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排行第三的沙瑪阿果是四個兄弟姐妹中最幸運的一位。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阿果便收穫了人生中第一次的“碩果”,千萬名小朋友中精挑細選,小小的阿果成為電影《奴隸的女兒》中可愛的妞妞,是演員“潘虹”兒時的夥伴。那一次,跟著劇組去拍戲,是阿果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第一次見到火車,她既興奮又激動,與之相比,到站臺送她的母親卻有種説不出的難受,她只擔心這樣會不會影響女兒的學習。
戲拍完了,十幾歲的阿果也有了好多年的明星夢,儘管有父母親的阻攔,但執著的阿果依然為心中的夢想而努力著。從西南民族學院政治係畢業後,深知自己無太多表演功底的阿果又為自己開闢了一條新路——做節目主持人。聰穎好學的阿果再一次經歷了千挑萬選,順利走進了四川電視臺主持生活綜藝類節目並於94年被選入中央電視臺,接手剛剛創播的女性節目《半邊天》。
“我”與《半邊天》
《半邊天》是一個女性欄目,曾經有人認為既然是女性欄目就應當有女性意識,從女性的視覺看問題。隨著欄目的日臻成熟,阿果認為“女性視角”已不能夠詮釋半邊天的全部,更多的應該從社會視角和男性視角來看待女性問題,阿果有她獨特的考慮和説法,“曾經成功駕摩托車飛黃的青年朱朝輝,當時備受媒體關注,對岸朱的未婚妻也正在等待他,用傳統的視角會更多的關注那個女孩子的激動、焦慮、勇氣。那麼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如果朱朝輝飛過去,他們會喜結良緣;萬一失敗了怎麼辦?那個女孩子就可能成為寡婦。她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結局?那麼身邊的朋友、公眾們會如何看待?這樣做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阿果與半邊天有緣,日久生情,正如她自己所説:是半邊天選擇了我,我選擇了半邊天。
做《半邊天》做了六年,看著身邊的搭襠一個個離開節目,阿果依然每週三、週五如約而至,象一位守護神,又象一位慈愛的母親,精心呵護自己的一方凈土,小心關愛自己所熱愛的欄目。每一期,或許身邊會出現不同的面孔,但阿果總在那裏。
每週3--4期的欄目,馬不停蹄、兢兢業業的阿果在忙碌和訪談中不斷感受著生命的魅力,那裏有不同的女性、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悲喜!一期期的節目,阿果和節目在天長日久中融合,由喜歡到熱愛再到適合,節目在日復一日的成長,阿果在週而复始中激揚!
六年來,阿果從主持人做到主持、編導合二為一,不斷轉換、提高節目質量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提升著自我。做訪談、採訪需要接觸許多新的東西,面對採訪對象不僅要“侃侃而談”、胸有成竹,更多的需要獲取大量的相關背景資料,有時還需要反復研究推敲,只有這樣,每一期節目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節目的深度和意義,做為主持人也才能擁有更多的從容自若。因此,“每一次節目對我來説就是一次考試”,阿果在忙碌的工作中不斷地調整和提高著自己,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當然也得負出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