巧合。也許,什麼都不是,只因有一分緣吧!我一直覺得,學了表演,就離阿姨近了。
(三)
這幾年,去旅游、去比賽,我先後五次到北京。每一次,都要獨自去中央電視臺門前站站。沒有駐足,沒有張望,只是覺得那一刻離她好近!其實可以寫信的,甚至可以打電話,但所有的語言在這份深情面前,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我更明白,這份愛並不需要表白與彙報,她默默地生長在心底,收穫着自己的幸福——這就夠了!一切刻意都不是美麗的,我相信自然而然的緣分。
......
終於有一個機會,我在《聊天》現場做了她的觀眾。
那一刻,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倪萍阿姨與嘉賓聊天,思緒在自己的日子裏迴旋。臺上正笑着,而我的眼裏卻飽含了淚水。
如我所料,錄製結束後,幾乎所有的觀眾都衝上了臺——簽名、合影。我,默默地立在遠處,看著她。觀眾走馬燈似的來了又去,只有她在原處沒動。每簽完一個名,合完一張影,她都笑着説一聲“謝謝”。而我,分明看見了她眼裏的疲憊,看見了她額上的汗跡。其實,真的很想和她説話,但在此時,我又有些不忍。
目光傳遞着我的祝福,帶着愛和美麗,我悄悄退出了她正忙碌着的演播室。
走下最後一級臺階,我流淚了,想圍着中央電視臺走一圈,將未盡的情感留在這裡。可能,心靈深處,我還是在期待着什麼......
我的緩慢的腳步丈量着這份長久的情感,我的模糊的雙眼回閃着每一次心動。今天,我曾和她相隔咫尺。今天,因為她的疲憊,我不忍上前打擾而留了一份遺憾。倪萍阿姨也許不能感知這份體貼,但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愛她,我已經滿足。還記得阿姨説過,這一生承受了太多太多的愛。我知道她會為此背上包袱,所以同樣是愛,不讓她放在心上,何樂而不為呢?我以為,這是愛她的最高境界!
(四)
我一直認為倪萍阿姨在《綜藝大觀》裏的輝煌無人能及,而在輝煌時從《綜藝大觀》退出的她卻為《文化視點》付出了代價。那時的我最怕看到倪萍阿姨的疲憊和報紙上大家對她的苛刻。《文化視點》之後,她仿佛從熒屏上淡出了,人們對她的印象停留在不定期的大型晚會上。綜藝節目一花獨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倪萍現象在被北廣的學生討論之後也被人們逐漸淡忘,而我卻堅定地認為,倪萍阿姨絕不會當“逃兵”,暫時的沉默是她在積蓄力量。
果然,一年之後她捧出了《日子》,並用臉上洋溢的微笑告訴大家她已經找到了幸福。之後,在等待孩子出生和孩子出生後的一兩年裏便又是一片沉寂。在人們幾乎確信她已淡出熒屏過日子去了的時候,她又攜着新欄目在午夜時分和嘉賓們聊起了各自的日子。
倪萍,她總在不經意時給人以驚喜。
《聊天》比起昔日的《綜藝大觀》、《春節聯歡晚會》,燈光暗了,粧容淡了,心卻靜了。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狀態,我更願意看到今天倪萍阿姨眼裏映着的幸福。知道她過得好比看她的節目更讓我滿足。
(五)
記得談到《聊天》時,倪萍阿姨這樣説,“我想過了,要麼做電視,要麼就放棄電視,這對我而言很矛盾。我做了十多年電視,嘗到了電視的極大甜頭,也知道電視的潛在危險。我幾乎接近了放棄,因為有一個極好的機會可以讓我離開電視,不需要從零開始,可以坐享其成,而且可以離電視很遠。對我很有誘惑。為什麼又回來?從骨子裏是感覺對電視還有一些願望沒有實現。”
這就是我所欽佩的勇氣,這就是我所追隨的執着。倪萍阿姨就像一面鏡子,讓我更深層次的認識自己。鏡子裏有一種定力,在追逐名利的狂潮中我把握自己的定位;鏡子裏有一種震撼力,紛亂蕪雜的景象面前,我把浮躁的心重新歸於平靜;鏡子裏還有一種洞察力,獨處時,我思索生命的內涵、靈魂的本質。
生活和學習中,每當有困難阻撓,我便環顧四週,阿姨望著鏡頭的那些照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像在望著我!我一次次地從她眼睛裏汲取力量。
倪萍阿姨似一盞明燈,她照着我前進的方向。我想:“謝謝”二字並不能表達我的感謝,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盞燈的照亮下,永不停息的走我的人生路,這——應該是對阿姨最好的報答吧!
此刻,靜謐的夜空絲絨般柔和,月光透過窗戶灑在我身上,思念滑過我的筆尖。我抬起頭,熟悉的那幾顆星星正調皮地眨着眼睛。親愛的倪萍阿姨,這份尋常的美麗,我們共享!
......
那個有流星雨的夜晚,我許下了——天佑倪萍!
陳倩
2001年12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