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藏見聞     美麗的西藏     西藏巨變      走近西藏    

西藏宗教法事與喇嘛生活
  西藏宗教主要是藏傳佛教,佛教從公元七世紀傳入吐蕃,歷經1350多年,在複雜曲折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隨之也産生了一些禮佛供佛法事及習俗,僧人━━喇嘛生活也較之其他宗教有很大差異。
  西藏藏傳佛教寺院主要法事活動大體相同,只是因教派之別及寺院大小而存在少許差異,也有一些寺院在唸經和祭祀等方面增加了某種特殊內容。自公元775年西藏創建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開始,寺院就成為主要的禮佛供佛場地。幾乎在每個大小不同寺院裏,天天都舉行規模不同的法事活動。有早禱誦經,也有會供法會。適逢藏曆每月8日、10日、15日、25日、30日的藥師佛節、空行母節、佛祖節、無量壽佛節之際,都要舉行相應的法會。而每年1月15日的“神變節”、4月的“薩嗄達瓦”節、6月4日的“竹巴次希”節、9月22 日的“拉帕堆欽”節、10月25日的“噶丹阿曲”、12月29日的“驅鬼儀式”等所舉行的法事規模更大,參加人數更多。其中最重要的法事活動即是每年藏曆1月3~25日的傳召大會,規模之大,內容之繁,可謂藏傳佛教法事活動之首。此外寺院根據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紀念對象,舉行形式各異的法事。
  信奉藏傳佛教人家的法事活動雖不像寺廟裏那樣集中,但也貫穿于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乃至一個人的一生中。
  在一般信教人家中,都設有供物,有的人家還有專門的經堂,經堂內擺有用金、銀、銅、香泥不同材料塑造的佛像,有的供有唐卡或紙質佛畫像,還有佛龕、供燈、供碗等。每天早晨打完酥油茶後,頭一道茶要獻在佛龕前,並往供碗裏盛新水,有的還每天燃香點燈,有的則在藏曆吉日點供燈。遇有家中娶親、生病、喪事之際,還要請僧人或咒師唸經作法事,規模較大者一般請四名僧人,舉行會供法會,用糌粑、奶渣、紅糖等做會供物━━措,一般要做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此時親朋好友帶著哈達、酥油、茶塊、羊肉、禮金等前來祝賀。主人要把這些“措”分送給每家每戶共同享用。
  藏傳佛教僧人即喇嘛的生活,也獨具特色。根據律經規定,小孩到達能驅走烏鴉的年齡,大約7—8歲,方可出家。入寺時家人為孩子剃光頭,只留下頭頂上的一綹,由堪布親自為其剃去,從此成為一名出家者。
  從剃度到二十歲之間,授沙彌戒。沙彌戒是出家人第一次受的戒,包括不偷盜、不殺生等33戒。授戒時,由於地區的差別軌范師(阿梨)的人數不等,但不得少於五位。比丘戒是佛家大戒,共有253條戒律。 授戒者必須年滿二十歲,且必須受過沙彌戒。授戒時和授沙彌戒一樣不得少於五位阿梨參加。
  茶是藏族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寺院裏更是如此。每天早晨,僧人們參加早禱儀式。在領經師的主持下,眾僧共同誦經。然後喝酥油茶、吃糌粑。
  中午僧人聚集在寺院的各所屬“扎倉”(僧院)的經堂裏,邊喝茶邊祈禱誦經,形式與早禱相同,但規模較小。
  到了晚上,僧人們聚在按所屬地域劃分的小組織“康村”內喝茶禱告,規模更小。藏語稱為“康恰”。在寺院裏,施主向僧人施茶粥的情況很普遍。施主在施茶粥的同時把自家需唸經文的名稱條,遞交僧人誦讀,以求避邪平安。還有一些佛學造詣很深,已列“格西”之名的學經僧人給全寺僧人佈施茶粥。除了施茶粥之外,還有佈施錢的。一些家境貧寒的僧人基本上靠各種佈施來維持生活。
  入寺小僧剛開始要學習藏語文基本知識,同時背誦一些簡單的頌詞及禱文。有一定文學基礎後,始入“曲熱”(法苑)學習佛教經典。一般頭三年要學習廣、中、略三部攝類學(啟明因明學),然後依次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律經等五部大論。
  從學制上來説,一般有十三級和十五級兩種。如拉薩三大寺中的色拉寺和甘丹寺分為十三級,而哲蚌寺分為十五級。總之,各扎倉(學經院)總體上學程要在十多年至二十餘年以上。
  學經過程重學習,更重辯經。學員每天到“曲熱”,或聽上師講經、或進行辯論。一人立宗,一人攻宗,你問我答,好不熱鬧。每年冬夏二季,在桑普和熱堆二地分別進行辯經活動。學僧通過一系列的誦經、學經、辯經活動之後,熟諳經典。此時方可參加所在寺的各級答辯會,通過考核者可逐漸參加拉薩大法會的辯經。
  藏傳佛教學位分幾個等級,各種學位的總稱為格西。其中一級格西叫拉讓巴格西,是在拉薩傳昭大法會上通過辯論考取的;二級格西叫措讓巴格西,是藏曆2月傳小昭法會考取的;三級格西叫多讓巴格西,是在寺院內部進行答辯通過後獲取;四級格西林色格西,是在本寺院扎倉內通過答辯者。
  如果一個普通僧人想達到最高法座━━甘丹赤巴(法臺)位置,必須具備已考取拉讓巴格西的資格,另外還必須進入拉薩上下密宗院修習密宗,取得密宗“阿讓巴”學位,然後擔任一年或半年格貴,三年翁則、三年堪布,再轉為堪蘇。若為上密院的堪蘇就等待甘丹寺夏孜法王的位置,若為下密院的堪蘇就等待甘丹寺絳孜法王的位置,然後甘丹赤巴這個職位依次由夏孜和絳孜的候補人輪流交替遞補擔任。任期七年,期滿卸任。但達到此位的僧人幾乎已到耄耋之年。可見佛學的深奧及獲取學位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