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南
與其説是導演闡述,不如説是一些創作上的體會。
這是一部繼《突出重圍》《DA師》之後,又一部反映當代軍人訓練生活的大製作電視劇。以上兩部電視劇播出後,在軍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雖然對劇情,演員等褒貶不一,作為當代軍旅題材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畢竟在廣大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眾為什麼喜愛現代軍事題材作品,而且喜愛那些大製作的作品,我想,應該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人們喜愛英雄,崇拜英雄。英雄情結無論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是不可缺少一種審美需求。
第二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的關心,有一種主人公意識和責任感。
第三,對軍隊依然有一種神秘感。對軍事題材作品,對軍旅生活,對新武器裝備,對國防建設的未來和發展現狀的關注程度、熱情在不斷提高。
第四,世界性的新軍事變革風起雲涌,在這個大背景下,各國軍隊不甘落後,包括我們中國軍人。誰都清楚,落後就得挨打,落後就會分裂,落後就會亡國。一系列反應我軍軍事變革的文學作品應運而生,電視劇也隨之而起,軍內電視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投身其中,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來反應這方面的生活,為中國軍隊的軍事變革推波助瀾。最具代表性的為《突出重圍》和《DA師》。
從2000年電視劇《突出重圍》播出後,不到三年的時間,國際上與軍事鬥爭有關的大事件不斷發生。911事件震憾了世界,引發反恐戰爭的話題,隨後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台獨分裂勢力的存在。給各國軍界再次敲響警鐘。關心國防建設的民眾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們自己的軍隊。人們對中國軍隊的實力,對中國軍隊如何打贏未來戰爭,對中國軍隊的現狀的關注程度也就越來越高。我們就是在這種風雲變幻的大背景下創作和拍攝了《DA師》。
從2003年元月3日《DA師》播出後至今,又近三年了。在這近三年當中,中國和世界都在不斷地變化,信息化浪潮已經撲面而來,世界軍事變革的步伐越走越快,恐怖主義活動越發猖獗,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暴發呈現出出人意料的戰場局面;尤其是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抬頭,臺海形勢的不容樂觀,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自己國家的軍隊。中國軍隊的現在究競如何?能不能迎接挑戰,去贏得未來戰爭?
對於軍隊的電視工作者來説,的確需要有一部反映我軍現狀的電視劇。2005年年初,我們在總政藝術局的指導下,在軍區宣傳部,文工團安排下,深入到北京軍區部隊採訪,受到啟發,深受震動。我們就把我們的感動,我們的思考,我們所感悟到的一切通《沙場點兵》這部電視劇表達出來。
2005年元旦,總政藝術局李洋提出《沙場點兵》的劇名後,對這部戲的創作推動很大。春節前,我和總編劇邵鈞林,編劇黃國榮,李心安等同志開始深入部隊體驗生活,同年3月份,我和邵鈞林開始在南京重寫劇本,6月基本完稿,並開始建組,選景選演員。初稿送中央臺、總政獲得通過,吸收意見後,繼續修改,最終形成了32集《沙場點兵》這個劇本。
北京軍區首長要求把《沙場點兵》作為明年中央電視臺的開元大戲來做。這個標準實在是太高。無論從時間也好,從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也好都是不可想象的。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輝煌的目標,但誰都清楚,面臨的困難就實在是太多了。
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只有超常規的辦法來工作。
但我心裏清楚,説歸説,幹歸幹。電視劇不是吹出來,它要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拍出來,一段戲一段戲地接起來。要想衝擊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還必須把戲拍好,做出精品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麼大的工作量,大小作戰場面幾十場,拍攝難度又這麼大。30多集的戲,同年7月20號開機,要在11月底完成並送審,不到5個半月的時間內完成,面對這樣一張時間表,我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過的拍攝,一個完全違背電視劇創作規律的舉動。當然,對我來説,不是一點希望沒有,但必須各個方面的工作要緊緊跟上,一切事情超前去辦。但我聽説,到現在為止軍事預算還沒批下來……
特殊的機遇需要特殊地運作,我們只採有超常規的方式,首先在技術支持上只有上最先進的剪輯設備,邊拍邊編剪,上無壓縮大容量採集等辦法工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們是在打一場硬仗,打一場攻堅戰,也可以説是打一場遭遇戰。我聽説,已經有幾部大戲製作完成送到中央臺備播了,有的已經開始做廣告宣傳了,而我們的《沙場點兵》還在娘肚子裏呢。
説實話,《沙場點兵》這個劇本已經不是三年前的那個二十集的《驕子》了,這是一個重新創作的全新的劇本。除了保留下原來部分人名字外,人物關係,劇情內容,主題立意,情節結構等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我説,這是在打一場遭遇戰。比打仗還要緊迫,比戰爭還要殘酷,這比指揮一場大戰役還要複雜。可能有些同志還沒意識到未來工作中的複雜矛盾,但我是預感到了。
《沙場點兵》到底是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前面談到了電視劇《DA師》,本來《沙場點兵》與《DA師》沒有什麼關係,一個南,一個北。但好像又脫不了干系(主創人員大部分來自《DA師》劇組),來到北京後,許多人只要聽説我們拍《沙場點兵》就要問:比《DA師》怎麼樣?有説《DA師》好的,也有説不好的,甚至當著我的面就罵《DA師》怎麼虛假,罵王志文不像軍人,但有一點我覺得挺有意思,那就是,首先他們都看過《DA師》,對劇情人物瞭如指掌,其次都在拿《DA師》來作參照係,做對比。如果比《DA師》好看,他們就滿意,如果不如《DA師》他們肯定不滿意。
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南方部隊和南方觀眾喜歡《DA師》的多,而北方部隊裏面,尤其是高層領導喜歡《DA師》的不多。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在我背後,很多雙眼睛在盯著我。
我不管他人是怎麼看我,相信也好,懷疑也好,一切我都按部就班進行,我不會放鬆對藝術質量的要求,只有出來的是精品,才有競爭力。我知道,我這樣做肯定會與製片部門産生衝突,但我相信,當最後製片方看到了一部好劇時,他會後悔當初不該罵了我。
有人説要我超越自己,我不敢説超越,但我想要的是不一樣,一部與《DA師》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怎麼不一樣?我想,所謂全新也不可能,但要有百分之七十的不一樣,百分之八十的新思想、新內容、新點子、新手法吧。因為我有一點不想改變,那就是我對軍事大片所追求的:格調高雅,大氣磅薄,呼喚崇高,憂患意識,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嚴肅的內容,通俗易懂的故事,複雜突變的情節,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濃厚的時代氣息,這些方面不會改變。而且會在這部戲中得到更極致地發揮。
所不同是:《沙場點兵》與《DA師》相比,是從理想化回歸到大現實。她的著眼點是不折不扣的部隊現實生活,反映的是部隊現實問題,暴露的是官兵們的現實思想,觸及到的是部隊的現實矛盾。這就是兩部作品最大的不同。
