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第(41-50)集劇情介紹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8日 13:59)
第四十一集
慈禧和奕劻等人議政,商討立憲事宜。張之洞認為立憲就應名符其實。李蓮英到袁世凱府邸頒旨,袁世凱拐彎抹角向他打聽慈禧和光緒的身體狀況,李蓮英避而不談。慈禧自知時日無多,開始考慮身後之事。幽居瀛臺的光緒看到了親政的希望,慈禧卻欲將大權交付袁世凱與載灃,又密宣張之洞進宮,讓他為皇上想個謚號,張之洞頓時領悟了慈禧的心意。
第四十二集
光緒駕崩,次日,慈禧駕崩。載灃之子溥儀承襲王位,載灃監國,為攝政王。親貴掌權引起張之洞和袁世凱的不安,二人商議對策。楊度帶來各省請願書,請求立即立憲,眾警察示威遊行積極響應。袁世凱、張之洞就此事和載灃週旋,針鋒相對,激怒載灃。張之洞見情勢危機,不得以向載灃請示免去袁世凱官職而不予死罪,載灃權衡輕重,答允了請求。袁世凱也不得不委曲求全,暫時避禍天津。這段時間,孫文等人奔走海外,仍是舉步維堅。
第四十三集
辛亥革命爆發,風雲突起,楊度號召各省聯合請願,呼籲袁世凱重新主持立憲法。此舉引起載灃不滿。御史江春霖奏請捉拿袁世凱。張之洞極力為之辯護,反遭載灃一番冷嘲熱諷,又羞又急之下,被當即氣死。宋教仁按孫文的指示,負責創建同盟會,又分別會見楊度、袁世凱希望獲取支持。武昌革命勝利舉行,黎元洪被迫擔任大總督。孫文等人得知消息,均打算回國舉事。清王朝內部一片混亂,但載灃仍拒絕了奕劻舉薦袁世凱帶兵鎮壓革命的提議,將大任交于蔭昌,不料軍隊將士均不聽從蔭昌號令。
第四十四集
蔭昌無法調動軍隊,無奈只有向袁世凱求助,袁世凱顧盼左右而言他,再三回避。奕劻讓徐士昌去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提出五條要求,載灃不得已而全部答應。袁世凱終於奉旨就任,但在養心殿上和載灃仍有一番口舌之爭,載灃引咎退位,內閣全權處理行政。為籌經費,清廷內部開始籌措公債,共和革命勢力日益強大,已擔任大總統的孫文力邀楊度加入,但楊度仍把希望建立在袁世凱君主立憲。
第四十五集
擔任大總統的孫文日理萬機,但最危急的情形是政府已沒有經費。袁世凱和孫文談判南北停戰,但在國體是共和還是立憲上互不妥協。經過反復蹉商,談判終於通過,孫文退位,改選袁世凱為大總統,條件是清帝退位,國體共和。清廷內部一片混亂,良弼組織滿人宗社黨卻被革命黨人彭家珍暗殺致死。奕劻怒斥袁世凱背信棄義,但袁世凱依舊我行我素,翻臉不認人。
第四十六集
袁世凱敦促隆裕退位,承諾諸多優厚條件。隆裕退位,袁世凱就任總理大臣,組織共和政府。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在南京投票選舉袁世凱赴南京宣誓就職。袁世凱擔心身處南京會受制于孫文,一方面答應孫文的要求宣稱即刻奔赴南京,一方面授意曹錕在北京製造混亂以尋求時局不穩不能離京的藉口。蔡元培被其蒙蔽,答應向參議院解釋,准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第四十七集
蔡元培等向眾議員介紹有關遷都事宜的報告,引起了孫文的顧慮,從而決定必須制訂一部能約束總統權力的根本大法。《臨時約法》定立,孫文退位,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唐紹儀就任總理,組建內閣。然而,袁世凱處處制約內閣權力,在許多事情上和唐紹儀反向而馳,甚至替唐紹儀準備了《辭職書》。唐紹儀憤而辭職,同盟會閣員隨之全體辭職,第一屆內閣宣佈倒閣。
第四十八集
同盟會閣員全體辭職,引起孫文不滿。袁世凱提名新內閣總理陸徵祥重新組閣,卻被參議院否決。袁世凱惺惺作態,一邊假意再次組閣,一邊對議員們威逼利誘。武昌起義的元勳張振武會見孫文,對黎元洪的倒行逆施痛加批斥,提出發動“二次革命”。袁世凱對此事十分關注,讓張振武赴京解釋。黎元洪密電袁世凱,列舉張振武十五條罪狀,請袁世凱除之而後快,卻被袁世凱識破這是“借刀殺人”之計。
第四十九集
袁世凱決定將計就計,搞臭黎元洪。授意陸軍軍法處逮捕張振武,將其“秘密處決”。引起參議院置疑,對此事立案審理,袁世凱假意為參議院所逼而被迫交出黎元洪所發密電,雖然自稱出於熱愛民國而下令殺人,卻把主要責任推向黎元洪。一時間,輿論譁然。孫文對二利用共和勾心鬥角十分不滿,當面置問黎元洪,黎元洪有口難言,卻奉勸孫文放棄赴京找袁世凱發難的打算。
第五十集
孫文終於赴京,受到袁世凱盛情款待。黃興沒有出席宴席,和楊度在郊外密談。一心立憲的楊度已對袁世凱喪失信心,卻仍不肯為實現共和出力。袁世凱會見黃興,企圖拉攏黃興出任北洋軍總參謀長,黃興斷然拒絕,並旁敲側擊的警告袁世凱不要借共和的旗號謀求私利。孫文和袁世凱談起民國初建的諸多事宜,袁世凱閃爍其詞,極力搪塞。孫文見到了隆裕,隆裕對袁世凱的首鼠兩端恨之入骨。
責編:段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