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第(21-30)集劇情介紹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08日 13:54)
第二十一集
袁世凱夜訪榮祿,告之與譚嗣同密會之事。榮祿轉告慈禧,勸阻慈禧殺袁世凱,並懇請慈禧垂簾聽政。譚嗣同不聽梁啟超的勸阻,執意以死喚醒世人,終於慨然入獄。而康、梁則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出逃東瀛。小德子赴小站宣旨,令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嚴行禁止義和奉會,袁世凱接旨,並通過徐世昌向小德子行賄。康、梁在日本鼓動民眾,卻遭到王照對《密詔》的置疑,一番唇槍舌戰。瀛臺,慈禧訓斥光緒。
第二十二集
小德子授意太醫謊稱光緒有病,太醫遵從。慈禧在樂壽堂召見李鴻章,詢問關於廢帝一事,李鴻章避而不淡,但答允慈禧讓他接管兩廣之事。各國使臣向榮祿提出嚴懲義和團,並要求派西醫為光緒診治。榮祿拜訪李鴻章,尋求對策,李鴻章勸他力諫不得廢帝,榮祿依言稟承慈禧。經西醫診斷,光緒無病。恩海殺死德國公使克林德,觸發緊張局勢,各國使臣紛紛要求本國政府進兵中國。盛宣懷奉李鴻章之命拜會張之洞,懇請張之洞主持東南局勢。張之洞答允此事。各國兵艦抵達大沽外海,情勢危急。
第二十三集
慈禧由眾臣陪同巡視義和團眾。大沽炮臺失守,提督羅榮光殉職,但裕祿等人為使慈禧心安,謊稱此戰獲勝。東暖閣上,群臣商議對列強入侵是戰是合。光緒主和卻被慈禧駁回,代擬聖旨,向英法美德等十一國宣戰。李鴻章和張之洞均稱宣戰詔書是“偽詔”,並俱不奉詔。張之洞派辜鴻銘與英國領事談判。張騫對此舉有些不解,盛宣懷一言點醒夢中人。交戰在即慈禧整編義和團眾,組成“虎神營”,義和團眾士氣高漲,躍躍欲試。
第二十四集
清軍節節敗退,慈禧卻一直被蒙在鼓裏,反倒給眾人論功行賞。直到列強攻破東華門,才不得不換裝出逃。珍妃阻止光緒離京,被慈禧令人扔到井裏,光緒悲痛不已。袁世凱為眾王爺準備住房,部屬楊士琦憑一紙借據盤來十六處高宅,受到袁世凱常識,讓其跟隨左右。出逃路上,慈禧等人顛沛流離,受盡磨難,不想在關帝廟遇上陜西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不遠千里前來護駕,令慈禧大受感動,而光緒則始終鬱悶不堪。
第二十五集
列強攻陷北京,燒殺掠搶,分割區域,京城內的王爺官員紛紛自殺。袁世凱為眾王爺安排住處,卻在載灃那裏碰了個軟釘子。時局更加混亂,孫文卻勸阻了鄭士良積極籌備的起義,讓其保存實力,等待更好的時機。梁啟超拜訪李鴻章,提出救國的上中下三策,李鴻章堅持奉詔進京議和,梁啟超唏噓不已,請示為李鴻章立傳,李鴻章允准此事,並交出全部文牘履歷。慈禧住進岑春煊家中,無奈於時局,令毓賢再次啟用義和團。李鴻章進京談判,為籌借賠款和各國公使週旋,不卑不亢,八面玲瓏。
第二十六集
慈禧為洋人要除掉自己而擔憂,榮祿勸她寬心,説李鴻章自然會辦好一切。在與各國將軍的談判中,李鴻章曉以厲害,一番唇槍舌戰,終於使列強放棄懲辦慈禧的打算,但要求慈禧懲辦元兇的名單上仍有大臣一百七十余名。慈禧為求自保,一一允諾。剛毅、徐桐父子、毓賢等主戰大臣紛紛被殺。慈禧準備回鑾,榮祿舉薦袁世凱籌備一切事宜。袁世凱積極準備,但庫中無銀。楊士琦再次為袁世凱解憂,前往錢莊籌措銀兩。
第二十七集
楊士琦通過錢莊賬簿向眾官員訛詐銀兩。為袁世凱籌集迎接太后回鑾的費用。慈禧在保定駐蹕,令小德子到山東宣旨,讓袁世凱署裏直隸總督,接管天津防務,並立赴保定迎鑾。袁世凱週密佈置,以警察代替軍隊進駐天津。慈禧為招募良才,向眾官員出題考試,榮祿密召瞿鴻礻幾前來應試。所做試卷得到慈禧常識,慈禧親自面試瞿鴻礻幾。瞿鴻礻幾從容答對,即被慈禧任命為軍機大臣上行走,掌握國政大權。袁世凱得知消息,略有不安,因為二人以前曾有過嫌隙。回鑾前夕,李鴻章病逝。
第二十八集
慈禧鑾列準點抵京。慈禧封賞群臣,令袁世凱輔佐奕劻主持洋務,更讓岑春煊自選官職,光緒卻仍回瀛臺居住。岑春煊對奕劻入主魁閣十分不滿,瞿鴻礻幾與他密談,商議扳倒奕劻。經過密謀,瞿鴻機讓岑春煊求官廣東巡撫,以便查訪奕劻謀求賄賂的證據。檀香山、孫眉為幫助弟弟孫文革命傾盡家産,令孫文大受感動,為創辦革命讀物《檀香山新報》,孫文四處籌借資金。終於,再次得到孫眉的幫助。
第二十九集
岑春煊夜訪譚鐘麟,逼問周榮曜行賭證據。譚鐘麟不肯就範。岑春煊連上九道奏折彈劾譚鐘麟和周榮曜,矛頭卻直指奕劻,慈禧沉吟未決,召瞿鴻機獨對。袁世凱向奕劻送上白銀五十萬兩,奕劻因風聲正緊忍痛拒絕,卻向袁世凱求助除掉隱患,袁世凱妥善安置周榮曜,奕劻在慈禧面前工於心計,終於將岑春煊明升暗降,擢升為雲貴總督,消除心頭之患。慈禧感慨于西洋物件的精巧,忽然對維新産生了興趣。
第三十集
康有為、孫文均借劇場演出籌措革命經費。但二人之間政見分離,互為不滿。孫文更是對康有為的保皇言論深惡痛絕,在報上刊發文章駁斥康有為。梁啟超與孫文會面,坦言自己也對康有為的言論有所懷疑,卻始終不能背叛老師。孫文言明要和梁啟超繼續論戰,因為事不辯不明。趙秉鈞率眾警察在北京街頭執行公務與載灃發生衝突,載灃一怒之下將趙秉鈞等人一律捆綁捉拿。慈禧與眾人商議新政,瞿鴻機、袁世凱等人在許多事宜上具有分歧,爭論不休。載灃提到趙秉鈞一事,慈禧令他放人。
責編:段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