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徒的全新闡釋
周舟,作為《楊靖宇將軍》中的反一號,他是如何接拍這部戲,他又是如何依照自己的理解來詮釋這樣一個性格複雜的叛徒形象。
其實,周舟剛剛試鏡的時候,導演並不是很滿意周舟的外形,或許是周舟的外形不太符合導演心目中的程斌。程斌,受過黨的多年教育,對馬列主義學説倒背如流,説的多做的少,冠冕堂皇,是一本正經的東北抗聯幹部,他在艱苦環境和敵人的淫威下蛻變成叛徒。但是,程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他叛變的原因是複雜的,他對楊靖宇的感情不能一言道盡。如何表現這樣一個叛徒的形象?周舟用自己的表演,用自己的真誠征服了導演,導演拍板:周舟就是程斌。
突破“臉譜化”模式
程斌性格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周舟,他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楊靖宇將軍》的拍攝,開始了這樣一個全新角色的塑造。
周舟在塑造中力圖突破“臉譜化”,突出“人性化”,他力圖塑造一個被大眾認可的概念上的新的叛徒形象。程斌,是留學蘇聯的馬列專家,他一手創辦了盤石遊擊隊,但是楊靖宇由於中央的委派接管盤石遊擊隊,他不被重用而只是一個文藝教員。程斌嚴重的心理失衡,他認為楊靖宇奪走了本應該屬於他的一切。但是,他個人的力量又不能消滅楊靖宇,所以他想利用日本人的力量來殲滅楊靖宇,而不是通常意義上所理解得投降日本鬼子。
周舟把握人物這樣複雜的心理,在演繹過程中突出了這樣的原則:雖然有內訌,但是在民族爭鬥過程中,中國人不是狗腿子,中國人還是中國人!
楊靖宇終於死了,死在了程斌的出賣之中,但是,看著楊靖宇的屍體,程斌跪倒在楊靖宇的面前:雖然是一個叛徒,雖然帶領著日本人殺害了楊靖宇;雖然恨楊靖宇嫉妒楊靖宇,但是看著他死了,程斌跪倒在楊靖宇的面前,因為楊靖宇是真正的英雄。當本鬼子問程斌,這是不是楊靖宇的時候,程斌只是吹了三聲口哨,口哨的聲音是“楊靖宇”的發音。然後,一個大全景,程斌向遠方孤獨的走去。
這樣的劇情處理,就是為了鮮活的表現周舟的演繹理念:內訌是內訌,但是中國終究還是中國人,我程斌是幫你日本人,而不是我投降你日本人!
周舟的這種透徹理解,使他的表演深的導演認可。廣大觀眾同樣期待著一種新的詮釋方式,期待著人性化的叛徒形象在銀幕上的出現。
圓小時的“英雄”夢
周舟,近四十年前也就是尚在小學的1963年,就知道了抗擊日本的大英雄楊靖宇。今天有幸參加《楊靖宇將軍》劇組,有幸扮演與楊靖宇對立,最終帶領日本人奪取楊靖宇性命的反一號,周舟説自己是圓了近四十年的“英雄”夢。
楊靖宇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楊靖宇是抗擊外來侵略的英雄。聽到楊靖宇的大名,日本人就喪膽魂驚。日本人,對楊靖宇既恐懼又敬仰。就是這樣的大英雄,死在了程斌的手下,死在了與自己一直對立的程斌手下。能扮演這樣性格複雜的形象,周舟感覺自己特別幸運。為了《楊靖宇將軍》,周舟推掉了所有的劇本,不接任何戲,就是專心演好程斌,就是要專心投入《楊靖宇將軍》的拍攝。演好程斌,這已經變成了周舟的任務。
體驗抗聯戰士的生活
為了詮釋一個全新的叛徒形象,為了塑造好程斌的形象,周舟體驗著抗聯戰士的生活。
周舟感受冰天雪地的環境。寒冷的玉泉,即使沒有周舟的戲,他也一定在現場感受,感受楊靖宇的表演,感受程斌應該具有的感情波瀾。周舟説:只有深切地感受,才能透徹地理解人物;只有透徹的理解人物,才能把握人物的靈魂,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沒有感受,就不能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內涵;不理解內涵,怎麼可能塑造被大眾所認可的形象。
12月4日,玉泉大雪紛飛,其實這天周舟並沒有戲,這般惡劣的天氣,周舟完全有理由自己在營地待著或者在車上暖和。但是他沒有,他在現場看著每個演員的每一場戲,衣服被雪打濕了,腳由於長時間的站立而麻木了,他一點也沒有計較,他專注的觀察著演員的表演,他在體驗著抗聯的生活。為了演好程斌,值!
走路與糧食
演程斌,要求有一種瘦削感。為了達到這種瘦削的目的,周舟每天只在早餐的時間吃二兩主食。東北太寒冷了,沒有主食怎麼可能抵抗這凜冽寒風!三個月多月,一百多天,周舟就是依靠這二兩主食的能量來保持自己的體能,保證自己有力量來完成這超強度的拍攝。
為了瘦削的目的,周舟每天步行,步行是鍛鍊體能的最好辦法,沒有戲的情況下,每天一定是步行一個半小時的距離。從營地到拍攝的外景地至少二十分鐘的距離,每一天,周舟都是步行,而這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真實表現程斌,塑造好程斌。
責編: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