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這個《中國式離婚》電視劇能夠有點什麼作用,那應該是讓觀眾或者是讀者從中看到在婚姻中不能做什麼,還有就是希望引起社會輿論重視,將我們以前那種性別角色教育延續下來,從小就要做。男女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對男人女人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之後,再做選擇,再做生活方式的選擇。——編劇王海鸰
這幾年,離婚率不斷上升,讓很多人都在問,是什麼原因讓婚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危機?人們都在尋找答案,現在一部叫做《中國式離婚》的電視劇,也在嘗試要找這個答案。《中國式離婚》在各地電視臺播出以後,觀眾的反映非常熱烈,有人説,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很有共鳴;有人説,看了以後再也不想離婚了,因為太累;也有人説,看了以後再也不想結婚了,因為婚姻生活真的不像想象中美好,有時候甚至會讓人沮喪。
什麼是中國式離婚?這部電視劇為什麼能引起那麼多觀眾的注意?它揭示了中國婚姻家庭生活當中的哪些問題,《新聞夜話》專訪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編劇,作家王海鸰。她被稱為是“中國婚姻第一寫手”,幾年前,由她編劇的電視連續劇《牽手》,就曾經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記者:《中國式離婚》現在播出之後,這個題目非常的吸引人,我們想知道,在您看來什麼叫中國式離婚?
王:就是這種理性因素少,思想準備不肯正視現實的離婚。
記者:您認為在這個電視劇當中誰不肯正視現實?
王:我覺得剛開始屬於林小楓。我覺得她要求夫貴妻榮沒有錯,她要求望夫成龍也沒有錯,她選擇了這種奉獻方式也沒有錯,但是後來她錯了。
記者:那麼她錯在哪,是指把工作辭掉,奉獻家裏?
王:她錯在她沒有一個相應地適合這種方式的心態。
記者:應該是什麼?
王:就是説你選擇這種方式,你就要能夠承受這種方式帶來的任何後果,但是當她丈夫特別好的時候,她就會失落,當大家説一句,你看你沒工作了,她就會覺得受不了,她沒有,所以就會猜忌,所以就會有危機感。我望夫成龍了,龍成了之後,沒了我,我又沒了,我就失落,我就生事。
記者:在我們以前的電視劇和電影作品當中,反映離婚的題材非常多,最常見的就是第三者插足,您的這部《中國式離婚》,大家評價最多的就是,沒有第三者,沒有一個明顯的第三者,電視劇當中是雙方,尤其是女方的不信任,不寬容和不理解導致了離婚,那是不是説,這種就是您提到的中國式離婚,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狀態呢?
王:他們老是從涵蓋面上去理解中國式的離婚,是不是就包括了中國離婚的所有形態,我説不是的。我認為這是一种女人比較主流的一個心態,比較主流的一個悲劇。但是主流也不見得是唯一的,或者是最有代表性,,但是比較常見。
記者:您曾經説過,《中國式離婚》比《牽手》更加深刻,因為它揭示了許多結婚多年以後,夫妻之間矛盾的根本原因,矛盾的本質。
王:我覺得是更深刻的地方在於儘量排除可能誤導的因素。比方説外在的,或者是外力的,或者是説我媽媽強把我拆開的,都沒有,外力的沒有,就是説婚姻在沒有任何的外在情況下,它會不會破裂,它也會。
記者:沒有第三者,婚姻照樣有可能破裂?
王:也會,是的。事實上第三者也不是因,而是一個果,你的婚姻要是特別的,咱用通俗話講,特別結實的話,第三者也插不進去。毛主席説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依據。還是你內在(原因)。但是這個中國式離婚就是説要做更深一步的探討,那我今天沒有第三者的情況下,會不會破裂,會。
記者:您曾經説婚姻的狀態實際上是千姿百態的,説不清道不明的,但是《中國式離婚》希望説出一些婚姻當中的人共同的傷痛,無奈還有一些感慨。這些傷痛無奈跟感嘆指的是什麼?
王:指的是你看這兩個人,都是非常般配,大家看著他們倆也非常好,他們倆也極力地想好,就是好不了,這是不是非常無奈的一件事情,都在努力地好,都在去做這種努力。林小楓、宋建平都在做,就是走不到一起去。然後這是一種最令人傷感的事情,不是説我想離你而去,而是説我想對你好,但是由於方式選錯了。所以她越對對方好,越抓對方,對方反而越離她遠去。很多的婚姻當中都是這樣的,都想讓這個家庭好,都在做這種努力,但是永遠弄不到一起去。最後只好分手,想合合不了,想離離不了。你説這種狀況是不是讓人左右都不是,是不是很無奈?
記者:宋建平、林小楓這樣想離又離不了,有一個很艱難的這個過程,您覺得原因在什麼地方?
