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記者周玫、段俊麗報道)“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這樣表達他的赤子之心,而這也是電視劇《沃土》的片頭語。長篇電視連續劇《沃土》切中當代中國社會普遍關注的“三農”問題,表現了新世紀黨的提高執政能力建設上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12月13日,電視劇《沃土》記者見面會在北京舉行,劇組人員向媒體介紹了這部滿懷責任的現實主義作品。
《沃土》通過主人公羅漢生從一個普通的農大校長成長為省委書記的經歷,以及他和對他有知遇之恩但性格觀念迥異的省委書記賀立斌之間的衝突,展示了一個嚴峻的事實: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經關係到我們整個國家的命運。該劇以其宏闊而細膩的視角展示了當代中國農村改革與經濟發展中錯綜複雜的矛盾與變遷歷程,全景式地展現了廣大幹部群眾在深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與陣痛,生動地刻畫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弘揚了“唯下,唯實”的幹部工作作風,表現了那些“在其位謀其政”、為一方百姓謀福祉的黨員幹部的優秀政治品質,歌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北京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總監製趙東鳴
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出品人楊玉冰
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主任汪國輝
該劇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和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由北京廣播影視集團、上海三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聯合出品。演員鄭曉寧、高明、陳小藝、謝園以及王海燕、吳冕、石維堅、舒耀瑄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組成了該劇強大的演員陣容。
《沃土》的劇本創作歷時兩年半的時間,創作、修改至開拍時,已是第四稿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在思想性的挖掘上不斷充實和提高,在藝術性的創作上反復構思和推敲,在觀賞性的處理上多方營造和設置,最終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水準。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出品人鄭曉龍
製片人谷詩陽
劇本創作的那份艱難在拍攝過程中再一次出現。為了拍攝水庫大壩,必須將它粉刷一新,而大壩是五十米高、八十米寬,粉刷所耗費的水泥就達九噸。為了保證畫面影調和同期錄音的質量,劇組投入了五十萬元,搭了十一堂景,而這在現代戲的拍攝中,是極不多見的。除了工作量的巨大之外,工作環境的艱難也是對全體演職人員的考驗,連續拍了九個通宵的夜戲、雨戲,大家都説:已經快把我們拍成“魚”了!
現時的許多電視劇通常在一個城市或一個拍攝基地就基本拍攝完成了,這是很省時、省錢的,而《沃土》為了達到“全景式地展現一個農業大省的面貌”的目標,拍攝景點達一百二十多個,從省到市、縣、鄉、村都力求給予真實地、藝術地再現。而這些場景之間的轉換就使大家經常是舟車勞頓、人困馬乏,走過的許多石子路、土路可以説是許多“城裏人”不曾想象的。也正是因為克服了跋涉轉景的困難,我們才拍到了很多讓人激動的美麗畫面。
導演傅東育和主演陳小藝
主演鄭曉寧
具有史詩感的影視劇通常都有一些大的群眾場面,《沃土》也不例外,整個拍攝過程中,共使用了近六千人次的群眾演員,最大的場面有五百名農民,八十名武警戰士、二十名警察、三十名各級幹部,共六百三十人參加拍攝。整場戲動用的車輛達一百一十多車次,而且調用了一列火車專列參加拍攝!
為了營造洪水爆發的氣氛,劇組從昆明調用了兩艘摩托艇,用大卡車跋涉五百公里運到楚雄縣參加拍攝,期間還從二百公里外調用了三輛消防車拍攝了整整九天。本劇所有洪水爆發的場面都採用了實拍的方式,劇組邀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模型設計專家孟浩同志製作、拍攝了大量的特技模型,並在後期由電腦公司進行合成,雖然為此付出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作為一部精品電視劇,劇組在所不惜。
要完成一部好戲的拍攝,全體演職人員團結努力、敬業奉獻的精神和狀態是很重要的。有一場水中的戲是在一個村子邊挖的水塘中拍攝的,為了拍攝的效果更好,從導演到場務幾乎所有的演職人員都站在了齊腰深的水裏,而且還有消防車在“下雨”。三月份的夜晚氣溫還是比較低的,拍了整整一個通宵之後,當所有的人上岸的時候,都站在清晨的薄霧中冷得渾身發抖!為了使畫面更具有衝擊力,攝影、燈光組的設備堪與武俠劇媲美,機務員感慨地説:“咱們這部戲的軌道可以從雲南推到河南了。”正是有了大家的敬業和努力,《沃土》才能戰勝各種各樣的困難,順利完成了前期的拍攝工作。
劇情梗概:
羅漢生第一次婚姻失敗,妻子衛琴向他提出離婚
峽江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由於前幾年全省一直實行“以開發區為龍頭,趕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激進戰略,致使“三農”問題日益嚴重,農民負擔沉重,幹群關繫緊張,這成了峽江省省委書記賀立斌的一塊心病。為了徹底解決全省的農業問題,賀立斌決定將全省貧困地區之一的峽口市作為試點,希望能為全省農村改革摸索出一條成功之路。為此,省委將省農大校長羅漢生派到峽口當市委書記。羅漢生上任以後大膽改革,想從體制上根本解決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但遇到了來自內部的重重阻力,致使矛盾激化。迫不得已之下,賀立斌只好“揮淚斬馬謖”,準備將羅漢生調到身邊好好調教一下,但羅漢生不甘心自己的抱負付諸東流,他主動要求到省裏的另一貧困地區峽西市任職,意圖在基層為“三農”問題摸索經驗。
羅漢生在岳父蔣長林的追悼會上痛定思痛
在峽西,羅漢生經過兩年多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不懈努力,初步改變了峽西市的貧困面貌,為實現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此時,賀立斌即將退休,他把繼任者的目光放在了羅漢生身上,並著力推薦提拔他擔任省委副書記,負責全省的農業工作,想以此打開全省農業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也就在這時,峽江省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峽口市剛剛落成的水庫後壩被引爆泄洪,羅漢生再次臨危受命“二下峽口”進行災後重建工作。
馬明為了掩蓋自己的過失陷害鄭建國,面對鄭建國的屍體,馬明的良心經受拷問
在峽口工作期間,很多群眾向羅漢生反應大壩可能存在質量問題,要求政府展開調查,將實情公之於眾,羅漢生為此請示省委,賀書記卻要求暫緩。原來賀書記已經察覺到這個問題,並且羅漢生的岳父也是責任人之一。賀書記擔心因此影響羅漢生的工作,這才不同意馬上開展調查。得知這一情況,羅漢生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他認識到,一個執政黨必須取信於民才能帶領人民走上富強之路。他毅然奔赴機場,挽留即將赴國外探親的岳父,水庫後壩的問題終於水落石出。羅漢生扎紮實實地工作在農村第一線,他沒有因循守舊而是通過大膽的體制改革來解決長期困擾峽口的問題,他致力於調整不切實際的盲目發展開發區的戰略,引進東部沿海地區的資金創辦加工業,發展與沿海地區配套的鄉鎮企業,使峽口的面貌煥然一新。
本劇通過賀立斌、羅漢生和廣大黨的基層幹部的形象,展現了峽江省這個農業大省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為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歌頌了唯下、唯實,不盲目唯上的幹部作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興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