在這裡我不想談對各部門工作的具體要求,具體要求我會跟每個部門負責人詳細探討(有的己經談過了)。我想在這裡談談這部戲的幾個特點,如果你們能把握好這幾個特點,拍好這部戲就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剩下百分之二十就看我們的運氣了。
一、真實
作為一部藝術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實。它需要生活的真實,反映出來的思想真實。思想真實,往往又要表現在人物的情感,語言真實和行為狀態上的真實。我們這部劇不是紀錄片,不是記實片,是一部有故事情節的藝術作品,我們追求的最高目標是藝術的真實。
藝術真實來源於生活的真實。
本劇故事絕大多數來自於部隊真實生活。許多人物的故事、性格、命運也是來自基層部隊。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矛盾,也是來自於活生生的部隊生活。比如,對目前部隊在演習中搞擺練過多,對抗的真實性不夠,在訓練中搞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等等。雖然從上到下都有反感,但還是大有市場。《沙場點兵》就是緊緊抓住這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深入到矛盾的終極點去接觸矛盾,去揭示矛盾,在強烈的矛盾衝突中展開劇情,去塑造人物。
如劇中所寫到的沒有預案的背靠背對抗演習,在北京軍區朱日和基地幾乎每年都要搞,幾個整師拉上去打。紅、藍軍雙方相互搞對方的情報,抓對方的俘虜是常有的事。有的通過網上滲透的,電子偵察,也有通過機關熟人老鄉去摸對方情況。北京軍區某裝甲旅就多次在朱日和充光藍軍,他們成立了外軍研究中心,旅長、參謀長等主官是全軍有名的“藍軍司令”。劇中許多故事就是取材于他們的真實生活。我們劇中反應出來的比較強烈的思想矛盾,搞形式主義的東西,部隊基層官兵真的是深惡痛絕。還有劇中所描寫的一些戰例,就是幾年來北京軍區多次對抗演習中的實例,只是我們改造了一下。劇中康凱、龐承功、魏嵩平、陸元衡、楚淮海、田青河、魏小飛、肖書悅等人物在機關和部隊中都有類似的人物形象和原形,只是不一定具體到某一個人,而是千千萬萬官兵中的一組典型化人物,部隊官兵的一組縮影。
寫虛構的東西難,沒有原型,需要想象,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地創造。
但是,寫真實的東西更不是那麼容易的。實踐證明,你要是把真實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搬上電視劇,人們對許多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事件未必都能接受,都能認同;所以,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所追求的真實只能是藝術形式上的真實。觀眾不能接受的,儘量不要去搞,搞了他也説你虛假,不真實。人們的審美取向,人們的價值觀都制約著他們觀賞標準。
比如劇中的魏嵩平,他是師長,後來提升為副軍長,他的思想在我們部隊就非常有代表性。我們在塑造這個人物時,就要注意,千萬不要把魏嵩平塑造成一個壞人,一個故意與部隊改革唱對臺戲的人。他僅僅是一種後進思想的代表,跟不飛速發展的形勢,觀念上有些落後。魏嵩平是一個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好人,但好人與好人之間的思想是有差異的,觀念對立,性格不合,工作思路不一致,看問題的方法不同等等,這都是非常正常有的。
生活中矛盾,性格上的衝突往往就是我們戲劇衝突的源泉。
魏嵩平身上,集中了多個類似人物的影子。對於這個人物,我們就是追求他的藝術上的真實性。我們讓他講真話,辦真事,對人對事動真感情。他作為某種統傳統帶兵理念的思想代表沒有什麼不對的。魏嵩平對他認為不對的東西大擔提出不同意見,甚至不怕別人説他落後,不與時俱進,跟不上形勢,但他就是他。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出現,成為本劇思想碰撞的焦點。正是由於他的存在,才能使部隊內部存在著的種種問題得以暴露,矛盾得以真實地展現。比如“鴻門宴”找人情關係網,為了保紅軍團的榮譽“搞情報”,與康凱和龐承功、陸元衡等人的一次次的衝突等。
正是由於這種生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這種人物也實實在在地生活在我們周圍,這種現象也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你會看到他很真實。人們會在魏嵩平身上找到身邊許多似曾想識的人物和事,甚至是非常熟悉的身影。但魏嵩平並不是那種搞小動作的幹部,自心極得的人物,事事處處為自己考慮的人,也有他閃光的一方,有他可愛的地方,有他通情達理的地方,也有他勇於接受批評的地方。比如他反對投實彈,但他在官兵火熱的投彈訓練中受到感染,親自教兒子魏小飛投彈。他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傢伙,在兒子戰場甦醒中,他深受觸動,認識到自己沉睡的可怕。
這次我們的拍攝與過去的拍攝不同,我們有許多場景,許多戲是要與真實的軍事演習結合起來,這就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真實的演習場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演員可以隨意安排,坦克、直升機不是你可以隨意調動的,煙火炸點也不是我們能按照我們劇中要求去設置。尤其遇到實兵實彈,安全問題不能不考慮。還有演習的時間,與天氣,光線條件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我們以往拍戲中沒有遇到過的。所以,有許多情況需要在現場改戲,現場調整或即興發揮,不可能按部就班,從從容容地拍掇。但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來説,也給我們這部戲帶了更加真實的效果。我們必須抓住機會,做出幾套方案,在軍事演習開打之前就做好一世準備。盡可能把我們想象到的和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變通,把演習變成我們劇中的“真演戲”。如果我們能作到這一點,我們的戲真實感就更強了。
當然我們還要想到一點就是,這次的“北劍2005演習”是一次背靠背的演習,事先誰也不知道紅、藍雙方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發起進攻,而朱日和基地方圓幾百公里,兩三個師的部隊,天上,地下,四處出擊。搞不好跟著跑幾天,連部隊在那裏都看不見。這次拍攝難度可想而知了。但願我們的運氣好一些吧。
總之,真實感是我們這部戲的第一看點。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特點,突出這個特點,把真實的場面,人物真實的思想,真實的情感溶合在一起。
如果説《DA師》是理想化成分多了一些,那麼《沙場點兵》就是一部扎紮實實地回歸到現實當中,回歸到部隊的現狀的作品,是一部真正務實的作品。
對於這部戲來説,我們一定要往真實裏走,往真實裏拍,我們要把著一顆真誠的心,作對得起我們藝術良心事。只有這樣,我們才對提起部隊官兵的配合,對得投資人。
是真實的故事打動了我們,我們也要用真實的藝術去打動觀眾。
二、深刻
沒有思想的戲是空洞乏味的。沒有觸及到靈魂的深度是平庸的。
思想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産生的結果。戲劇是寫人的,寫人的生活,人的感情,你的性格,人的命運,最終還是在表現他們的思想活動,思想衝突。而我們這部現代軍事題材劇,表現的是當代軍人的事思活動,思想矛盾,情感世界。
軍隊與老百姓不同,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在和平時期他們的作用不是那麼明顯。但軍隊的存在,軍事國防與國家民族的利益永遠是息息相關的。所以,軍人的生活就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直接聯絡在一起。一旦真正暴發戰爭,我們的兵能不能真正站在第一線,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作為軍人,面對發達國家軍隊的變革,面對周邊地區的不安定,面對台獨勢力的囂張氣焰,軍人的責任感,使命感促使著他們去思考,去行動。
《沙場點兵》就是描寫一群時刻準備打仗的軍人,寫他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劇中楚淮海多次講到:不是我楚某人在點你們,我也上被點的對象,點我們這些兵的是黨和人民。所以,我們一定要時時刻刻在問自己:一旦戰爭暴,黨和人民沙場點兵,你準備好了嗎?
