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下周就要在土耳其的伊斯米爾舉行了,昨天,參加本屆大運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成立,並且召開了新聞發佈會。他們的成績目標,是要在本屆比賽中是爭取拿到10 到15枚金牌。
在過去的兩屆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都是穩坐金牌榜的頭把交椅。2001年的北京大運會,咱們是東道主,取得了54枚金牌,還有25枚銀牌和24枚銅牌。兩年前的韓國大邱大運會,中國代表團是41金,27銀,13銅。那這一次10到15枚金牌的目標,看上去就跟上兩屆的成績有了非常明顯的落差。不過,我們只要看一下組團情況就會明白,金牌指標大幅度縮水的背後,實際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
這是中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以來,第一次完全由國家教委組團參賽。這支由200多名選手組成的隊伍當中,真正的在校大學生的比例,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也正是因為名副其實的大學生運動員在代表團裏佔了絕大多數席位,因此,整體競技成績的目標就相應的降低下來。降低的呢,是金牌的指標,而它的背後,卻是觀念和運做上的一次明顯進展。同時,這也是中國高校競技體育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競技成績長足進步之後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回想若干年前,幾乎所有的高水平運動員都集中在專業運動隊。那些校園裏的體育高手,在自己的同學裏是出類拔萃,可跟專業運動員站在一起,在運動成績上就差了一大截。而這些年,這種情況是明顯在改變。
在上世紀的80年代末,國家教委頒布實施了一個通知,在一些普通高校裏試行招收高水平的運動員。幾年時間裏,就有160多所高校進入了這個行列。有大中學挂鉤辦隊的,有跟專業隊聯合辦隊的,還有招收退役運動員的。高校體育設施和設備也在不斷優化,現在場館條件比省市體工隊更好的大學有很多。再加上高校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教練員,還有高校本身在科研配合上的優勢。這等等的因素加在一起,再經過一些年頭的訓練積累,大學生運動員和運動隊越來越多的具備了跟專業選手競爭的實力。
比方清華大學,他們的跳水選手拿到了全運會的冠軍,田徑選手數次奪得全國冠軍並且打破全國紀錄,射擊選手代表國家隊參賽,在亞錦賽上獲得獎牌。北航男排上賽季打入了國內聯賽,並且在跟專業俱樂部的競爭中保級成功。兩年前的韓國大邱大運會,中國代表團就在男女排球和男女足球項目上派出了學生軍,結果女排獲得冠軍,女足奪得銅牌,男足取得第七名。
高校競技體育的長足發展以及體教結合的優勢,已經在一些項目中對傳統專業隊産生了強烈衝擊。比如籃球,CUBA開展得如火如荼,有700多支隊伍參賽。地方專業青年隊則在不斷的萎縮。中國籃協也意識到傳統的後備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困難重重,於是主動跟大學生體協尋求合作,推出了大超聯賽,希望嘗試美國籃球的路子,逐步將後備力量的培養放到大學校園裏進行。有人開玩笑説,這叫大學收編專業隊。
儘管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在建設過程中,跟傳統的體育模式時有摩擦,比如今年年初發生在清華跳水隊的申訴和官司。但是,體教結合,培養新型運動員的這條路子,是被人們一致肯定的。這次大運會組團,全部交給國家教委,也是對這條道路的積極支持。
當然,有一些項目目前在高校開展很不普及,水平也還有限,於是還得派出一些專業的甚至是國家隊的選手參加大運會。他們好些是擁有大學生的身份,但暫時不是在讀的真正的在校大學生。而隨著國內高校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中國大學生體育代表團的陣容會越來越名副其實。甚至有一天,會有真正從大學裏走出來的運動員,在世界頂級賽事,在奧運會上去爭金奪銀。
責編:劉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