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和挑戰主持人 |
|
有的主持人穿梭于各個電視臺的各個節目,我並不喜歡這樣。總覺得這就像品嘗美味:湘菜、川菜、粵菜、本幫菜放滿一桌,那便索然無味。只品其一,這才有滋有味。所以當《挑戰主持人》找上我時,我有點猶豫。在上海,我已經擁有了一個王牌欄目《智力大沖浪》,我也應該為這個本職工作而盡心盡力。會不會因為《挑戰主持人》的出現使我“魚和熊掌皆不可得”?但是我喜歡這個節目,喜歡這個節目獨有的形態,喜歡節目的製作群體,喜歡生動自然的選手們,更喜歡節目的那份現場感。
昨天,和一位不久前從美國回來的研究戲劇的老師聊起這個節目,他激動地説:“我很驚訝,我對中國的電視節目了解不多,但我相信這是中國目前走得‘最遠’的電視節目。”我想,他所説得走得“最遠”是指節目在錄製過程中的不可知性、主持人對節目進程的不可知性、選手對面臨場面的不可知性、觀眾對選手的不可知性。任何真實的事件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所以我常説:“這個節目又何嘗不是在挑戰我自己。”
每次錄像前的晚上,總覺得心裏有件事放心不下,思來想去,也只有明天的節目可以讓我牽掛,面對著看了一遍又一遍的選手資料(姓名、年齡、職業、愛好),除了牽掛,實在無從準備。每次上場前的幾十秒鐘,總讓我心跳加速,這種感覺似乎很久沒有了。是啊,我怎能不心慌呢?面對優秀的選手們,我時常問自己,作為《挑戰主持人》的主持人,我合格嗎?我優秀嗎?而每當節目錄製結束,我有按捺不住激動,或為自認為的妙語而興奮,或為不恰當的話語而自責。每錄一期節目,真像是讓我上了一次戰場,精疲力盡。感謝節目所帶給我的精疲力盡,雖説還未達到“痛並快樂”的境界,但我深知“累並快樂”的滋味。
《挑戰主持人》對於全國觀眾來説還是個新生兒,新生兒的成長需要方方面面朋友的關心,家長的哺育。相信您在為《挑戰主持人》付出愛心的同時,也會收穫它所帶給你的無窮歡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