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的軍營生活為背景,通過幾位男女青年入伍後,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裏鍛鍊成長的過程,表現了一代軍人對黨、對祖國、對軍隊的無限忠誠,對理想、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展示了我軍官兵志在北疆、獻身國防的高尚情操;歌頌了官兵之間、士兵之間真摯友誼、相互激勵的美好關係。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走進軍營成了青年人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一身綠軍裝,兩面紅領章,熱血青春,颯爽英姿,充滿了詩意和浪漫。中原某山村,老殘疾人的兒子趙海民費盡週折,終於和村支書的兒子李勝利一起,穿上了軍裝,來到了華北北部荒原上的一個野戰師。這兩人分別代表了農民軍人的兩種類型,前者為人正直,寬厚善良,堅強隱忍,他身上集中了農村兵的優秀品質,而後者小農意識強,精於算計而又缺乏真正的智慧,結果,兩人的命運大為不同,趙海民逐步成長為優秀的職業軍人,成為那一代軍人裏的佼佼者,李勝利雖挖空心思用盡手段,百般表現自己,提為幹部,但仍沒能在部隊紮下根,最終在大裁軍中轉業。
與上面兩人同時來到部隊的,還有以知青身份參軍的城市兵馬春光,大軍區副司令員的女兒劉越,柔弱善良的孤兒方敏,以及某省革委會主任的女兒胡小梅,父母被關進“牛棚”的高幹子弟黃小川等。馬春光思想活躍,恃才傲物,是城市兵的一個典型,他與趙海民所代表的農村軍人起初的矛盾與最終的融合,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劉越的父親和黃小川的父親是老戰友,黃父落難之後,劉父在邊疆的一個農場上,把流浪街頭的黃小川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想法送到部隊予以保護,劉越和越海民在黃小川的成長過程中費盡心機,終於使孤獨消沉的黃小川成長為一個勇敢堅強的軍人,最後他為救戰友犧牲,獲得了大境界。趙海民和劉越經過長期的磨合,因而相識相知,結為夫妻。多才多藝、容貌俏麗的胡小梅家庭條件優越,愛出風頭,好勝心強,妒忌心重,她狂熱地愛上了馬春光,在工作上把劉越視為對手,愛情上和老實巴交的方敏是對手,但她人並不惡。最終她沒能獲得愛情,馬春光真正所愛的人是方敏,一個身體瘦弱、異常善良的女孩。粉碎四人幫後,父親的倒臺使胡小梅遭到精神上的沉重打擊,雖然父親的問題並沒有牽連到她,但心高氣傲決定了她不會繼續在部隊呆下去,於是悄然脫下軍裝,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動蕩的歲月結束了,部隊加快了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進程,軍事訓練和比武逐步得到了恢復。偵察連參加了我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諸軍兵種聯合軍事演習,趙海民作為軍中的傑出代表,參加了八四年國慶大閱兵。中央軍委為了實現軍隊由人員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決定裁軍百萬。這一決定,令那些熱愛軍營的人們愁腸百結,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馬春光、劉越、方敏等人含淚脫下軍裝,告別軍營。
本劇不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緊緊圍繞人物展開故事,把重點放在人物的成長上,突出表現人物情感,寫那個年代發生在軍營裏的美好的情愫,寫人情和人性之美,寫軍人的浩然正氣。
責編: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