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親身感受俄羅斯冬日風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3日 15: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3月21日,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共同拉開了中國“俄羅斯年”的序幕。規模盛大的中俄“國家年”活動,不僅使兩國關係更加緊密,而且將使兩國普通百姓的相互了解進一步加深。實際上,早在幾年前,我們就深深感受到中俄兩國人民交流的熱浪。受國務院新聞辦委託,中國青年報社于2003年和2005年舉辦了兩屆“我看俄羅斯”有獎徵文活動。活動在兩國青年新聞工作者中進行,中俄雙方各遴選5名獲獎者赴對方國家訪問。此次刊出的5篇文章是第二屆“我看俄羅斯”有獎徵文5名中國獲獎者的訪俄觀感。充滿激情的文字記載了他們的內心感受,也讓讀者領略到撲面而來的俄羅斯風。在此,我們還要對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俄羅斯契訶夫人道主義基金會、中國駐俄羅斯使館表示感謝,我們這個青年新聞工作者交流活動的橋梁便是由他們共同搭建的。

  俄羅斯的孩子

  2005年12月中旬,我暫別剛滿一週歲的女兒,隨中國青年記者代表團出訪,去尋找一個真實的俄羅斯。10天行程當中,初為人父的我,對於俄羅斯的孩子們自然多出一份特別的關切與熱情。

  抵俄次日,去克裏姆林宮參觀,正巧遇到一群可愛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排成整齊的隊伍。見了我們,孩子們立即圍了上來,歡笑著與我們擠成一堆合影留念,完全沒有一絲的拘謹與戒備。這些孩子純凈而歡樂的眼神中充滿了友愛的信息。隊伍早已亂成一團,老師笑瞇瞇地在旁邊並不干預。無論在哪片土地上,孩子永遠是和平與友好的小使者。

  在莫斯科旁的小城弗拉基米爾有一家博物館。館內底樓有一個俄羅斯傳統農莊生活場景的展示區。碰巧的是,我們到達時,正好有一群中學生在這裡排演古老的俄羅斯傳統木偶劇。屋子中間擺著一個約1.5米高的木偶劇舞臺,臺口約有一米寬。孩子們的表演則不局限于這個小小的臺口,他們有的口中唸唸有詞地操縱一隻小木偶在空中飛翔,有的則在一旁齊聲朗誦或歌唱。臺詞充滿韻腳,聽著像是一首長詩,語調抑揚頓挫。即使是從少年口中,也能感受到俄語特有的厚重。還有兩名樂手在臺後彈撥著樂器,給劇目伴奏。琴聲簡約樸素,讓整個表演充滿了古韻。

  作為指導的女老師言語並不多,但神情專注,讓學生們稍感敬畏。所以大家雖然熱情高漲,卻又有些拘束緊張,不敢放聲嬉鬧。看得出參與這項藝術活動對於這些初中生來説,是一件含有神聖意味的事。

  我們此行的女導遊有一個中文名字:光明。這是她到北京廣播學院進修時,老師幫她起的。光明告訴我們,俄羅斯現在的離婚率相當高,莫斯科尤甚,據她説,差不多達到75%。這可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光明自己就是一個單身媽媽,女兒已經16歲。“現在生活變化總是很快。今天,男人有錢了,在外邊有了別的女人;明天,女人事業發展了,看不上男人了。所以,很容易就離婚。就是這個樣子。”光明用簡明的漢語講述著原因。

  而迅速攀升的離婚率已經給俄羅斯人口狀況帶來消極影響。據當地的媒體報道,目前,俄全國兒童總數已經由1989年的3600萬下降到2630萬。今天的俄羅斯社會,處於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巨大的生活壓力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許多人將重新組織家庭當作改變生存狀況的一種手段。而這些孩子,已經要用幼小的肩膀來承受社會變動對於家庭親情帶來的衝擊。