深深的憂患意識在折磨著一群血性軍人,他們在為國家和民族憂慮,為軍隊的前途擔心。他們在天天喊慣了的“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口號聲中看到自己實力的不足,訓練的不足,準備的不足,他們要把擔憂患化做行動,把憂患被成改革和練兵的動力。
他們不想來虛的,想來實的,來真的,他們大膽地向形式主義,花花架了説不了。但一切都不那麼容易。他們面對著種種傳統的,習慣的,陳舊的觀念展開鬥爭,與無形的勢力進行著頑強的抗爭。
戲中反映出來軍事訓練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事情。當我們把它放大了,拎出來了,擺到桌面上來,寫到電視劇裏了,似乎就是問題了。我們所説的思想深刻,就是我們接觸到了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一部電視劇不可能解決一支部隊的所有問題,但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觀點,我們想到的問題。
在以往的演習中,藍軍部隊總是以假想敵的身分出現。《沙場點兵》中我們把假想敵變得強大起來,而不是過去的陪練的擺設。讓這支藍軍部隊站在你面前他就是一個強大的“敵人”,一個難以戰勝的對手,部隊的訓練成績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劇中推出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跟這支專業化的藍軍部隊打一仗,交交手,在對抗演習中的檢驗部隊的實戰能力。如果天天喊狼來了,狼來了,大家都不相信了,而《沙場點兵》裏的“野狼團”就要告訴你,今天“狼”真的來了。
劇中的藍軍部隊裝備精良,近似強大的外軍,而與之交手的紅軍部隊在裝備技術上想對較弱,與我軍大多數野戰部隊裝備水平相當,符合我軍的現狀。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部隊立足現有裝備去練兵,去學謀略,去運用戰術,去實實在在地考慮打贏未來戰爭的一切問題。面對強敵,我們敢不敢謀勝,裝備不如人,我們怎麼提高現在裝備作戰性能,如何大搞科技練兵,如何改進裝備技術性能,如何提高官兵綜合素質,如何培育和保持戰鬥精神等等。所以,《沙場點失》中所觸及到的問題都是部隊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也是官兵們天天想到的的問題,她緊貼部隊的現實,針對性強,一針見血,含義就深刻。
作為一部電視劇,我們只能把我們思考的問題演化成可視的形象,把抽像的概念具像化為,我們不可能解決部隊的實際問題,也不可能成為訓練的模式。
北京軍區近幾年來在訓練工作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給我了們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鮮活的生活素材。本劇中所描寫的四次重大演習,都是從部隊的訓練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經過藝術加工,讓它更藝術化和形象化。如敖包山口三台舊臺坦克堵了先進坦克的戲,就是我們從一次實際戰例的學來的。不設預案的背靠背對抗演習,也是我們從軍區舉行的多次演習戰例中提練出來的。
在《沙場點兵》中,我們要盡可能做到有所想,既有所為
在這部劇中,我們提出向對手學習,向狼學習,向外軍學習等理念,這些理念的推出不是幹吧吧的説教,而是要有生動形象的戲劇動作,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人看到一幕幕好戲的同時,了解了我們要表達的意思。
請外軍指揮官來當我們的軍事顧問,參與我們的演習。請外國軍專家,武官現地觀看我們的重大軍事演習,體現開放的國家,要有一支開放的軍隊的新理念。這些觀念和情結都是以往軍事題材電視劇中很少見到。這些情節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説,體現了我軍訓練思想上的進步。
學習,學習,再學習,向一切方面學習。
康凱與龐承功多次交手,互有勝敗,二人一邊較勁,互不服氣,一邊又在認真地向對方學習。這是虎狼之爭的真正意義。通過虎狼之爭,最終培養出一支虎狼之師,這就是《沙場點兵》的實際意義。
《沙場點兵》誰在點兵?點的兵又是誰?
楚副司令多次講:是黨和人民。假如戰爭明天暴發,你們準備好了嗎?
楚副司令也多次講:有人説我楚某人愛沙場點兵,其實我也是被點的對象。
這體現出一個軍人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
《沙場點兵》揭示出來的深層次思想,不僅僅是局限于劇中的幾場演習中,能引起我們思考的東西還很多。
比如,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的實事求是原則問題;部隊的訓練機制體制問題,幹部和人才的選撥培養問題,用人和帶兵的理念問題,裝備技與官兵素質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的問題等等。還有,劇中藍軍請來外國軍事顧問,紅軍也邀請了國內各方面的專家,在虎狼行動三對抗中,紅軍的裝備沒變,但戰法變了,一方面改造了舊坦克,重視了裝備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發楊傳統,戰術上機動靈活,打法上注重多變,並運用人民戰爭思想,投入了地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參戰等。
《沙場點兵》想傳達這樣一個道理,想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做眼前能做的事情。
改造老式坦克雖然在劇中筆墨不多,但我認為對我軍在現有條件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走具有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還是有一定實際意義的。論語中説: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這就是説,要循序漸進,要腳踏實地,做我們眼前能做的事。
我們在承認差距的同時,我們不抱怨,我們想辦法,我們去努力,這就是《沙場點兵》中能給人一些啟示的地方。它不僅讓你思考的東西很多,而且還要把你住深入引導。所以,我認為,本劇的深刻之出不在於他大膽地提出了一些問題,而在於他還是一部啟示錄。
電視劇是藝術作品,不是軍教片,也許很多戰術戰法在實戰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是不規範,不符合條令條例的,但我們儘量以藝術家的思維去合理他,把想象的空間和情境展示給觀眾。
本劇提出了幾個鮮明的觀念。
第一, 戰鬥精神是什麼,如何在部隊中培育戰鬥精神。
第二, 承認差距現實,立足現有條件,為打贏未來戰爭做好一切準備。
第三, 作為軍人,決沒有放棄勝利的理由。
第四, 在未來戰爭中,信息化條件下的人民戰爭不會過時。
第五,未來戰爭更要注意城市保衛戰。
《沙場點兵》提倡不背榮譽包袱,敢於創新大膽創新的思想。
劇中的猛虎旅原來是支紅軍時期創建的部隊,榮譽一大堆,但在新時期的軍事變革中,面對編制體制調整,領導幹部考慮榮譽多了,怕出事的思想重了,想思包袱重,其實這不僅僅是劇中猛虎旅的問題,同樣也存在我們許多老牌部隊。
榮譽多了,輸不起,敗不起,訓練作戰就縮手縮腳,保榮譽,保傳統保安全,成了幹部抓部隊日常工作的中心任務。
《沙場點兵》龐承功的紅軍團就是一支榮譽過剩的部隊,在演習中敗給了康凱那只組建不到一年的藍軍部隊“野狼團”,猛虎變成了貓。這深刻教訓説明,再輝煌的榮譽也只能説明你的過去,而敵人是不會因為你有一段光榮歷史,你有很多很多的榮譽就不敢來打你,不敢打敗你了?如果我們往深層去想一想,翻開歷史看一看,我們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不是多次被外國軍隊侵略過嗎?
