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猛:賽場守望者
不了解蔡猛的人僅僅把他當作一個體育評論員,殊不知這個名字叫猛,外表卻文弱的男子,竟如此癡迷於賽車、賽馬。他説人生就如同汽車拉力賽,真正的勝利就在不斷的探索極限和挑戰極限中。
這是一個外貌沉靜,有一點點書卷氣,一點點兄長風範的男人。在賽場畔,在電視機前,我們習慣了傾聽他評説賽事的聲音,但很少有人了解,在這個單純的聲音背後,是一顆怎樣的靈魂。
他迷戀賽車,喜歡身置賽事中體驗那瞬時的激越與場外的思索;他愛馬,願意流連於樹林深處靜謐的馬場,與馬相伴於夕陽之下;他珍視情感,樂於體驗愛與親情的沉溺、喜悅與掙扎;他喜歡收藏,在他的收藏中不僅有各種藝術品,還有許多的記憶與友情……懂他的朋友説,蔡猛傳統,也現代;樸實,也浪漫。在親人們眼中,他還扮演着好丈夫、好父親、好哥哥和好男人的角色。
愛馬,信任狗,對狼情有獨鍾
坐在蔡猛家四壁挂滿動物雕像的客廳裏,他説要放一盤VCD給我看,片名叫《馬語者》。屏幕上,一匹駿馬在夕陽下無人的沙漠中馳騁,蔡猛自然地背誦着片中的一段話:“在人類出現前的一百萬年,馬兒在大地上縱情馳騁,只有它們的聲音在天空中響徹。當人類學會狩獵以後,便殺馬取肉。馬開始了長期受人役使的生活。馬馴服後會死心塌地地跟着主人,但恐懼感佔據了它們的心靈,它們的內心世界太深邃了,有些人懂得這一點,但他們從不透露他們知道什麼,直到近年來才有人揭開這一秘密。這種人被稱為‘馬語者’。”
蔡猛愛馬,他説在所有動物中馬是最漂亮的:“同它在一起你會感到一種寧靜,當你看到它那一碧靜水似的眼睛時,會發覺人類其實很浮躁。”馬場是蔡猛經常思考和凈化自己的秘密花園。這裡一匹灰色的奧爾洛夫馬是他親密的夥伴。每週,蔡猛都會來這裡幾次,給馬喂些帶來的新鮮蘿蔔和蔬菜。灰馬上的那只馬鞍是1995年去英國轉播世界羽丟球錦標賽時買的。那是他第一次到英國,撇下風景秀麗的景乘“灰狗”(大巴)輾轉尋找到的心愛之物。
蔡猛認為體育解説的最高境界其中之一,是能夠在字裏行間表達出對這項運動的迷戀。他承認,在解説乒乓球時,講的更多的是知識,而在講解馬術時,表達的則是一種很深的感情。蔡猛常常講起一個蒙族朋友,“對於他,有馬騎,有酒喝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我的夢想則是開一個馬場,騎在馬背上與大自然相伴到老。”
或許緣於血液裏的對動物的熱愛,蔡猛與動物有着不解之緣。他是在用內心去感受它們,了解它們。因為欣賞狗的忠誠,蔡猛曾經擁有一條叫金鷹的警犬,可是因為出差時把金鷹寄放到朋友那兒,回來的時候金鷹因得了抑鬱症而死去。蔡猛至今為此傷感,他把跟金鷹的合影一直留着,並感慨着“狗對你的好是沒有任何條件的,它不會去管你是誰,而人則很難做到這一點。”
除了馬與狗,還有一種動物令蔡猛情有獨鍾——狼。在河北臺時,蔡猛每年都要到草原拍一部片子,在那裏,他被一首童謠深深地打動了,歌裏唱道:人心憐羊,誰來憐狼,羊有人養,狼走四方。他想到狼行走在荒原野地裏的孤獨與寂寞,心折不已。
“弱肉強食的確是狼生存的原則,然而我們餐桌上的活魚、活蝦不是因弱肉強食而來嗎?狼僅僅是為了生存才去捕捉其它動物的,而99%的人在滿足了生存需求後,活着的支撐點已經是名和利了。從古至今的歷史證明:在追逐名與利的過程中,人是不擇手段的,所以要講殘忍,狼未必能殘忍過人,只是狼不懂得偽裝,行為過於直接,沒有人那麼狡猾罷了。所以張愛玲在她的小説裏把人性的陰暗面描寫得很到位:‘人生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就合作而言,狼也值得我們學習,它們既能合群又能忍耐孤獨,從它們的沉默與穩健中你可以讀到一種特有的滄桑感,正是這種滄桑感使得它可以在變幻多端的複雜環境中堅強地活下去。”
