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頻道 > 關注宋楚瑜訪問大陸 > 正文

專訪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2日 09:14)

  主持人:張顯耀先生是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發言人,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訪問大陸的前前後後,他一直承擔著聯絡和確認宋楚瑜大陸行程,許多的重要工作,為了推動順利實現宋楚瑜來訪,他做了哪些工作?有什麼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呢?在隨行的過程當中,他又有著什麼樣的觀察,有著什麼樣的感觸呢?今天我們請到了張顯耀先生為您做一一的解答。

  主持人:在我們談話之前,我們首先通過一個短篇,讓觀眾朋友對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張顯耀 現任“立法委員”;親民黨政策中心主任、發言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等。1963年1月6日生於台灣,原籍山東省昌樂縣。1994年獲淡江大學歐洲事務研究所碩士。1999年獲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經在台灣的“警察大學”、世新大學、南華大學等高校任教。2000年加入親民黨並任政策中心主任。2004年當選“立委”,被認為是宋楚瑜的核心幕僚。

  主持人:有人是這麼評價你,説在這次宋主席的來訪當中,你是先鋒是操盤手,因為之前你也來,包括行程細節的安排,都做了一些很多的前期的工作,那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張顯耀:不敢當,不過我是廖化,先做先鋒打前陣,事實上來説的話,宋先生到中國大陸來訪問,他已經醞釀了很長了一段時間,幾乎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他一直都有這個打算,原因是因為他認為,過去十幾年來兩岸的隔閡,很多不能直接來往,可是在民間,這種要求兩岸直接往來的聲音跟力量,已經醞集到一定的時候。那麼胡錦濤先生跟中央又正式發出了邀請,所以在發出邀請之後,宋先生就交代我,還有我們黨裏面的幾位同志,我們有一個工作團先來北京訪問,進行一些議題的安排跟準備。

  主持人:應該説,從最後一次正式的邀請到成行,時間是非常的短,那麼為什麼親民黨會選擇這樣的一個(時間),在連主席3日走了,5日親民黨就來了呢?

  張顯耀:我們看到,連先生訪問非常成功,這個熱度跟這個力道要接繼下去,首先緊接著過來,二方面來説的話,俗話説,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國民黨跟親民黨我們是兄弟黨,我們希望按照“九二共識”啟動兩岸的對話,未來兩岸能夠展開一個非常和平跟穩定的發展。

  主持人:關於親民黨代表團人員的名單問題,一直是大家非常的關注,我們知道像國民黨因為要求來的人很多,他們是靠抽籤的方式來決定人選,但是親民黨的人選,直到最後沒有向媒體公佈,這中間有什麼樣的一些過程?

  張顯耀:親民黨訪問團的名單,正如剛才您所説的,我們從收到胡錦濤總書記的邀請到成行,只有短短兩個多星期的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從我們黨裏面,還有黨的外面,有相當多的同仁跟朋友,都很想參加這個團,我也問過他們,説你們自己都可以去北京訪問了,那都可以去上海了。去上海的次數比我還多,為什麼還要參加這個團呢?他們都告訴我一個共同的特點,原因就是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訪問,大家都想見證歷史。

  主持人:最後又用什麼樣的辦法來解決大家都想來的這樣的一個局面,這樣的一個問題?

  張顯耀:國民黨方面我很清楚,他們在立法院黨團,因為名額有限,全部是抽籤,親民黨的情況剛好相反,我們的名額還好一點,黨裏面的話,當然以“立法委員”優先,那麼“立法委員”方面,後來覺得也是抽籤,不過抽籤的目的跟國民黨相反,抽籤是看誰要留到台北。

  主持人:大家都祈禱不要抽到這個簽。

  張顯耀:因為如果全部的親民黨34個“立法委員”全部都要來的話,那可不得了,萬一來的那幾天台北方面要是“立法院”突然間發生什麼議案或是要表決的時候,光國民黨一個黨可能守不住,後方空虛,敵人乘虛而入,那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們還是要守一些人馬在那個地方。其實他們都很願意來,為了這個事情,我們黨裏面其實開了好幾次的會議,名單一次一次的討論,然後一次一次的討論,我們都得罪了很多的人,後來當然我也知道,最後啊,大家都很看重在北京這一次的訪問,所以我們分成兩個團,(10日)下午台北還有第二個團會啟動到北京來,大概會有30多個人。

  主持人:都想來共同見證這段珍貴的歷史,那麼這次宋主席選擇了幾個城市,像陜西(西安),南京、上海、北京、湖南(長沙 湘潭),那麼選擇這幾個城市,是宋先生主動提出來的嗎?是他親自親定的嗎?

  張顯耀:是他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前三站,就是我們這次前三站的訪問,其實我們把它定做叫做“尋根之旅”。

  主持人:那麼上海的行程和北京的行程,顯然是從經貿和政治方面來做考量,是嗎?

  張顯耀:是的。上海,其實我可以透露,3年半以前,我曾經陪宋楚瑜主席到德國去訪問,我們在德國漢堡,當時有一個很大的世界博覽會,在那個博覽會裏面有一個中國館,我們參觀還沒結束,裏面就有接待人員,認出來他是宋楚瑜先生,就來邀請,他還特別介紹了,我還記得他有一個模型,介紹上海浦東的發展跟遠景。

  主持人:是上海方面的人員?