本劇中楚淮海、康凱等多次提到接力捧思想。作為一名軍人,帶兵的人,誰都想有建功立業的那一刻,當這一刻輪不到你頭上的時候,你也要象接力賽運動員那樣,盡全力跑好自己手中這一棒,為最後撞線的隊員創造一個好的機遇。每一個軍人都不可能當一輩了兵,但每一名軍人都有責任在他軍裝期間,把手中的部隊訓練好,保持旺盛的戰鬥力,不管將來誰帶領她去作戰,都是一隻打得贏的部隊。
劇中對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進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批判。這也是軍事題材電視劇中少有,矛盾尖銳,衝突激烈,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深層的,了解部隊的人看了一定會有觸動。
我軍是雙主官制,這點與外軍有很大不同。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之間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們塑造梁明輝這樣一個政委。
專業化藍軍部隊的設制,編制體制,組織編成等都是現在部隊沒有的。在現在的軍事演習中,有許多部隊扮演過藍軍,有的是紅藍軍互換角色。我們在這部戲中塑造出一支專業藍軍部隊,他的任務十分明確,就是為了磨礪部隊而專門設置的一支模擬敵軍。這在以往軍事題材做品中也是沒有見到過的。這與《DA師》中的那支試驗性的數字化師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我軍現有編制中所沒有的,是我們編導設想出來的。
這種想像是否成立,這種設制是否合理?我以為,有《DA師》的成功經驗,我覺得作為一部藝術作品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只要我們設制的合情合理,是一種發展的主向,不管將來有沒有這樣一支部隊,我想他對我軍的訓練體制變革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和平時期怎麼去訓練部隊,部隊官兵已經有了許多經驗。如北京軍區的基地化訓練,朱日和戰術合同訓練基地的建設,基地五大系統的運用等。但是,對於《沙場點兵》這部戲來説,完全照搬現有的訓練和演習實況還不夠,行不成強烈的戲劇衝突。所以劇中就出現一支專業化藍軍部隊。
這是一支虛構出來的部隊,好比一個強大的對手,要想練出真正能打仗的部隊,能打贏未來戰爭的部隊,首先要有一個很強對手。一支軍隊如果不敢與自己強大的對手較勁,比拼,將來真的到了戰場上是無法與敵人交手的。所以,我們設想的藍軍“野狼團”是全軍區最強的部隊,裝備是最好的,指揮員是最優秀的。部隊和各級指揮員平時是真練還是假練,工作成績是真好還是假好,二話不説,拉到沙場上與“野狼團”較量一番。“野狼團”就是一塊試金石,一塊磨刀石。對檢驗部隊的訓練成果,對考核指揮員的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沙場點兵》在許多方面敢於直面自身的不足,敢於承認失敗,承認落後,知恥而後勇。無論對自己的對手,還是對自己戰友,親人,甚至在外軍顧問面前也坦然承認自己的“失敗”。我想,這就是當代軍人的境界。其實,實力也好,戰法也好,我們有不如他人的,他人也有不如我們之處,這些都是客觀現實,不是你承不承人的。在過去的軍事題材劇中,似乎在外國人,尤其是外國軍人面前一定要表面出特自信,從不言敗的樣子。以為那就是一種骨氣,那就是一種尊嚴,不能掉價等等,其實,那只是一種虛榮。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你有沒有實力真的不在於你的嘴多有硬。有些東西是糊弄不了別人的。坦誠相對比固步自封要強得多。對於今天的中國軍隊,嘴硬不如拳頭硬,實力比面子更重要。
三、大氣
《沙場點兵》應該是部什麼風格,什麼樣式的戲呢?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大氣。大氣磅薄。
我不太喜歡小裏小氣的東西,做人做事做戲都是一樣。我所拍過的幾部戲都在追求這種風格。當然,一部長篇電視劇要表現出一種大氣,不僅僅是樣式風格的問題,它是一種整體的審的美情趣的驅動。他具體體現了導演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取向。
我在拍攝《DA師》是就説過,要大氣。大氣主要指格調要高,思維要正,不搞小家子氣。中國畫也講究氣,氣運,氣勢。一部戲中不僅有構圖上的大氣,也要有故事內容上的大氣,弘揚主題的大氣,人物形象上的大氣,情感世界大氣,時代感上的大氣。這要在總體把握上去不斷地推導,從細微之處去雕磨。從劇本創作到故事、事件和人物的設置編排,從理論層面到思想深度的開掘,情感意境和氣氛的渲染,都要一氣呵成。
《沙場點兵》描寫的是軍事訓練,軍事演習,軍人的氣質,軍人的憂患識,軍人的行為,軍人的情懷等等都不能太小氣了。
拍與軍事演習為背景作品,少不了軍事演習場面。拍出氣勢,做到磅薄大氣,恢宏壯觀才行。不然,就會有一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劇中幾次重要演習少不了動用各種重裝備,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拍了二十年軍事題材戲了,我深知這其中的難處,但難也得搞,隨便找點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次我軍現代化部隊作戰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種氣勢的張揚。我希望製片部門要多想辦法,軍事預算一定要落實到位。
場面要宏大,壯觀。戰場就要有氣勢,要有震撼力,強烈的衝擊力。小打小鬧不會有衝擊力的。但我們的演習場畢竟是倣真戰場。就是演習場面也要拍出讓觀從看了為之激動的畫面來。
大氣不等於光擺大場面,開大會,講大道理。也不在於高級首長露面多少次,講了多少話。往往某些細節的處理,小人物的命運,小人物的轉變也能折射出大道理來。比如劇中魏小飛這個人物,從被嚇得尿褲子到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戰士,而後從負傷到甦醒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一支猛慮旅的轉變過程,虎威的恢復,精神狀態的變化,軍魂的回歸。所以,我們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寫旅黨委開了什麼會,搞了什麼重大舉措,作了多少思想工作,搞了多少教育活動,我們把鏡頭對準魏小飛的變化,洽洽魏小飛的變化代表了猛虎旅的變化。小事件小人物的戲拍好了,才能撐起一部大氣磅薄的作品。有些戲自以為很大,花錢也不少,但拍出來讓人看了還是小裏小氣的,就是沒有把握好小與大的關係。
