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的日子總顯得相互挂像,煩心的日子卻各有各的版本。生活在現代都市裏的三個年輕人就有著各自的困擾:北京女教師江群恪盡職守,良苦用心卻不被師生理解。就在這時,交往多年、就要談婚論嫁的男友突然又臨陣脫逃,江群倍感受挫。深圳男青年淩弈師範大學畢業後,執教才一年就辭職去了深圳,他認定“經濟基礎決定教學實力”,所以“賺錢不誤育人功”。可是都六年了,從商經歷卻實在乏善可陳,淩弈為自己文不文、商不能商而焦躁不已。上海的女護士沈小邊早就厭倦了特護病房裏“無病一身嬌”的富貴病號,個人的談婚論嫁又現實得不容回避。然而,小邊一直都盼望能有一份值得永久珍藏的純情,就像曾經支邊的父母用她的名字——“小邊”來紀念的那段難忘歲月。
在奉獻愛心的熱情推動下,在同情弱者的心理驅使下,更在一種強烈的突破自身困境的願望中,三個年輕人由著各自的因緣際會,經過一番曲折,最終成為了“青年志願者”,前往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支醫”的扶貧工作。
脫離都市奔赴農村,三個年輕人被同時分配到西部的貧困地區——“天堂鋪”。歡迎儀式熱鬧異常。具體負責“接收”他們的譚洪波是一位駐紮當地已有三年的老志願者,一副完全入鄉隨俗的樣子,他獨自建起了當地的醫療站。同時,他又是這支新建志願者隊伍的隊長。
面對完全陌生的生存環境,三個都市裏的年輕人在與當地的民俗風情、文化教育和生活習慣的衝突碰撞中,得以對自身的理想追求和個性中的弱點進行了一次終生難忘的內省和剖析。當他們逐漸摒棄種種不自覺的“救世主”、悲天憫人和充滿隔膜的心態後,融入這片西部土地的愛就變得那樣平和而一往情深。三個年輕人也在經歷了友情、愛情和親情之後,成熟起來。
“天堂鋪”的落後觀念在志願者的影響下正悄悄改變,當地村民、學校的孩子們和志願者在共同努力中認識到:美好的天堂在我們的夢想中,更在我們腳下的積極開拓和進取中┄┄然而,洪波不幸患上絕症,他悄悄隱瞞了真相,當一年的志願服務期滿,他回絕了小邊執意留下的一片愛心。江群和淩弈則雙雙回到城市,重新面對熟悉的生活。因為依然無法適從的難題,兩人不歡而散。洪波去世的消息傳來,小邊、淩弈和江群匆匆趕回當地。小邊決定留下繼續洪波的工作。洪波的離去促使淩弈跟江群回到北京,決心重頭再來。畢竟,直面人生不是每一份青春都能把握的機會。
幾年之後,淩弈和江群收到小邊的來信,小邊已經把醫療站擴建成小型醫院。現在她是幾個志願者的隊長。就在前幾天,她來到車站接待新一批的志願者,令她感懷的是,幾年前她們初來乍到的那一幕,在記憶裏依舊那麼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