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又一次飛赴美國,去追尋他的籃球夢想了,如果算上去丹佛掘金和紐約尼克斯的話,這已經是大巴第三次去NBA闖蕩了。
去丹佛掘金隊,那是發生在2001年的事了,當時去首都機場為大巴壯行的記者有好幾十人,畢竟那是中國的籃球運動員第一次能在NBA的球隊打主力,所以場面非常熱烈。
前兩次,送大巴到機場的記者可以用遞減來形容,去紐約的那次,只有十幾個記者陪他到機場,而這次只有我們中央電視臺一家電視媒體和另外一家報社,一共只有3個記者。
現如今,媒體和球迷似乎把他去NBA試訓看成了常態性的事情。一件事情如果形成為常態的話,自然也就降低甚至是喪失了它的新聞價值。比如:吃飯、睡覺,這就算不上有新聞價值的事情,可如果某人能連續7天不睡覺,還很健康,那他肯定要成為新聞人物,甚至還會引起醫學界和生物學界的關注。到時候,可能就會有學者去探究:人究竟可以連續多長時間不睡覺?好像有點扯遠了,其實對於這次大巴的再上路,好多的記者真就好像是睡著了一樣,要麼不知道,要麼知道也懶得去報道了。
説到這,我不禁感到有點悲涼。曾經三大中鋒之一的巴特爾在CBA當中是多麼的風光無限!可由於個人的技術、傷病、性格、年齡等主觀條件,再加上一些客觀的因素,大巴的新聞價值似乎越來越低了。在經歷了丹佛掘金、聖?安東尼奧馬刺、多倫多猛龍、奧蘭多魔術、紐約尼克斯等NBA球隊的打磨之後,大巴去了比NBA矮一級別的聯賽──NBDL,之後,又回到了CBA,回到了北京,回到了他熟悉的首鋼俱樂部。那時候,人們以為,巴特爾的回歸,會使首鋼男籃重新回到強隊之列,可在隨後的季後賽和十運會預選賽上,大巴並沒有挽狂瀾于既倒。於是人們又開始懷疑,巴特爾到底還算不算是首鋼的“救世主”?還算不算是CBA的頂級中鋒?其實,大巴確實還是CBA裏非常出色的中鋒之一,只是由於球隊的整體實力有限,所以他才沒有那麼引人注目。競技體育就是這麼殘酷,大多數的人們只會記得冠軍球隊的成員,球迷甚至會記得馬刺的幾個替補隊員的名字。但對於戰績並不十分出色的球隊,他們只能記住幾個人,甚至連這幾個人的能力都開始懷疑。就像年僅19歲、兩年前風光一時的、被譽為“塞黑天才”、“諾維茨基第二”的NBA新秀榜眼米利西奇,現在還能多少人記得呢?
19歲的天才已經坐了兩年的冷板凳,看樣子還得繼續再坐一陣子;而30歲的巴特爾又要開始向NBA發起第三次衝擊,或許這很可能是最後的衝擊。國際球員NBA中要想真正佔據一席之地絕非易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姚明那樣的機遇。巴特爾此前先後在5支NBA球隊打零工的經歷,就説明了這一點。他的NBA夢想,到目前為止,依然還是前途未卜。
儘管很多關心大巴的人為他設計了種種方向。比如留在國內,在CBA,他依舊可以當老大,對他而言,在CBA掙的錢,也應該不會比NBA少太多,而且絕對要舒服安逸得多。以大巴的狀況,應付CBA的這些內線球員,還是綽綽有餘的。可NBA不同,大巴在這是老大,在那邊是爭取上場,NBA的內線球員向來不缺乏肌肉和力量,大巴在那邊有沒有得打都是個問題。
前兩天,有一個叫孫明明的黑龍江球員也要去NBA參加選秀,我個人認為,懸。雖然孫明明有著2.30M的身高,140KG的體重,但他接受籃球專業訓練的時間不長,很多基本功都不紮實。現在有媒體認為,他將成為姚明第二。但一個連CBA都沒打過的中國球員,怎麼可能成為NBA的新秀呢?NBA是一個只接受成品的公司,他不會把一個半成品甚至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然後投放市場。
NBA這個公司是只負責改良、包裝、銷售,不負責生産加工的。所以,還是別只想著NBA,踏踏實實地從基礎做起,找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去走。
我以為,還是到歐洲。歐洲籃球注重球員的基本功,球隊的戰術配合,強調整體作戰和團隊籃球,要求球員首先具備的素質就是學會無私,這跟中國籃球的風格非常相似;而美國籃球倡導球員的個人技術,場上盡可能地自由發揮,能扣籃就不要上籃,要求球員最應該有的性格是“自私”,關鍵時刻勇於力挽狂瀾,勇於扮演“英雄”。
所以,關於大巴的事,首先,我們祝他好運,其次,如果他改主意了,想去歐洲打球了,那麼,他的新聞價值也許會更高。這是今天的《體育今日談》,稍後請看《體育故事》。
責編:王曉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