信息量的豐富也是一種大氣的表現。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小的細節感受到這部戲的時代背景,時代特色徵,。一個小人物,一個小地方,在他的背後有著宏觀遼闊的大世界。比如楚冰冰的一些臺詞中,我們就加入代有時現代特點的語匯,她這種軍人形象的出現,本身也有一定的時代感。比如巴雅爾在蒙古包內用筆記本電腦上網賣牛羊,雖然與主戲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閒筆而已,但它傳達出一種時代的大背景。他會讓人感受到信息社會的存在。網上交易,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連接到邊遠的草原牧區,牧民都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別外,牧民們在言談話語中透露出對草原退化的關注,對生態環境的認識程度等等。
另外對演習的戲來説,還要有大志良謀,打出人的精神狀態,打出軍人的氣慨來。把握住風格上的大氣,還有幾個方面要注意。一是不能土,二是演員整體陣容不能太差,主角與配角不能差距太大。土裏土氣往往是一些人對軍人的偏見,認為當兵的沒文化,駐地完離大城市,就得土。説話粗,形象土等等。也有人認為,軍人就應該粗一些,粗和野就像軍人,其實不能一概而論。過去,我軍的裝備差,人員構成以農民為主,拍那個年代的戲當然就是要土,而且農民出身的軍事家多多少少帶著土氣,甚至匪氣。那也是一種獨有的個性美。我們的軍隊畢竟不是貴族軍隊,皇家軍隊,所以,70年代以前的戲這來表現都是可以的。但新時期以來,改革開放以後,部隊的條件變了,而且變化非常大,現代化程度也很高,官兵的文化結構更是大不一樣,如果還以老眼光看部隊,那就不行了。
《沙場點兵》雖然主場景是在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場,但我們劇中人的生活必須有時代感,必須貼近生活。這也是一種真實。我們的景,畫面,色彩,構圖,用光,鏡頭的運動,化裝,服裝,道具,置景等部門一定要注意把屋這一特點。
《沙場點兵》不僅需要演員的臺詞來表述情節和交等事件,環境背景,同時還需要有大量的畫面信息,圖文信息,色彩信息等視覺語言的相結合,與演員的表演一起組合成一個整體,相得益彰,相輔相承,才能構成我們所追求的那種大氣。
千萬不能因為想省點錢,演員選得不錯,服裝穿上去不合體,場景搞得不象個樣子,道具很不講究,特寫不敢出。置景光想著省錢,瞎對付等,如果這怎,這部戲拍出來肯定大氣不了。
大氣是靠一點一滴的細節把握,一步步地提升起來的。千萬不要以為有一兩個大場面就叫大氣了。
演員陣容的整齊很重要。光有一兩個男女主演形象氣質好還不行,而其他角色較差,不匹配,搭不上戲,作品出來也不會大氣。我們是一部群像戲,各個層面的角色都要到位才行。我提醒導演和製片部門,一定要注意這個環節,包括群從演員有內。
這是一部難度很大的戲,在操作上,很大程度要超常規,而我們在管理上,計劃上都要想得多一點,準備的多一點。用過去組織拍小規模拍攝的戲的經驗來運作這部戲肯定是不行了。沒經驗不怕,怕就怕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怕沒幹過,怕就怕葉公好龍,眼高手低,困難來了,不是去想辦法克服,而是想方設法説服導演放棄藝術上的追求,降低藝術質量,快怕快完,只要省錢,怎麼糊弄都行。所以,《沙場點兵》要做到藝術風格上的磅薄大氣,很關鍵的一條,製片部門要大氣。
情感戲也是《沙場點兵》劇中的重頭戲之一。有人認為,沙場就是殺場,拼拼殺殺就是男子漢,其實不完全對。我們寫軍人的勇猛,不一定都要寫得一身土匪氣,整天壞戴著帽子,罵罵咧咧。尤其是寫當代軍人,這是一群有文化,高智商的軍人,而不是土八路時代了,所以在《沙場點兵》中的軍人形象不能兵不像兵。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但無情未必是豪傑。軍人是最有感情的,最有義氣的,那是大氣中的情義,國家民族的大義,戰友之間的情意,是對手,又是同志。我們劇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命運和情感都要緊緊扣在中國軍事變革的軌跡中來,不自私,不自卑,能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犧牲自己的一切。要有一種崇高感,一種責任感。大情大義方顯英雄大氣。
四、開放
這是一部開放形的作品,同時又是一次開放性的操作。
首先,在創作思想上開放。從下生活採訪到後來對《沙》劇的定位,我們始終瞄準部隊的現實,探討現實問題,思考現實問題,尋找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
我們始終把握創作初衷的那種激情和衝動。
我們知道,拍部隊的戲,難就難在説問題,揭問題,直面現實矛盾。多年來,部隊的宣傳工作都是以宣傳好人好事,樹正面典型為主,一旦説道問題,好像就是寫負面東西,開始進入情況時我們不是沒有這種顧慮。
但我們來到北京軍區後,無論是採訪軍區首長,還是在基層部隊與官兵的座談,我們的這種擔心漸漸打消了。從軍區副司令員到訓練基地的司令、政委,112師的許多官兵,他們在談到我部隊現存的訓練模式和訓練體制存在的問題時,公開説:這樣根本不行,將來沒法打仗。有的幹部説:我們這哪是演習,就跟你們拍電視一樣。一個戰術動作練幾十遍,上百遍,就是等上級一次准考核,等待首長一次觀摩,真正在實戰中能不能用上,那就很難説了。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廣大基層官兵特別希望能通過電視劇的形式代他們呼籲一下。我到演習部隊,有一位副團長私下裏就跟我説,鄭導,説實話,我參加了十幾次演習了,有幾回是來真的?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這其中有對現狀的不滿,有對部隊前途的憂慮,也有部隊發展的期盼,總之,我覺得他説到點子上去了。後來我就想,我們這部戲是否就圍繞著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展開戲劇衝突。
真和假,這是一個多麼司空見的問題,但真要是叫起真來,那就真是矛盾重重,四面楚歌了。因為我們在許多場合,許多環境下已經習慣了一種虛假的生活,一但發現身邊某件事是假的,你會感到不可思議。怎麼會呢,這怎麼可能呢?
比如我們部隊常喊的口號: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句口號一點沒錯,什麼時候喊也沒錯。可有人就提出質疑。如果今天就把你拉上去打仗,你能保證必勝嗎?被問者往往尷尬地笑笑。
有的戰士在我們的追問下説了實話,他入伍兩年了,一共就打過十發子彈。
有的戰士參加我們演戲,讓他們打空爆彈,他們都高興的要命,開心的要命,打幾發空彈都跟過年似的。每次看到這些戰士,我心裏都有一種莫名的酸楚。我們的戰士是愛槍愛訓練愛作戰的,可部隊怕出事,不讓戰士摸槍,打槍,練槍。這説明和平時期長了,我們對訓練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經淡化了。訓練和管理成了對立面了。上級機關考核的重點不是訓練成績,而是安全,穩定。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不能回避。要是回避這些問題也很簡單,繞開走,講成績就是了。寫好人容易,寫壞人可就麻煩了,所以,以往我們遇到種問題的時候,都要儘量回避,最多點到為止。
但是想,我這次不回避了,不繞圈子吧。有什麼説什麼,迎著問題和矛盾來吧。至於在藝術上如何處理,如何把握分寸再説。再説,總政,北京軍區請我們來合作,不就是希望我們來做出一部好戲嗎,如果我來糊弄事,最後片子出來了,觀眾不滿意,首長不滿意,反回頭了一樣會罵我。