因為對狼發自內心的欣賞,蔡猛還不時地把狼的特性用在體育解説中,於是,在1996年乒乓球擂臺賽鄧亞萍對李菊的開局中,我們聽到了蔡猛的這段話:“比賽一開始,鄧亞萍就毫不留情,只見她眼睛一瞪,既兇又狠地用氣勢將對方致於死地。從而使許多選手即使技術接近她但見到她的這副神態就覺着贏不了,像羊見了狼一樣。”
在賽車中超越自己,在收藏中體會自己
算起來,蔡猛已經是一個有着14年開車歷史的“老司機”了,他喜歡開車但並沒有因此滿足,還熱衷於參加賽車比賽。他喜歡在那種力量與速度的挑戰中挑戰自己。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體育評論員竟是一位有名有實的賽車手,問起來,蔡猛會興奮地告訴你“我還得過1995年北京第三屆汽車場地賽新聞記者專場賽冠軍呢。”
那次比賽是如此難忘,以至於蔡猛把它歸為自己生命中的一次高峰體驗,“只有在進入比賽狀態時,你才會深深體會到全身心投入到一項事情中的美好感覺。那是一種極度興奮的狀態,好像有很多東西在滋潤你的神經,一個個未知,馬上變成已知,一個個已知,又馬上變成未知……越過了重重障礙後,我第一個衝了過去。這種意外所得令我意識到,每個人的潛力究竟有多深,我們自己未必清楚,成功永遠不會屬於那些從不敢挑戰自己的人們,而那些對自己的實力沒有正確認識的人又往往會出師未捷身先死。”從參加各種汽車拉力賽的體驗中,蔡猛領悟到,真正的勝利並不僅僅意味着表面上的榮譽與名次,只有那些不斷探索極限,並在向極限挑戰的強刺激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理解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是勝利者。
作為一個賽車手,蔡猛一點也不謙虛,“玩命是拿不了第一的,單憑絕招也拿不了第一,必須智勇兼備,尤其是在彎道時,你的手裏就好像握着一隻鳥,一使勁兒鳥就死了,一松手鳥就飛了。車賽下來有些人車毀人亡,有些人安然無恙但速度上不去,只有那種有些小麻煩但沒有大閃失的人才能首先到達勝利的終點。” 其實,蔡猛的愛好也並不全是與速度有關的,走進他的書房,你的視線就會立刻被豐富的收藏品吸引住。這1000多件琳瑯滿目的藏品來自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新加坡、泰國、香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每一件都有一個故事。它們有些是關於動物的,有些是在講述歷史的,還有些是質地有別的銅質、鐵質、玻璃、錫質、不銹鋼、木頭、陶瓷藝術品。每一件都由它的主人精心選擇、擦拭和擺放,它們不僅僅是蔡猛的寶藏也是他居室的一部分,他讀書和冥想時的夥伴。蔡猛説“喜歡那種心愛的收藏品在你的面前跳來跳去的愉悅感”,而每件收藏是一種歷史,也是一種積蓄。睹物可以思人、思景、思前後。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每一件收藏,都可以去思索它背後的政治、歷史、文化,無形中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面及思索範圍,反之再融會貫通於解説中,解説的內涵與分量便出來了。
然而,蔡猛的收藏愛好又不僅僅在實物上,他無論走到哪,都要記下令他觸動與深思的詞句,再回來品味和思索一番。在寧波,他記下一幅對聯:“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讀書好,種田好,學好就好。”在西安,他對着“石壁千例,無欲則剛,水川歸海,有容乃大”陷入沉思。“人生一世常為客”則是去年在河南安陽記下的。不斷地採集和收藏有形與無形的寶藏,豐富着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惑之年的蔡猛已能遇事不爭、不搶、不急、不慌,他説他的內心是知足的,他説知足才能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是所向披靡的。
