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藏南行記 麗江記事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4日 15:51
旅途是這樣開始的。
8月18日,報社為我做了一個簡短的歡送儀式,然後送我去車站。我將從車站離開煙臺,前往青島。離開的時候是上午,陽光很好。在這樣的上午,報社的副總編輯在我將要上車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地囑咐,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小心;一旦有困難、有危險,一定要回來;稿子寧願不做,也不能冒險……
我知道他的擔心。畢竟這不是條安全的路。
離開的時候心情是很複雜的。我也不知道,將要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離開的時候,電話告訴父母。媽媽接的電話,電話那邊的她很平靜,只是告訴我,小心點,既然是工作,那就去吧。
對於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我不知道怎麼表達。我想,平安回來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父母的理解,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勇氣和信心。
到達青島後,奧索卡戶外用品專賣店的老闆李先生開車去接我,並把我剩下的裝備都備好,等我過去取。説起裝備,我覺得還是應該囉嗦一下。我裝備的準備是很不充分的。由於行程一直沒有確定,我一直沒有大批量地購買硬裝備。近半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準備沿途的資料。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孫女士,和在網絡上相識的吳女士,她們在我走這條線路之前曾經到過這裡。孫女士曾經到過福貢,而吳女士則是走完了茶馬古道的全程。她們在我準備資料期間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感謝她們。
從我知道我能走的那一刻起,到我離開,只有3天的時間。只有3天,而我要準備所有的裝備、乾糧和藥品。我開始在煙臺瘋狂地採購,大多數的裝備還是電話告訴了奧索卡的李先生,讓他幫我準備。
18日中午到的青島。裝備都帶好,他們為我送行。我的裝備基本上全是奧索卡的,價格很高,但是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裝備是用來保命的,在關鍵時刻,這些裝備還是經受住了考驗。
19日清晨,陽光灑到飛機上的時候,我登機,終點是昆明。
昆明,傳説中的城市。很多朋友在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裏生活。
短暫的停留。沒到昆明市區我就踏上了前往麗江的車。上了所謂的豪華大巴以後我開始後悔。車很臟,速度很慢。司機説10個小時就可以到達,結果走了12個小時。車票的價格也有些高,150元。加上下午下了點雨,這使本來就不好的路程開始更加糟糕。一路上遇到多起車禍。我開始有些害怕起來。夜晚,汽車開的很慢,車裏本來就不多的人開始熟睡。在我身邊坐的一對母女開始抱怨,抱怨選擇了汽車,或許她們真的應該坐飛機進來。
到麗江的時候是淩晨1點。小雨依舊在下,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小雨中的古城格外地安靜,走在乾淨的石板路上,能聽見清脆的流水聲。聲音非常悅耳,可以觸動心靈。
先住在陽光客棧,後來搬到高客客棧。
高客的老闆楊伯人很好,性情也很溫和。在我在麗江的日子,他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每天早晨9點左右,楊伯總會輕輕敲開我的房門,告訴我,應該吃飯了。楊伯家的客人大多都是回頭客,我在的時候這裡有一個住了1個多月了的大姐,一個湖北日報的記者,還有一對法國的情侶。互相不熟悉的我們,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相處的格外融洽。3天以後,我由於工作的關係,必須離開。在我離開之前的一天,客棧裏的這些相處僅僅幾天的朋友設宴相送,感覺很溫暖。
住進高客後,我的採訪也有了些眉目。我決定改變來這裡之前做好的採訪計劃,放棄原來準備的東西,決定寫麗江的百歲老人和寫過《茶馬古道》一書的宣紹武先生。麗江老人很多,但是要真的去找百歲老人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我忙碌了半天,一直沒有找到採訪對象。我開始向楊伯求救。楊伯很熱情地帶我去找他的姨媽。
楊伯的姨媽和木生老人今年90多歲了,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沒有離開麗江。她生活的庭院保存得極為完好,整個院子有150年以上的歷史。老人耳朵有點聾,但是説起話來,思路非常清晰。
她一直生活在麗江,見證了麗江近幾十年的變化。説起麗江的變化,老人説現在生活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她卻一直高興不起來,有時候會很傷心。1976年大地震之前,這裡一切都很平靜,人們按照納西族幾百年來的生活方式寧靜地生活。在納西,男人生活得輕鬆些,相比較而言,女人卻一直在忙農活和家務。以前農忙時節外,她靠織布賺錢補貼家用。一天天,人們就這樣地過著,並沒有太多的波瀾。沒事的時候就坐在大樹底下聊天,或者靠在屋子一角曬太陽。
大地震以後,麗江這一地方開始被世人所熟知,21年後,也就是1996年,麗江被聯合國世界遺産保護組織評為世界人類共同遺産,這裡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來人口急劇增多,商店開滿了整個古城。“現在的麗江已經不是以前了,再過幾年我都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老人輕聲地嘆息著説,“現在麗江古城裏的人,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本地人都已經搬到新城了。”
説到這裡,老人起身要去參加每天中午在麗江古城中心進行的“打跳(跳舞)”。我跟隨老人來到古城中心,老人年齡大了,已經跳不起來。就坐在廣場邊的椅子上,在溫暖的陽光下,看著歡快地跳舞的人們,安詳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