  我的女兒剛滿一歲。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成長中,她這一代孩子集體看蘇聯電影、唱蘇聯歌曲的情況難以再現。這種情形放在以世紀為刻度的時間軸裏,已不會令人覺得傷感——時過境遷而已。即使如此,我仍堅信,他們這一代,雖然沒有我們那個時代特有的情懷,也會用他們的方式儘量了解對方,理解對方,尊重對方——就像我們這一代人努力做的那樣。祝福他們,祝福孩子們的未來更美好。(中央電視臺編導 呂牧)

  去莫斯科,不要帶二鍋頭

  國人對俄羅斯經濟的印象,大抵停留在短缺時代:市民有秩序地排隊購買麵包和日用品。最近有幸隨中國青年記者代表團訪俄十余日,方如夢初醒:人家的日子早就好過了。俄羅斯的經濟不僅起飛了,而且毫不誇張地説,已經小跑起來了!

  去莫斯科前,我們還考慮是否帶些二鍋頭作為禮物。真到了那裏,才發覺這種想法簡直是可笑。

  莫斯科的城市規劃和北京相似,也是攤大餅,環狀發展。相當於北京四環路的地方,他們叫“大環”。沿著大環,有很多大型超市群。法國的歐尚、瑞典的宜家……都來這裡扎堆兒。

  到了週末,莫斯科人開著汽車來購物,每個人的購物車滿滿的,像一座小山。跟不要錢似的!甚至麥當勞、肯德基也在超市的周圍叫囂著:我們來了!

  到了超市裏,你會深切感到商業文化巨大的侵蝕力。如果不是標簽上的洋文,如果不是身邊的人金髮碧眼,你會感到和在北京沒什麼不同。

  但是,到了紅場邊上的國營百貨公司,我卻深切感受到了和北京的不同。世界頂級的名牌服裝在這裡應有盡有,富麗堂皇的裝修讓你根本分不清這是在巴黎還是在紐約,專業爵士樂隊的現場演奏仿佛把你帶到了皇室的宮廷舞會上。再看看櫥窗裏商品的標簽,動輒數千美元,讓我們直咋舌。那一刻,我突然悟到:莫斯科是一座西方城市,俄羅斯是西方國家。

  負責接待訪問團的是契訶夫人道主義基金會。基金會的負責人大鬍子科寧對訪問團的行程、生活安排得無微不至。他的伯父是炮兵,二戰中對日作戰,陣亡在中國東北。他的祖母曾在哈爾濱生活多年。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評價:科寧是從心底裏希望中俄人民友好的朋友。

  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在聖彼得堡,各種檔次的中餐館都不難找。在聖彼得堡,祖籍韓國的導遊金小姐介紹,5年前,這個城市的中餐館只有5家,這幾年陸續增多,現已達150多家。

  5年間中餐館的增多,印證了近5年俄羅斯經濟的突飛猛進。而在回國的飛機上,坐在我旁邊的來自福建的一位生意人告訴我,生意好做也是近5年的事。

  我的莫斯科朋友穆東升在莫斯科生活多年了,目睹了莫斯科經濟的變化。他給了我準確的答案:俄羅斯經濟起飛是從1998年開始的。

  不能低估俄羅斯!朋友一再警告我。自葉利欽時代以來,俄羅斯私有化改革並沒有太多地觸動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住房、醫療、就學等福利和以前一樣延續下來。大學教育依然是免費的,除非你選擇收費學校或者選擇熱門專業;醫療也是全部免費的,除非你想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俄羅斯,人均GDP已達3000美元,經濟增長率達6%。1989年到1998年間,步子慢下來了。但調整過後,正在加速。

  俄羅斯經濟的優勢在於,人口少、素質高,城鄉差別小,資源豐富。可以肯定地説,俄羅斯經濟的發展沒有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所以後勁足。(《法制日報》記者 萬學忠)