我跟戰友電視中心的郭志強主任,李心安主任説了我的心裏話。我説,既然請我來做這部戲,我可就要把它做大,做出點動靜了。我不想做那種溫湯水的東西,播出後沒有反響,那就等於白做。你們要是沒有這種決心,我也就沒有必要跑到北京來折騰。你們請誰來都可以。
沒想到,北京軍區文工團的領導特別開明,明確對我講,請你和邵鈞林來就是要搞大,搞出名堂來。有什麼問題反映什麼問題,有什麼想法都大膽拿出來。
這種開放的意識給我們的信心和力量。開放意識是推動這部戲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正因為有了這種共識基礎,我們也有決心做出一部真正反映部隊真實矛盾和真實生活的戲來。所以,全劇的開場就直面問題。
説白了就是一句話: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要拍好這部戲,很簡單,也是一句話: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對這部戲來説,從運作到創作乃至後來的拍攝製作都充滿了開放的意識,開放的思想。《沙場點兵》在創作上思想解放,敢於大膽探索,勇於直面部隊現實。針對部隊訓練中存在的矛看和問題不是繞著走,而是正出強攻。從軍區領導到戰友電視中心的領導,思想一致,對主創人員放開手腳,鼓勵我們要有超前的意識,不要回避回題,回避矛盾,這在創作上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
五、故事
我歷來主張,拍電影電視是要給觀眾看的,首先是要讓人家看懂,看明白,第二是要吸引觀眾,看著好看,看得下去。尤其是對當前的電視劇市場來説,沒有好的故事情節,觀眾是不買賬的。所以,一定要把故事講好,講生動。講得引人入勝,講得明明白白。
電視劇和其他的文學藝術有他的共同點,要傳達作者的某種思想。如何能讓觀眾看明白,看下去,要看編導的功力和技巧。《沙場點兵》作為一部長篇軍事題材電視劇,沒有較強的故事情節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要想故事性強,就要把懸念造足。全劇安排了四次大的軍事演習,這在現代軍事題材作品是很少有的。打多了容易千篇一律。第一次演習是有預案的常規演習,但冒出了藍軍自己拔掉藍旗替紅軍提前把紅旗插在自己的陣地上。這一絕妙的情節産生了極大的諷刺意味,他揭示了官兵們對走形式走過場的不滿。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戲劇衝突。在第一次背靠背的演習還沒有打響之前,紅軍師長魏嵩平又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搞到了藍軍的作戰方案,本來是十拿九穩地打贏這一仗,沒想到藍軍“野狼團”將計就計,利用三國演義中的典故,導演了一場“蔣幹盜書”,搞得紅軍暈頭轉向,最後一敗塗地。故事的發展再起波折,藍軍團團長本來想轉業,突然調任新組建的紅軍部隊“猛虎旅”當旅長,而紅原軍團長龐承功沒當上旅長不説,卻調到藍軍團當團長,懸念再起。
人物關係的錯綜複雜,引發出人際關係的複雜多變,人物情感的多側面性。康凱與龐承功虎狼之爭一爭到底。陸雅池是龐承功的戀人,意外地與表哥康凱重逢。魏嵩平擺鴻門宴,本來是想用親情友情打倒康凱,反而殺出個陸雅池等等。戲要一環扣一環,認人喘不過氣來。
意想不到,情理之中也是這部戲的特點。
龐承功與康凱在“虎狼行動2”的演習中,作為“野狼團”團長的龐承功和過去與康凱搭檔的參謀長肖書悅來了個突然襲擊,堵在營門中就把康凱部隊打了,不但打了營區,還炸了火車站,五百公里一路走一路打。龐承功一招接著一招,而康凱一次又一次果斷還擊,猛打猛拼,三天之內按時趕到訓練基地,馬不停蹄,連夜向龐承功的裝步營發起攻擊,由被動變為主動,取得了初步勝利。贏得演習勝利的大有希望,但他又因勝利衝暈頭腦,被龐承功抓住機會來了個誘敵深入,打掉了一個坦克營,最終全盤皆輸。
五百公里的戰場的每第一仗,藍軍都形象地比喻成一道菜肴,烤全羊,水煮魚,麻辣燙等。仗打得有聲有色,同時又充滿了一個個懸念。
雞毛嶺,龐承功初戰告捷,得意洋洋來到康凱駐地“探班”,用意複雜,沒想到遇上楚冰冰的發難,攪局等等。
陸雅池與龐承功的愛情關係從頭貫到尾,直到全劇結尾才能看到他們愛情的結局,龐承功與陸雅池戀愛兩年,陸雅池遲遲不在結婚報告上簽字,又出現陸雅池的父親陸元衡曾有過想把讓女兒長大後嫁給康凱的情節。國防報記者楚冰冰又放出“預言”,龐承功與陸雅池一個是火一個是水,二人水火不想容,早晚要分手一説。更有戲的是,康凱因梅雨晴出國辦了綠卡,二人離婚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懸念,陸雅池很有可能最終嫁給康凱。但結局出人意料。
全劇故要充滿故事性。要有故事性,我想要注意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人物個性獨特觀眾才會喜歡看。如果一個人物和其他電影影視劇中的同類人物一樣,觀眾也就沒有味口了,興奮點就會減弱。所以,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去塑造人物的與眾不同。造形,臺詞,表演,服裝,細節,性格突出來,觀眾就覺得有戲可看。康凱離開陣地跑到那達慕大會上去摔交;龐承功的白手套;聽説藍軍陣在上有人搞鬼,立即親自跑到藍軍陣地與對手康凱會面,二人在陣地前的會面,又正是兩人性格的展現,以後在暗地裏較勁的開始。
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仗之後,誰也沒想到狼頭康凱到了猛虎旅來當旅長,而龐承功到了他的手下幫助工作,龐承功當然不服氣,表示不願與狼共舞。楚副司令更絕:你不是不想與狼共舞嗎,我乾脆把你扔到狼窩裏去。龐承功調到基地野狼團當團長,也當上的狼頭。
龐承功不是等閉之輩,他提出重組野狼團,要把野狼團打造成一支真正的摸擬外軍部隊,在技術上,裝備上,人員上都要超過紅軍部隊,讓所有與她交手的紅軍部隊都吃吃敗仗,嘗嘗與外軍打仗的滋味。這個大膽的想法沒得到楚淮海的認可,被軍區批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龐承功竟然把原來猛虎團,現在的猛虎旅的兩個最選進的J9坦克營也調走了,充實到他的現代化藍軍部隊。猛虎旅原來就是靠著擁有這兩個先進的坦克營威風八面,現在等於讓龐承功砍掉兩隻臂膀,將來二人再成對手,龐承功肯定要報一箭之仇……
政委梁明輝是不同意這個方案的,認為龐承功有點太“黑”了,但康凱同意了,同意兩個J9坦克營全部調出,但沒想到的是,康凱堅決不同意軍醫陸雅池跟著龐承功調到基地,此做法的確有點不盡人情,但康凱就是這樣做了。康凱與龐承功的矛盾更加尖銳。
六、通俗
軍事片容易概念化,軍事術語多了,老百姓聽不懂也看不明白,我們要盡最大可能把這作戰過程藝術化,把軍事通俗化,把複雜的軍事鬥爭盡可能演繹得簡單明了,讓老百姓看得過癮,看得明白,要做到雅俗共賞,通俗易懂。
一個深刻的道理,一種正確的思想,沒有一定的藝術手段是不能傳遞出去的。電視劇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是靠藝術形式的感染力去感動觀眾的,讓觀眾在觀賞過程中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悟作者的心靈世界。藝術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而電視劇又是一種最直觀,最貼進老百姓的藝術形式。