  張顯耀:是的,宋先生當場就對上海的發展就非常的重視,尤其是浦東地方的建設,所以當時他就跟我講了以後,我就記下來了,有一天要親自去看上海現在的發展,那麼這是經濟方面的考量,二方面,上海有30多萬的臺商在那裏,他也趁這個機會,跟大陸各地的臺商會的會長朋友們見個面,聽聽看,臺商在大陸,他們有哪一些問題,有哪一些意見,對於兩岸未來的經貿關係,那麼這些寶貴的意見,也可以提供給宋楚瑜主席跟胡錦濤總書記會面的時候作為參考,所以上海這一站是經貿考量。

  主持人:我們還看到這樣一個細節,宋先生每到一處,都用當地的方言和老百姓去打交道,顯得非常親切,他是一種很即興的表達,還是事先有所準備?

  張顯耀:他告訴我説,其實從小,他學語文是用聽的,他聽家鄉或者是小時候住過的地方,長輩講的一些話,他就記下來了,他的腦子記性很好,他就會隨口説出來。在台灣,台灣也有很多的方言,除了閩南話之外,還有很多的原居民所謂的山地話就有10種,他也去學,客家話他也去學,所以到每個地方,他用很多地方的方言,跟大家請安跟大家問好,很快就可以把大家的距離拉近了。

  主持人:這已經形成他的一種風格?

  張顯耀:已經是習慣了。

  主持人:在隨行的過程當中,很多的媒體記者都是圍繞在你的身邊,你經常會給他們做一些親民黨政策的解釋,一些説明,我想您對於宋先生的政策主張,應該是非常的了解,那麼在整個大陸的行程當中,宋先生反復強調,他對“台獨”觀點的一種否定,怎麼來理解他的政策主張呢?

  張顯耀:您剛才提得很好,就是關於目前,對於兩岸政策來説,親民黨有三個主張,第一個主張反對“台獨”,第二個就是“九二共識”,第三個就是兩岸和平。第一個反對“台獨”,其實從三個層面來考量,他很早就有這樣子的決定,第一個是從民族情感上來説,他覺得人不能忘本,那麼如果説把自己的民族都割裂了,將來在歷史上你很難跟後代做交代,這是第一點,從民族情感。第二點從台灣的法律來説,也不容許所謂“台獨”的主張跟做法,沒有這樣子的空間,第三個從現實層面,“台獨”也做不到,連陳水扁先生都説了,李登輝先生12年也做不到的事情,叫他來做,他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既然做不到,你還主張什麼呢?所以一個執政者,一個政治人物,你應該是主張跟政見,應該是不僅是可行做得到,而且是要照顧到最大多數人民的福利,如果這個主張只滿足個人的政治野心,而妨礙到整體民族的利益,而又是做不到的事情,強制去逆向而行,我想一個政治人物他是不被民意所接受的,所以反對“台獨”這個主張,雖然在台灣內部,民進黨的朋友沒辦法接受,但是在台灣還有包括六成以上的民眾是接受這種主張的。所以這次到中國大陸來訪問,我們突出的是相同點,多爭取一些大家相同的看法,認同的地方。這次中華的民族,中華的文化,雖然兩岸隔閡幾十年,但是我們從西安黃帝陵祭祖開始,到現在,可以深深的感覺到,兩岸不管是在地理、歷史、血緣、文化、民族情感,我們真的都感覺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坐下來,有很多的事情,就很好解決。就像宋先生説,他前天他提了,他説一家的兄弟吵架這是常見的事情,總不能説兄弟吵完架之後,弟弟説,我就把姓都改掉了,他説這個不是合邏輯,也是不應該的事情,所以兩岸的問題,我們覺得只要坐下來,求同存異,應該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

  主持人:事實上,從宋先生到大陸訪問,大陸民眾對他熱情的歡迎,就可以看出,大家對於他對於中國人的這種身份的認同,中國人情感的認同,大家都予以高度的評價,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台灣島內有不同的聲音,那這次宋先生這麼公開的表達他這樣的一種想法,對於中國人的認同,會不會在島內受到相當的壓力呢?

  張顯耀:壓力是有的,我想在任何時候,很多政治上的事情跟看法,都會有壓力,一個政治人物要能夠承擔壓力,如果他的決定是對的話,就勇敢去做,雖然有人反對,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自己心安理得,方向正確,就努力去做。

  主持人:那最後再問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據你的觀察,這一路大陸之行,對宋先生來説,他覺得是不是滿意,有什麼細節的地方,或者覺得沒有做到很到位的地方?

  張顯耀:這次訪問到目前為止,他對所有訪問的行程,他非常非常滿意,只是很遺憾的是他的時間很趕,還有很多的地方,長江還有長城,他都很想去看,過去一段時間,他看了很多,中國大陸所拍的電視劇,《大宅門》、《漢武帝》他都看了,他有很多的心得,有很多地方,歷史的典故的地點他都想去看一看,所以我想未來的話,有時間的話,他也承諾他希望能夠再來多多的訪問。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興和張先生進行了愉快的交流,讓我們了解了宋楚瑜主席訪問大陸的一些幕後的一些故事,也讓觀眾朋友對親民黨以及宋主席有更深入的了解,謝謝您的光臨,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觀眾朋友們再見。(編輯:安倍含 攝像:李軍 張宇 雷昊)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