  詩酒國度俄羅斯

  相信俄羅斯在四季裏都有她不同的美麗妖嬈。而我們有幸目睹的是它的冬日風情,那份甘冽綿長,竟如同一杯上好的伏特加,使人久久回味,不忍放棄。

  冬至前後的俄羅斯,黑夜漫漫,白晝苦短。我們珍惜著短短幾個小時的白天,莫斯科、聖彼得堡、蘇茲達利、弗拉基米爾一路走來,好奇地張望著這個神秘的國度。克裏姆林宮冬日裏罕見的晴朗天空,高爾基大街如潮的車流,街道兩旁不同時代修建的高大樓宇,阿爾巴特大街上踱步的鴿群,暮色漸沉的紅場,白雪覆蓋的夏宮的綠色屋檐,蘇茲達利修道院肅穆的尖頂……俄羅斯如同一位安靜端莊的少婦,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她的從容和淡定、美麗與優雅。

  伏特加酒是俄羅斯民族的至愛。全俄羅斯每年要消費70億瓶伏特加酒,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望其項背。蘇德戰爭打響後,斯大林宣佈開放酒禁,讓戰士們在冰天雪地的戰壕裏能借酒驅寒。不少俄羅斯人至今還認為,蘇聯之所以能打贏納粹,靠的就是兩樣:伏特加酒和喀秋莎火箭炮。所以,不了解伏特加,你就讀不懂這個國家。沒喝過伏特加,你就難以把握俄羅斯人的性格。俄羅斯人就如同他們所鍾愛的伏特加,入口冰涼甘甜,轉瞬腹胃溫暖;外表孤高冷傲,內心激情如火。在如此嚴寒的廣袤國度,産生這樣的酒和這樣的民族性格都是很容易理解的。

  那天在聖彼得堡的戰神廣場,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漫天飛舞,一隊婚車翩然而至。衣衫單薄的新人在親友的簇擁下,來到雕塑前合影。他們旁若無人地笑著,鬧著,歡樂無忌。這一切和周圍的冰天雪地既顯得格格不入,又是如此協調,連四週的冰雪似乎都在融化。我們連忙拿出相機抓拍這雪地上的婚禮。俊朗靦腆的新郎和千嬌百媚的新娘禮貌地對著我們的鏡頭微笑,親友們在周圍快樂地大聲叫喊。那一刻,俄羅斯民族的熱情奔放、優雅含蓄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俄羅斯又是一個誕生偉大文藝家的國度,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萊蒙托夫、柴可夫斯基,文藝家的天空群星璀璨。走在莫斯科的主要街道上,隨處可見有關他們的雕塑、公園和紀念館,讓人懷念那個英才輩出的輝煌時代。俄羅斯人對藝術的偏愛和癡迷與生俱來,融化在他們的血液和呼吸裏,造就了這個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那天晚上,走在燈火躍動的莫斯科街道上,走在高大建築的投影下,我們景仰著那些高大的靈魂,又一次被這個詩酒國度的人文精神所深深打動。(《天津日報》記者 武志成)

  從博物館看俄羅斯

  短暫的10天之旅,從莫斯科到聖彼得堡,從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到藝術博物館等各專業博物館,我們走過大大小小十余家。雖説這僅僅佔俄羅斯博物館總數的三百分之一,但走得多了,看得多了,漸漸地發現俄羅斯博物館裏有這麼幾類特別的人群。

  成群結隊的孩子

  到莫斯科的第二天,我們的旅行正式拉開序幕,第一站就是克裏姆林宮。正當我們一行人在更衣室寄存外套(冬季在俄羅斯,室內溫度高,因此寄存外套成為必要的程序),準備參觀鑽石博物館時,一群約莫八九歲的孩子在各自母親的陪伴下突然出現,原本寬敞的空間頓時變得狹小,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你好!你好!你好!你們來自哪?是中國人嗎?”一群青少年也走上前來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和我們攀談起來。

  在交流中我們得知,他們是來上課的。俄方導遊光明告訴我們,在俄羅斯,許多歷史、文化類的課程早已搬進博物館,這樣,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就不會停留在書本中。

  光明還告訴我們,在俄羅斯,只要有學生證,包括外國留學生,參觀博物館幾乎全部免費,如需買票,也只要10盧布到20盧布,約合人民幣3元到7元。

  衣著考究的老婦

  與時髦的妙齡少女相比,俄羅斯老太太不但更偏愛亮色,而且更注重服裝的色調搭配和首飾的統一協調。漫步在歷史長廊,每走到一間新的展廳,總會有位六七十歲的老婦人端坐在廳口一角。