軍事題材作品有著很好的觀眾緣,這是我們選題的優勢。但不是所有的軍事題作品都能吸引觀眾,感染觀眾。綜合分析,那些不太受觀眾認同的作品主要的問題就是藝術性欠佳,説教太多,會議太多,概念化的西多,老一套的東西多,長官意志多,反之,真實的東西不少了,矛盾衝突少了,人物性格弱了,由此帶來的播映效果就是觀賞性下降,收視率低。
我們做電視劇的人一定要清楚,現在的市場就是一個無形有戰場,觀眾是自私的裁判,是不接受強制的,他看著不歡喜的東西,立馬換臺,讓你出局。所以,收視率是一個硬指標。電視劇又是家庭藝術,一播放就進入千家萬戶,喜不喜歡不取決於我們製作者本人,而是觀眾。所以,做好軍事題材劇要把握這樣幾點。
1,充分發揮部隊製作單位的優勢,把軍營戲,戰場演習場戲拍好,把場面處理的壯觀,拍出氣勢來,這是老百姓愛看的。
2, 戰場戲一定要出人物,出性格,出情趣,出思想。單純的打,炸,衝殺
只能支撐一陣子,不可能長久地吸引觀眾。打多了,打重復了,就把觀眾打疲勞了,打厭倦了,覺得你千篇一律,一定要處理的有張有弛。
3, 軍事術語一定要用通俗的方法讓觀從聽著看著既神秘又新奇。要有形象
的比喻,加上圖形等手段。比如我們在這部劇中多處運用電腦圖形,圖標,進行形象化的標示,儘量做到紅、藍雙方的戰術思想,戰術動作,人物説到的,同時在畫面中也能看得到,而且要非常形象逼真。所以,大量運有現代計算機技術是不可缺少的。
4, 要把人物性格,命運和劇中所展示的戰鬥故事緊緊扣在一起,不要游離,
每一個人物的命運都和每一場戰設息息相關,觀眾就會在關注人物命運的同時去關注每一場戰鬥。比如本劇一開始就提到師改旅的問題,321師是否要在整編中被改編成旅,對321師每個人的命運似乎都很重要。所以,跟“野狼團”背靠背打對抗就關係到某些人的前途。魏嵩平表現的意乎尋常的敏感,説白了,一個人物關心自己命運了,就會積極起來,魏嵩平的戲就好看了,人物有了動作和心裏依據了。
5, 通俗不是低俗。我認為,我們講的通俗是貼近生活。劇中人物要貼近部
隊現實,貼近部隊官兵,要盡可能真實地展示他們的思想,採用他們生活的生活語言,環境也要盡可能在真實的環境下拍攝。還有一點,就是要貼近觀眾。我們所表達的的思想,內容一定要是觀眾關心的,容易看懂的,能夠接受的。語言儘量現代感,口語化。現代人説什麼話,我們就説什麼説,流行什麼,我們就用什麼,讓觀眾有一種親近感。一定要避免製造視聽障礙,搞那些似懂非懂又難上口,難理解的觀念和語言。
6,情感以不能少。有人説,部隊是男人的世界,演習場上看不到一個女人。
這話不假,但不完全對。男人不能天天有演習場上過日子,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愛恨情仇。把軍人封閉有營區裏,三十多集的戲,老百姓是看不下去的。所以,這部戲還是要有女人。但女人的出現不能游離劇情,不能脫離部隊的現實情況,她們的出現是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要有情有意,有情感波瀾,有故事懸念。劇中的陸雅池是一名女軍醫,楚冰冰是一名軍報記者。她們介入部隊的訓練合情合理。
7, 最好少開會,少講大道理。老百姓最怕説教,可部隊戲還少不了説教的
內容。因為不光有娛樂的功能,還有教育宣傳功能。所以,大道理怎麼講,會怎麼開就是我們的一個大難題。我們在創作劇本時就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所以,會儘量少,儘量短,能不在會議室裏説的話儘量在外面説,能不坐著説的話,儘量在動作中説。非要在會議室內的説的事,儘量少説,儘快把矛盾和衝突推出來,吵起來,頂起來就好看了。
軍區副司令有三次講評,不説不行。但怎麼説才有聲有色呢。第一次,話不多,上千人的場面,幾百台坦克裝甲車的陣勢,我們只讓楚淮海説兩三句話,上他打了一梭子子彈。第二次講評上來就點問題,劈頭蓋臉,毫不留情,講得人人心裏慌,人人心有餘悸。第三次講評來個風回路轉,大談做生意,大段臺詞中夾敘夾議,有批評有表揚,海闊天空,一氣呵成。講大理引用小道理,注重語言形象化,易上口的同時,適當加入現代語匯和現代語言概念。如果演員的表演到位,我想觀眾是能接受的,是受聽的。
8, 藝術語言通俗。這裡講的語言就影視語言。鏡頭,畫面,光影,音響,
音樂和剪等方面。我一開始就説,我們是在給觀眾講故事。講故事就要運用語言,電視劇是綜合藝術,所以重視影視語言的通俗化,大眾化是十分必要的。電視劇不同於電影,電影可以儘量地玩鏡頭,渲染氣氛,施展手段一時半回兒看不懂也沒關係,反正坐在黑屋子裏出不去,花錢了不看下去也不好,但看電視劇的觀眾看不懂他就換臺了。所以,電視導演,攝像師、剪輯師儘量採用常規鏡別和運動手法。在不變中漸變,在某些地方可以玩點想法的地方再方玩點想法,而且一定要玩得到位,玩得絕。但不要不顧劇情,不顧內容和人物身份地玩新鮮東西,把觀眾搞得眼花潦亂,沒那個必要。
一定要讓觀眾看得明白,聽得明的,觀從看進去了,聽進去了,你想感染觀眾的東西也就帶進去了。
剪輯上的流暢很重要,節奏上緊湊、明快。但不能完全沉于老手法,要在流暢中尋找跳越點,現代生活己進入圖形時代,作畫面語言,一個簡單的符號,一個標準色塊就能代表了個複雜的概念和許多含義,我們也要學習這一點,要用最少的語言講最多的內容。現在廁所上面很少寫男廁所女廁幾個字,有的就是一個男人女人的圖形,有得更簡單,一個煙斗就代表了男廁。所以,我們的影視語言也要跟上時代,要注意傳統手法與時尚語言相結合。
要想好看,就要儘量做到生動而通俗。
七、人物
電視劇是寫人的,《沙場點兵》劇中的幾個人也許會和同類題材劇中人物身分相同,軍長、師長、團長、營長等等。但我們要塑造出“這一個”,“獨一份”來才行。同樣是軍長、師長,我們這個軍長師長就跟別人的不一樣,個性非常獨特才行。康凱這個人物,在最早的劇本《驕子》中是個學院派結業生,高學歷,有才華有作為。但人物有雷同的地方,和《DA師》裏的龍凱峰差不多。後來我們到了內蒙採訪後,決定把康凱改為藍軍團團長,一個就快要到點,準備轉業的正團幹部。而且最大的不同,他是位蒙古族幹部。父親是蒙族,母親卻是江南女子,這樣一來,在這個人物身上就多了許多塑造人物的元素。蒙族人,草原人,馬背民族,成吉思汗的後代等等特徵都可以在他身上出現了。由於有江南人的血統,他又不是那種只有魯莽,不懂規矩的人。加上把狼文化的某些東西溶到康凱身上,這人物就更有色彩了。
龐承功是了個農家子弟,但在他身上已經很少看到一點農村出來的影子了,這是一個符合我們現代生活規律的人物。我們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待今天的人物。以為家村出來的就總也抖不掉身上的泥土,其實現代生活的節奏非常快,許多農家子弟上了大學,考上研究生,眼鏡一戴,照樣白白靜靜,哪能看出是農村出來的。龐承功是一個自我奮鬥非常成功的人,也是一位軍事素養很高的青年軍官。有頭腦,觀念新,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但他身上也不是那麼完美,他在成長,在進步,在一步走向成熟。這是一個十分真實的人物,他正直,從不掩飾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會利用現代輿論手段來進行包裝他認為,張揚不是一件壞事,多少帶著海外留學的痕跡。他有因沒當上旅長的失落,也有打勝仗後的得意張揚,喜怒哀樂都在臉上,所以陸雅池覺得他還不夠成熟。
