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五千里長征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6日 17:17
二萬五千里長征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北根據地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經過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連同後方機關人員8.6萬餘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分別從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長汀、寧化出發,開始長征。其間經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後,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于1935年10月19日抵達陜北根據地保安縣吳起鎮,11月初與由徐海東、程子華、劉志丹率領的陜北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
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長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二、六軍團改稱為紅二方面軍。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雖然此時紅軍已不到3萬人,但這是紅軍和中國共産黨極為寶貴的精華。
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用兩年時間,長驅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衝破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勝利地完成了長征。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長征的勝利標誌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記者周長慶、張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