智慧的另一種解釋是: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
蔡猛特別欣賞葛優的一句調侃的話:“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欣賞這句貌似簡單通俗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忍耐和寬容。
有一天蔡猛開車去上班,突然馬路上殺出一個醉漢攔住他,非説自己被撞到了,要蔡猛下車道歉。“這在以前,我會上去給他兩拳的。可我沒有,我想了想,和顏悅色地對他説:‘對不起,請原諒’。那位醉漢拍了拍我的肩膀説,衝你這句話,哥們兒,走人。我回到車一點也沒覺着受了委屈,反而有一種戰勝自我的愉悅感。其實,人尤如一條魚,社會仿佛一缸水,如果我們是一條熱帶魚的話,那麼我們必須要降自己的體溫,而不是指着水來升溫。生存是在有一定的素質後,來適應社會的。所謂個性就是不能屈服於一種道理。現在讓你低頭你低不了,這就是一種個性,可是你低不了你就過不去,所以一個有目標的人,在堅持內心準則的情況下,還要學忍耐甚至忍辱。”
從一個普通的乒乓球運動員到著名的體育節目評論員,蔡猛很少談到他作為一個40歲的男了所經歷的磨難與曲折,他説生活的一切都要順其自然,而順其自然的意思並不是消極,而是坦然面對人生中所有的悲和喜。“我對於體驗兩個字十分看重。很多痛苦走過去之後回味起來,裏面欣喜的東西也是挺多的,更重要的是,痛苦能夠令人在那一刻深思和覺醒。”
談起他們幸福的婚姻,蔡猛的妻子對先生的評價是“他不僅是我的丈夫,也是兄長和朋友。蔡猛是那種自己有100塊錢卻要給心愛的人花120塊的男人,他常常説,舍得為愛人花錢的愛才是真愛。”這番話挺簡單,甚至有些偏執,卻讓妻子深深地感動。而當年,將河北電視臺打理得有聲有色的蔡猛正是因為妻子在北京而毅然放棄那裏的一切,到中央電視臺從普通記者做起。他知道,懂得品嘗愛情是不夠的,作為男人,還要懂得體會婚姻:“完美的婚姻如果不懂得‘經營’,怎麼可能奢談白頭偕老。任何事都有個學習的過程,婚姻也一樣。男人應該學會在了解女人後再去關心她們,反之女人也同樣。前些日子我買了兩本書,一本叫《關於男人》送給了妻子,另一本《關於女人》留給了自己。男人和女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本質的差異,女人們比較看中感覺,聽到悅耳的聲音;男人則會拋開這些去思索另外一些東西,你必須要體會才能了解,如今我對女人的情緒化和愛嘮叨比較能理解和接受。”
“相對婚姻來説,愛情是自私的,是以需要和得到為前提的。這恐怕是絕大多數人內心的真面目。而一生一世只講奉獻而不講擁有的愛情恐怕是太少了。一般20多歲少男少女的愛情比較容易燃燒,而燃燒狀態下的激情畢竟不是生生世世的東西。”
體會了愛情與婚姻的真義,蔡猛還力爭做一個好父親,他的兒子蔡伯倫6歲了,卻還不懂得關心爸爸媽媽,蔡猛就特意在去馬場的時候帶上他。果然,小伯倫十分關心馬的冷熱與饑飽,在他呀呀地嚷着:“爸爸你看馬睡覺的地方多冷啊!把它領到我們家睡吧”的時候,蔡猛心中很寬慰。他説他要讓愛心、良好的性格和廣泛的興趣這三樣東西注入孩子的心靈,讓他可以幸福地長大成人。
採訪始終,蔡猛都在談內心的感受,談個人修養,他説一個人有力量、有能力,可能會折人一時,但是,如果有人品、有美德,則可以折人一世。所以,“德”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在各種貌似單純的賽馬與賽車比賽後,在形形色色的體育比賽賽場內外,在對親人,對動物,對車與收藏的愛中間,蔡猛礪練着自己。
文/李韶青
轉自《時尚雜誌》2000年第18期總第9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