魏嵩平可以説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似乎是我們這部戲的一個對立面(我們習慣這麼叫吧),其實我認為,他不應該是個什麼對立面,而是我們的同路人。就好比我們大家一起走路,有人走的快,走到前面去了,有人走的慢點,走得小心點,暫時落在後面。他對部隊有著深厚的感情,有一個十分明白的頭腦,他並不是完全跟不上形勢,他對有著超前思維的龐承功就極力推舉,愛護,在這點上他一點也不保守。他抓安全抓穩定沒有錯,管理部隊有經驗。看這個人不能一時一事,要看他的全過程,看他的發展。他雖然有跟不上形勢的時候,但他最後還是“醒”過來了,這就夠了。
我們千不要以為師長、軍長都必須十全十美,他們的形象就是軍隊的惟一代表,他們也是普通人。劇中魏嵩平通過熟人關係搞來了藍軍的作戰方案,也只能説明他在這次演習當的中某些方法欠妥,但他並非就是壞人,就是犯了什麼嚴重錯誤。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不是這樣來看待一個幹部的,既要看他的過去,看他的平時,也要看他的能力。所以,魏嵩平能提升副軍長應該説是正常晉陞。魏嵩平這個人物,我們是把部隊中許多有著類似人物的思想集中在他一個人物身上,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象,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同時,魏嵩平又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因為真實他才可愛。我不想單純地把魏嵩平作為一個對立面來看待,對這個人物不公平。但他的思想,他的觀念滯後是帶有普遍意義的,從他身上折射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許多人,許多事。魏嵩平熱愛士兵,熱愛部下,愛自己的部隊,關心幹部的進步成長,康凱與梅雨晴,龐承功和陸雅池的婚姻戀愛都是他做的媒。他只是愛的方式,看待問題的方法不同吧了。魏嵩平還是一個很寬容的人,他從不計較部下的頂撞,一旦認識到自己錯誤,他會在行動上去改。他也算是個心直口快,心懷坦蕩的人,他有不同意見就提,在上級面前也一樣,不搞陽奉陰違,不是小肚雞腸,不在背後説人壞話,十分透明,這正是一個好幹部的標準之一。所以,我們不能看到魏嵩平身上有缺點和不足,因為他的職位高就不能接受。其實人犯錯誤,在識問題有偏差跟這個人的職務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陸雅池是女一號,她雖然是個軍醫,但她又是個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女孩,成熟比較早。陸雅池是一個情感豐富又同時又很正直的女軍官,時非分明,講原則,有主見。他愛自己的未婚夫龐承功,他對龐承功的感情正如劇中所説是水與火,龐承功熱烈,陸雅池平靜。在她的內心深處,龐承功並非十分滿意,但又不是一點沒有感情。她看似追求愛情的完美,實際上是等待婚姻和家庭的美滿。她希望自己未來男人能更堅強,更成熟,更男人氣一些。所以想讓龐承功多一點磨難,她心裏就多一份踏實。
她對康凱不能説沒有一點感情,這種感情是她夢中的或是蒙籠的,是她追求的一種理想。她想把那種感情移植到龐承功身上。陸雅池又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女子,在醫學之外也愛好軍事,文學等,她的知識面寬,遇事善意于思考,冷靜而溫柔,條理性強。所以,他能在恰如其分的時候介入到康凱和龐承功之間,在矛盾衝突中展現出自己的才華。
梁明輝是一個優秀的政委,他前後與龐承功和康凱搭檔,忠實地履行政委職責。他工作積極主動,但從不越位,從不自以為是。他不是那種因為自己資格老,懂軍事就不尊重軍事主管而自作主張。更可貴的是,有困難頂著上,有責任敢於攬到自己身上。他時時處處站在後面,但時時處處又為團長,旅長著想。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但他又不是那種逆來順受毫無原則。在處理康凱與魏嵩平的矛盾中,他善於運用智慧,靈活處置,技持康凱的決定。應該説,他是我軍優秀政工幹部的典型代表。
其他人物如副司令員楚淮海,梅雨晴,楚冰冰,陸元衡,小戰士魏小飛,參謀長田青河,肖書悅,柳成林,張大印,烏蘭,巴雅爾,沈夢蘭等,他們都有不同的個性和性格。對這些人物,我們都要把握好他們各自的特點。每一個人物我們都安排了他們精彩的情節和細節,但從總體佈局來看,不可能人人都是重頭戲,只要每一個人物在自己的位置成功是完成任務,這個人物就成為全劇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
雖然每個人物都有個自的特點,但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真實。這就回到了我前面説的,真實是這部戲的生命。人真實了,人性人格就可愛了,《沙場點兵》不僅僅是康凱和龐承功二人的戲,他是一部群像戲。
當一群鮮活的人物走到觀眾面前,他們的人格魅力,一定會打動觀眾。
要説本劇作到大氣磅薄,首先樹起的人物要大氣。
八、文化
《沙場點兵》是一部軍事題材作品。同時,我們又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在其中,讓它更賦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更豐富的思想內容,更多的歷史厚重感,使人們在觀賞中獲得更多更多的精神享受。
一個歷史時期,一個民族,都有一種或多種文化特徵。獨特的草原馬背文化,蒙古族遊牧文化,狼形象和狼文化,就是我們引入這部劇的一個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片。劇中提到草原狼的故事,狼以正面的形象出來在劇中,蒙古民族以狼為圖騰,以狼為自己的導師等,都對我們當代軍人,戰鬥精神的培育有著積極作用。劇中多處提到成吉思汗墻,在當地叫成吉思汗邊墻,我們把它的含義引申出來,讓觀眾想象到當年成吉思汗鐵騎的威猛。中國軍隊經歷的幾十的的和平年代,在許多官兵的身上,多少有些戰鬥精神缺失,我們就想用狼的某種特徵催化部隊戰鬥精神的回歸。同時,劇中藍軍團叫“野狼團”,也帶有一種精神的戰爭作風。
如果説,草原狼的形象,成吉思汗墻的象徵表著遊牧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那麼劇中多處運用《三國演義》的典故,計謀等等,同樣是漢文化,中原文化的一種象徵。這些歷史文化元素的運用,使我們的劇而文化含量更厚重了。我們在立足強軍強國的今天,對歷史文化的發掘也是不可缺少。
我們歷來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的融和,農耕文化與遊牧民族文化的比較與互通。把這些內容和思想與現代化部隊的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引用歷史典故和歷史文化無素,不是生硬地貼上去,而是溶入在劇情當中,化解在戲劇矛盾當中。
如果説狼文化的引用是這部戲的一個首創,一個鮮活的亮點,讓人耳目一新的話,那三國故事的運用又增加了戲劇性和觀賞性。人們對三國故事十分熟悉,引用三國典故和故事,一看就明白,一點就通,無形中與觀眾之間的共同語言多了,故事也顯得更生動。
劇中還溶入一些蒙古族的文化活動,草風情,如那達慕大會,賽馬,蒙古長調等。
責編: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