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藏氣象事業50年 |
1950年,陳永名等氣象科技人員進入西藏,拉開了高原氣象事業的序幕。在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西藏的氣象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長足的發展。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西藏獨特的氣侯,而惡劣的氣候並沒能阻止西藏氣象事業前進的步伐。20世紀50年代初,西藏擁有第一批自己的氣象專業人員,那時只有40人。到50年代中後期,西藏已建立了20個氣象觀測站。進入70年代,西藏的氣象事業開始向氣象現代科技發展,初步建成低級分辨衛星雲圖接受處理系統。到80年代,氣象局在全區引進微型計算機用於科研和氣候資料處理業務。1984年至1990年期間,國家在西藏地面、探空氣象觀測業務中引進推廣PC—1500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處理氣象觀測資料,編制氣象資料和製作地面、探空氣象月報表工作。
特別是1992年8月和1994年8月,國家兩次組織實施的“西藏自治區氣象實時業務系統”建設工作,從系統總體控制與管理、數據庫、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氣候資料、綜合服務、計算機網絡、衛星遙感和系統硬體維護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充實和完善,使西藏自治區的區級氣象實時業務水平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在50年荏苒的光陰中,西藏氣象部門始終把為西藏地方提供防災抗災,減災決策氣象服務擺在首位。他們充分發揮科技、裝備、人才的優勢,運用各種手段,開展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和氣象科技服務,為西藏農業防災減災、森林防火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對那曲、阿裏發生的特大雪災,林芝易貢發生的特大山體崩塌滑坡災害以及日喀則特大洪澇災害等,各級氣象部門都成功地進行了準確及時的預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的損失。
西藏氣象工作在50年的跋涉中,還積極地與國內和國際同行進行合作,完成多項專題科研項目。自治區氣象局還參加了國家氣象局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共同組織的中美聯合青藏高原科學考察活動和“中日亞洲季風機制研究合作計劃”。1997年,他們與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4個省市氣象局共同開展“西南地區旱澇低溫短期氣候預測”的專題科研活動。
隨著西藏氣象事業的不斷發展,一批批民族氣象工作者茁壯地成長起來。1963年以前,西藏還沒有一個懂業務的藏族氣象工作者,到2000年底,在全區978名氣象工作者中已有717名是藏族氣象工作者,形成了一支以藏族業務能手為主,藏漢結合的氣象隊伍。在自治區氣象局工作的邊巴次仁,還成為第一個踏上南極大陸的中國少數民族氣象工作者。(新華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