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藏見聞     美麗的西藏     西藏巨變      走近西藏    

甘青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珍藏
  藏傳佛教寺院,外觀是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巨大陳列群,內裏則是古文物和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步入這些神奇的佛寺,常使人流連忘返。每一座佛教寺院都珍藏著許多的文物,從佛龕上的供奉,到活佛的用具,幾乎都是文物。它們除了具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外,往往又是一件造型精美的藝術品,是研究藏傳佛教的寶貴資料,也是藏漢文化交流的結晶。

  英雄格薩爾的遺物

  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的美名和業績,在甘青藏區廣為傳頌。有關他的遺物在各寺廟中都有珍藏。青海囊謙縣的達那寺,又名嶺國寺,保存著相當多傳為他及其部將的遺物:在格薩爾塑像前,供放著他和部將賈察的寶刀、珠牡的各式腰帶,包括最為珍貴的海螺腰帶;殿堂內挂著格薩爾及其30員部將的武器、盔甲、衣服以及第九、十世噶瑪巴獻給格薩爾塑像的內地錦緞哈達。在葉巴經堂的另一小殿中,還供放著格薩爾念誦的“帕本”經卷。該寺所存的格薩爾遺物,多數毀於“文革”,現僅存他的氈帽、盾、頭盔、戰甲殘片和經卷殘片以及珠牡腰帶上的拇指大的白海螺30個、部將旦馬囊鄂的少量遺物。另有傳為格薩爾時期使用的武器3把,名“朝頂念莫肖丹”,各重25公斤。

  玉樹縣結古寺原藏有傳為格薩爾用過的鐐鈸和扎武部落從故居象雄帶來的寶刀等。

  藏漢民族交往的文物

  位於青海省扎毛鄉的宗俄寺,傳説其第三世小活佛曾勸化青海地方蒙藏百姓歸順清朝,得到朝廷嘉獎,賜給詔書和象牙印章。詔書寫于白布之上,3000余字,蓋有三印,繪有日月花紋圖案。覺讓寺是玉樹地區古老的18座巴絨噶舉派寺院之一,歷史上頗有名氣,明廷所賜的白法螺、十八部黑紙金字大藏經,用象牙雕刻的金剛亥母像,以及傳為格薩爾使用過的“直藏楞耶響”寶刀等,一直被視為最珍貴的聖物,供奉于寺院中。明王朝還授予該寺各種權益,一直免交賦稅,寺院定期為皇帝誦經祈福,成為定制,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囊謙的乜也寺,在清代顯赫一時,清廷曾賜有翎帽、印章、灰色旗幟等。

  邦囊寺內保存的嘎寺活佛所賜、傳為文成公主賜贈的轉經筒,名為“覺直嘉囊瑪”,日夜由兩名扎哇轉動,供奉以長明燈。而位於巴塘鄉的“大日如來佛堂”,亦稱“文成公主廟”。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蕃再次聯姻,金城公主入藏時見文成公主主持雕刻的佛像被風雨剝蝕,遂令隨從蓋一殿堂。公元730年又派人摹刻佛像,修飾加固殿堂,並在殿堂門旁刻石記載:“為了祝願萬民眾生,赤德祖讚父子幸福平安,佛教昌盛,依照原刻佛像再加工精雕細刻,修蓋此殿。”據考證,佛堂兩邊崖壁上,有吞米桑布扎親手寫的藏文嘎治、梵文、藏文美術字和文成公主手書、漢文楷書,以及眾多的佛像、佛塔、經文、六字真言等。湟中縣的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降生地,受到歷代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視。從康熙以來,朝廷多次給以賜贈,有匾額、法器、佛像、經卷、佛塔等。寺中各扎倉的活佛,如阿嘉、賽赤、拉科等還一度成為駐京呼圖克圖,有的還當過北京雍和宮和山西五台山的掌印喇嘛。因為這些特殊原因,塔爾寺發展迅速,躋身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

  甘肅藏傳佛教寺院,由於明朝扶持,分封給上層僧人以國師等名號,使藏傳佛教寺院在西北地區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弘化寺、顯慶寺;岷州的大崇寺、臥龍寺;涼州的莊浪寺、廣善寺等十幾座寺院都受到明朝冊封。其中迭部縣的電尕寺,由八思巴大師的弟子跋喜饒巴爾所建,原藏有元朝忽必烈汗所賜用金汁書寫在藍黑色紙上的《甘珠爾》大藏經、八思巴的帽子等文物;天祝達隆寺,康熙皇帝御賜寺名“護國寺”、賜給土登嘉措大喇嘛馬鞍韉一副、黑金官印、白檀香木官印各一枚,另有文書、聖旨等;夏河縣的拉卜楞寺,保存著清道光帝頒發三世嘉木樣的敕封印璽、光緒二十五年(1899)皇帝給第四世嘉木樣的敕封及民國二十三年(1934)政府對嘉木樣五世的冊封,另有金、銀、銅、象牙、石、木等大小印鑒21。