  細細觀察,發現她們都有個特點:愛打扮,她們大部分是穿裙裝,考究而整潔,連一小條絲巾都看不出半點馬虎,所戴首飾也都是大而張揚,有琥珀、孔雀石、紫金……濃艷的化粧雖無法遮住歲月的印痕,但顯得精神矍鑠。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老太太喜歡人們稱呼她們為“姑娘”、“女士”。如果按照中國傳統使用敬語——“奶奶”、“大媽”什麼的,她們將不會理睬你,一臉“我還年輕”的嚴肅表情。

  聽導遊介紹,這些工作在博物館的傲氣的老婦人都很有水平,她們不僅熟知俄羅斯歷史,對博物館的歷史、展品的歷史也瞭如指掌,一些人還懂得一兩門外語。

  華麗盛裝的觀眾

  冬天,俄羅斯北部的夜晚十分漫長,因此,崇尚藝術的俄羅斯民眾,把觀看戲劇作為夜生活的重要內容。據介紹,僅在莫斯科,就有上百家大小劇院。

  觀看演出是很講究的,男士須正裝出席,女士則要穿裙裝。更講究的是,女觀眾進入劇場還要脫掉笨重的靴子,換上隨身攜帶的高跟皮鞋,配上華麗的飾物,還有得體的化粧。果然,第二天,我們在俄羅斯新大劇院內親歷一番,感覺比聽説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劇場內,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好像都將最美的服飾著于一身,仿佛赴盛宴一般。(中國新聞社記者 梁波)

  一次“疲勞”的訪問

  十多天穿越時空的參觀訪問,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疲勞。之所以這樣説,因為疲勞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審美疲勞。

  冬季去俄羅斯,顯然不是觀光的黃金時節,厚厚的冰雪把這個幅員遼闊的森林國家裝扮得銀裝素裹,儘管略顯單調,但也有著別樣的風韻和景致。

  莫斯科郊外,一片廣袤無垠的冰雪大世界:鵝毛般的大雪簌簌地下著,靜靜的白樺林,古老的教堂,圓木蓋的農舍……我們咯吱咯吱地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呼吸著冷冷的空氣,欣賞著如畫的景色,感覺爽極了。

  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的黑夜格外漫長,直到早上9時多天才大亮。在東方欲曉時分,莫斯科的天空居然呈現出天藍色,藍得清澈純粹,漂亮異常。寬闊的莫斯科河上的浮冰,像魚鱗一樣有秩序地排列著,盡顯幾何之美。

  俄羅斯冬日風光充滿了詩情畫意,自然讓人流連忘返。那裏如雲的美女帥哥,更是令人艷羨。俄羅斯是一個盛産美女的地方,大街上,商場中,餐館裏,我們走到的地方,身材曼妙、長相俊俏的俄羅斯少女比比皆是,“美不勝收”。而身材高大勻稱的俄羅斯青年人,充滿了活力,不由得讓我們看了又看:多標致的小夥子啊!

  即便是那些在酒店、劇院存衣處看衣服的老婦人,雖已是花甲之年,但優雅富態的氣質仍難掩當年的迷人風姿。

  作為文化大國,俄羅斯豐厚的藝術之美,更是震撼人心。我們參觀了莫斯科的特列嘉柯夫美術館、聖彼得堡的埃爾米塔什博物館和夏宮。置身於富麗堂皇的俄羅斯宮殿裏,我們振奮不已。而參觀博物館和畫廊,已成為很多俄羅斯人支配時間的主要方式。

  顯然,我們是匆匆的過客,他們則是藝術場館的常客。

  而即將離開俄羅斯回國的前夜,我們有幸在莫斯科欣賞了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這無疑是一次終身難忘的藝術盛宴: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讓人陶醉,而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的表演堪稱完美。

  在俄羅斯,有美景,有佳人,還有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怎能不讓人陶醉,怎能不讓人感到審美的“疲勞”?(《齊魯晚報》記者 王鋒)

責編:青樸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