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的北京情節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6日 11:20
張念平,小名叫小牛,來自台灣,現在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名學生。他的母親楊倩茵對他的名字是這樣解釋的:“念平這兩個字,念是思念的念,平是北平的平,因為從我們上一代開始就思念北平,有這麼一層含義在裏面,他的父親跟我的祖籍都是北京。”
在1988年的時候,張念平的父母第一次把他帶到北京,那個時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1993年以後,開始了一段很漫長的,北京情結的培養……
第一次到北京來的印象,小牛記得很清楚:因為印像是灰色的一片,那時是冬天,過年的時候,打開窗戶往外一看,全部都是穿藍色衣服的,騎腳踏車 騎自行車,一大片 好多人,基本上感覺就是不好。
小牛從台灣剛剛來的時候是初中二年級。那時候特別愛玩,之前也玩瘋了,突然一下,就到了一個完全陌生,周圍沒有認識的朋友,等於突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要從頭開始。他得適應這邊的功課,等於把他圈在一個地方了,那個時候,他有很強烈的反抗的心情,不是特別情願來。作為媽媽的楊倩茵當時也不知道怎麼去跟他溝通,有幾回媽媽氣壞了,就説你就買張機票回台灣吧!還好小牛在那時候,想一想最後説,媽媽我還是要留下來。小牛的北京情結,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培養起來了。
從1988年上初中時第一次來到北京,後來就長期定居在北京,如今已有十多個年頭了,小牛從當初的抵觸情緒,轉變成現在非常喜歡這個地方,而且還交了許多北京的朋友。小牛已經成了一個北京通,他不僅熟悉喜愛北京的一切,還常常會帶一些外國朋友遊覽北京,他給安排的北京三日遊,真是有聲有色,有吃有玩,這些朋友居然捨不得走,走了還想來。小牛和媽媽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假日裏會去逛市場,還經常到農貿市場去採購,精挑細選,並且還會做,回到家裏小牛親自下廚,每天和媽媽一起當美食家,是母子倆最大的興趣。
基本上對北京的印象,從不好到好,它是一個比較長的反思的過程,從自己到社會,再從社會到自己,這樣的自己來回,所以説到後來不知不覺,就開始覺得有點分不開。可能奶奶的奶奶講的那些東西、那些景色已經找不到了,但小牛有了自己對北京的獨特體會。
讓我們衷心祝願小牛在北京早日完成學業,將來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然後努力打拼,好好報答媽媽,也祝願他們一家人,在北京生活更加開心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