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藏見聞     美麗的西藏     西藏巨變      走近西藏    

西藏五成農牧民由溫飽邁向小康
  年近50的貢覺次仁,在過去的10多年中闖蕩高原跑運輸,10次更新汽車,積累家産愈百萬元,進入了西藏農村富裕戶的行列。
  走進西藏貢布江達縣貢覺次仁寬敞明亮的樓房,只見客廳裏大屏幕彩色電視機、VCD機等應有盡有,毫不遜色于城鎮家庭。
  在民主改革前,西藏佔總人口不及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上層寺院),幾乎佔有了全部的土地、草原、山林和絕大部分牲畜。農奴主對生産資料的集中佔有,從根本上剝奪了農奴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民主改革後,西藏廣大群眾擁有了生産資料,開始了新的生活。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黨和政府在西藏實行一系列特殊優惠的政策,幫助生活在嚴酷自然環境中的西藏各族人民發展經濟。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黨中央、國務院三度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實行了“土地歸戶使用、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和“牲畜歸戶、私有私養、自主經營長期不變”、免徵農牧業稅等優惠政策,並在西藏農牧區兩次豁免銀行貸款。
  為發展西藏,國家加快了與人民日常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資金500多億元。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全國各省市支援西藏建設總投資60多億元的“四十三項工程”和“六十二項工程”,給西藏人民創造了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
  率先在農牧民中涌現出來的富裕戶,對鄉親鄰里産生了示範和&&作用,他們富幫窮,手拉手連環脫貧。在藏南洛扎縣措玉村,農民旦增拿出自已多年跑運輸賺來的10萬元,又從銀行貸款2萬元,幫村裏建起了一座裝機20千瓦的電站,為44戶世世代代點酥油燈的農民帶來了光明。白朗縣的農民旺久,利用自家購置的10多輛卡車和翻鬥車,組織村民承攬工程土建,每年給村民帶來的收入達20多萬元。
  統計表明,目前西藏貧困農牧人口已由20年前的87萬人減少到7萬餘人,全自治區50%以上的農牧民由溫飽型邁向了小康生活。全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4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