  有關八思巴的文物

  元朝尊崇薩迦派,薩班、八思巴等大師在甘青藏區留下了相當多的活動足跡。如甘肅卓尼禪定寺、青海的宗達寺、秋林多多寺等。公元1276年,八思巴從內地返藏,途經玉樹,曾到宗達寺駐錫,賜給該寺活佛封冊,准許其戴金冠。該寺現存有八思巴所贈度母像“托巴色”一尊、吉祥水壺一個,均高一肘。玉樹縣的秋林多多寺,相傳由八思巴屬下的13個“拔希”(蒙古語法師之變音,指大活佛)之一的秋林 多傑拔希所建,屬薩迦派,據説八思巴曾到過該寺,寺中原藏有他的100支架的大傘蓋和繪有百龍的“嘎依周嘉瑪”碗。玉樹結古寺原藏有八思巴所贈的釋迦牟尼唐卡、護法面具和檀香度母、古印度鈴杵等。

  甘肅迭部縣的跋喜電尕寺,為八思巴四大弟子之一的跋喜饒巴爾所建,寺中供奉八思巴的塑像,保存有八思巴戴過的帽子等文物。

  和日寺等的石刻藝術

  青海澤庫縣的和日寺,屬寧瑪派,寺內的石刻經墻聞名遐邇。墻高3米,長200米,由刻滿經文的石板砌成。經文為《甘珠爾》、《丹珠爾》和《大般若經》,約2億字。經石上還刻有大小佛像、圖案、佛教故事等2000余幅,被譽為“世界石書奇觀”。它是在德爾敦和羅加倉活佛的主持下,從本世紀30年代開始鑿刻,歷20餘年才得完成的。

  天峻縣的寧瑪派寺院江河俄康,附近有原汪什代海部落于1951年修建的石經寺,是用刻有經文的石板壘起的一座方形建築,面積3畝。中心空地上又用石經板壘造了一座高大的時輪佛塔,造型奇特,遠近聞名。在修建過程中,80名工匠用了5年,完成了108部《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的雕刻,每塊經板約一尺見方,厚一寸,文字雕刻清晰秀麗。

  結古寺的嘛尼石堆,有“世間第一嘛尼石堆”之稱。該寺的嘉那活佛,多才多藝,精通漢文,服飾略似和尚,被稱為“嘉那朱古”(漢活佛)。晚年定居結古鎮東新寨村,修建嘛尼堆,人稱“嘉那嘛尼”,由刻有六字真言的嘛尼石壘成,由於歷年不斷添加,體積越來越大,1955年已達25億塊。

  活佛高僧的珍藏

  拉卜楞寺珍藏的歷世嘉木樣活佛的各種法衣、法器、舍利寶塔,名貴華麗,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和歷史價值。歷世嘉木樣的舍利寶塔,多係金銀鑄造,鑲以鑽石、珍珠、珊瑚、翡翠等,僅五世嘉木樣的舍利寶塔就用去白銀14000余兩、黃金250兩,做工精細,豪華富麗。寺內還有金燈、金佛、玉佛、水晶佛、珍珠塔、銀香爐和許多古玩玉器,達賴喇嘛賜給嘉木樣一世的印璽,清乾隆皇帝御賜的滿漢藏蒙四種文字的“覺慧寺”匾,嘉慶御賜的四種文字的“壽安寺”匾,道光帝頒給嘉木樣三世的敕封印璽等。

  卓尼寺原存有相傳為龍樹親手塑造的十二輪王像,龍樹親手繪製的貝葉佛像、印度鑄造的天女像,用蛇心檀香雕刻的毗沙門神像、《般若八千頌》貝葉經、尊者那若巴的骨飾、卓尼土司先族協地的保護神“貢保”像以及宗喀巴大師的一些著作手筆。天祝縣石門寺珍藏有七世達賴格桑嘉措所贈象牙觀音佛像一尊、明洪武年間光明女神石浮雕像、清代白海螺一個、六世達賴的法衣、帽及法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