王:原因就在於林小楓事先注入的理性因素太少,她沒有考慮到她這樣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後果,她這個不叫忘我。我不同意“我都奉獻給你了”之類的潛臺詞,我覺得這個話是不對的,實際上你還是説,就是説林小楓的臺詞,當夫貴而不能妻榮的時候,我寧肯不要這一切,希望的還是夫貴妻榮,那麼你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你就要有一種與這種生活方式相對應的心態。
記者:我感覺您評價男女主人公這兩個人物的時候,您對林小楓的批評更多一些,對她的不認同更多一些?
王:不是批評,而是提醒。而是我覺得大概傾注的關注更多一點。因為我覺得,林小楓這種做法,我覺得很大的一部分原因,當然有她個人的因素,我覺得從我自己個人的體會來講,我覺得我們缺乏一種性別角色教育。不知道怎麼做女人,也不了解男人。就是説我們剛開始受到的教育就是男女都一樣。
記者:對,男女是平等的。
王:但是男女是不一樣的,平等和一樣不是一個概念,這種教育是中斷了的,我就是非常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你不了解對方,不了解自己,你很難做出一種,選擇一種正確的,適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比方講,男女的不一樣,我覺著,這是我覺著了,我在這裡邊闡述劉東北那三個背叛。那就説明有相當一部分男人他的情和欲是可以分開的,他的身和心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對女人來講,分開很難。我的所謂的性別角色教育就包括這種種的,你要認識到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所以你意識到的話,你再做選擇的話,你首先得判斷他這方面是不是我能接受得了的,如果我能接受得了,我就選擇他;接受不了,你趁早不要去。以為你能改造他,沒有可能。但是很多女孩一碰到這樣的,就覺得天都塌了。
記者:但是像劉東北的這種狀況,你反復提到,其實他是不能被我們現在社會的道德觀,社會的價值觀所接受的?
王:不能。
記者:你認為他是錯誤的嗎?
王:他是錯誤的。對,是。但是它是不可避免的,你不能説錯誤的東西就是可以避免的,它是不可避免的。有點地方是人性的弱點,你可以這樣講,與生俱來的一種弱點,我所説的性別角色教育包括這個內容。
記者:它是不能夠被社會價值觀所改變的?
王:不能,我真的把這句話放在這,絕對不能。
記者:但是您的這些教育我感覺顛覆了我們傳統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家庭的婚姻的觀念?
王:我覺得不是一個顛覆,而是一個建議,一個體系。如果説這個電視劇或者這本書能夠有點什麼作用,那應該是讓觀眾或者是讀者從中看到在婚姻中不能做什麼,還有就是希望引起社會輿論重視,將我們以前那種性別角色教育延續下來,從小就要做。男女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對男人女人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之後,再做選擇,再做生活方式的選擇。
記者:大家在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都希望能白頭偕老,怎樣能夠白頭偕老呢?電視劇結尾的時候,林小楓悔悟了,她説了一個寓言。
王:這是我希望大家真正記住的一句話,“讓你愛的人愛你”。
記者:怎麼能夠做到呢?
王:首先你要對男人女人,要做到充分的了解,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人,性別上有哪種差異,然後我們怎麼來做女人,他們怎麼來做男人。在這種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做一種最恰當自己的,最適合自己的一種選擇。首先要選對,你要選對了的話,那就寬容一點,糊塗一點,可能會好一點。
記者:其實像一種大智若愚的方式?
王:大智若愚,對,這個我非常同意,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我覺得是一種最高境界。就是説,看到了而覺得無所謂,這叫大智若愚,看到了對方的瑕疵,人怎麼可能沒有瑕疵呢?包容吧,理解吧,裝看不見,裝就很不容易,裝看不見,不在乎。
記者:如果在選對的基礎上,認定這個人就是你要陪伴一生的人,你就寬容一些,糊塗一些?
王:對。
記者:這樣就能夠保證婚姻能夠儘量地持久一些?
王:對,關鍵還有一點,我覺得假如對方嫌棄你了,你也得想,他嫌棄我肯定是我有問題,他為什麼嫌我,我為什麼就不能吸引他?我覺得你還是魅力有問題,魅力不光是一個長相,有的妻子很不漂亮,她丈夫就是離不開她。
記者:您了解了那麼多婚姻當中的男性和女性,您也寫出了他們的生活,那在這兒能不能給這些婚姻當中的人,給他們一些忠告或者説提醒?
王:我還是希望給沒涉入婚姻的人一點忠告,就是要選對,選對之後再談其它,那麼選對的基礎在哪?真正地了解自己,了解對方。進入婚姻的也是這個問題,了解自己,了解對方。
記者:那對那些現在正處在婚姻危機當中的人呢?
王:判斷一下吧,如果説不行就是當離則離,因為你如果是當離還不離,徒然地你犧牲了對方,還犧牲了自己,婚姻要是(面臨)解體,折磨是兩敗俱傷,沒有説誰勝利了,誰失敗了。
相關文章:電視劇《中國式離婚》劇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