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反映A股市場整體走勢 能否帶來新氣象?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6日 14:30)
廣東證券 張德良
本週五股市將正式迎來滬深300指數,這是滬深交易所自成立以來第一次發佈反映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指數。現在的問題是,新指數會不會帶來新氣象?
市場需要統一指數
從市場意義上説,股市需要滬深300指數。因為市場需要一個能夠綜合反映滬深股市趨勢的指數。從市場體制設計上看,目前滬深股市的重要缺陷之一就是缺少一個統一指數,特別是目前市場應用最多的上證綜合指數由於存在編制上的缺陷,隨著大盤股的不斷上市,指數失真度越來越高。
另外,市場需要更多的指數化工具。隨著保險資金、社保資金、銀行基金、企業年金等超大規模機構投資者的不斷入市,它們更加強調低風險、強調投資安全,如果缺乏一個有效的規避和控制風險的工具和機制,這類機構資金不可能大規模入市。而統一指數的推出,將為今後推出指數期貨等金融工具或産品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滬深300指數的效用更多體現為長期性的制度安排,也是期待中的一輪大行情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類似新指數歷史表現
近幾年滬深交易所先後發佈了上證180、深圳100以及上證50指數,成份股的選擇標準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具有良好市場代表性、良好流動性的上市公司。而滬深300指數的成份股選擇標準也類似。那麼,類似新指數發佈後的表現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滬深300的未來。
首先是繼承上證30指數的上證180指數。2002年7月1日發佈,市場背景是"6.24"飚升行情後大盤處於高位震蕩期。首日上證180指數跳空13.09點,以3312.15點高開,報收3260.33點,較基準日6月28日下跌38.73點,跌1.17%。隨後步入長期盤跌,發佈首日高點始終沒有被突破,近一年迭創新低,目前處於歷史最低位置區域。4月5日收于2235點。
其次是深證100指數。2003年1月2日發佈,市場背景是幾乎同步于上證指數見底于1311點。首日以993.36點開盤,收于975.94點。隨後與2003-2004年的藍籌股行情形成共鳴,指數兩波上攻,最高達1370點。不過,近一年來同樣出現深幅調整,創出歷史新低,兩次探底于934點。4月5日收于972點。
最後是上證50指數。2004年1月2日發佈,市場背景又是處於一輪行情高位區域,在2004年初見頂于1783點前夕。首日以996.99點開盤小幅震蕩,收于1011.31點,不過,隨後上漲至1141點形成多重頂,一年多來持續陰跌下行,目前處於800點附近。4月5日收于801點。
顯而易見,指數表現與推出時機直接相關。而目前時機上,與2003年初推出深圳100類似,滬深兩市已處於近6年低位區域,也越來越近歷史高位2245點1/2位置,可以説,指數已經步入轉折敏感區域。因此,從推出時機上分析,滬深300指數值得期待。
有利於市場樹立信心
目前上證綜指以全部滬股為對象,而且以總股本為權重,隨著價值投資理念的不斷強化,個股的齊漲齊落的機會越來越少,近兩年指數與投資機會之間所存在差距也越來越大,所謂"看指數炒股票"的方法早已不適合於市場。以300家成份股計算的滬深統一指數,更貼近於市場的真實情況,將有利於投資者對投資方向的判斷。像當前指數與個股存在巨大差距的現狀,實際上非常不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如近期一批二線藍籌股大部分創出歷史新高,但指數上並沒有作出相應指示。要知道,股票市場是一個虛擬資本市場,投資者信心對市場的影響極大,而信心強弱又與代表性指數表現直接相關。
當然,由於市場是有歷史記憶的,滬深300在缺乏一個歷史比較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依然難於取代目前的主流指數上證綜指與深圳成指。就如同上證50、上證180、深證100指數等,雖然它們代表著滬深最優勢上市公司的綜合表現,但由於缺乏歷史比較,還是難於得到市場認同。因此,滬深300指數推出後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再次強化主流品種
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具有較高的市值覆蓋率,3月末,成份股佔滬深總市值、流通市值的比例分別為64%、58%,前三季凈利潤總額佔市場凈利潤總額的83%。集中了大量質地較好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剔除了ST股票、股價波動異常或者有重大違規行為的公司股票。因此,300成份股必然是各路資金的主流投資對象,換言之,滬深300指數的推出將進一步強化價值投資理念下的主流投資品種的地位。相對應的是,大多數問題公司將繼續步入邊緣化。
從現有品種結構上看,統一指數300家成份股中,最清晰的就是中國石化、寶鋼股份等到一批大型藍籌股,它們是滬深300指數的核心權重股,同時也是上證50、上證180、上證綜指等一系列指數的核心權重股。換言之,不管哪種指數,一批數量有限的超級大盤藍籌股始終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然而當指數仍然處於區域震蕩狀態下,投資機會就應重點關注非權重成份股。必須指出的是,300成份股難以成為市場有效炒作題材,畢竟進入成份股並不等於其價值低估,實際情況是,不少品種有可能已處於價值高估狀態。不過,有一個好處就是,縮小了選擇的範圍,在300成份股之中尋找價值低估品種,肯定比在1000多家公司中尋找更為容易。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範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産上的利害關係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係。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編:劉科研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