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藏見聞     美麗的西藏     西藏巨變      走近西藏    

西藏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西藏堅持開髮式扶貧,努力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貧困人口由1994年的48萬人降至目前的7萬人,發展後勁顯著增強。此間召開的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今後要繼續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程,重點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

  1994以來,西藏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投入大量人財物力,逐年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根本改變了農牧區人口長期大面積貧困的狀況。截至去年,全區基本實現了糧油肉自給,貧困人口比重由1994年的18.3%下降到2.7%,降幅達15.6個百分點;18個國定、區定貧困縣農牧民人均純入1316元,接近全區水平,年均增速高於全區平均水平4.4個百分點;昌都、加杳、比如等貧困縣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全區水平,工布江達縣則躋身全區前列。

  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以來,西藏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通過扶貧開發,各地新建、維修了一批水渠、水庫、提灌站、機井等水利設施,改善和擴大農田草場灌溉面積216萬畝;建設人畜飲水工程480處,解決了9.6萬人、185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完成扶貧搬遷、牧民定居5792戶;完成中低産田改造29萬畝,開墾農荒地8萬畝,改良天然草場、人工種草、圍欄草場283萬畝;修建鄉村道路、騾馬驛道6000公里,改善了140多個鄉、500多個村道路交通落後狀況。

  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使西藏農牧業綜合能力明顯增強。去年全區18個貧困縣糧食、油菜籽、肉類、奶類産量分別比1994年增長57.1%、23.8%、55.3%和18.8%;全區糧食和肉蛋奶産量也大幅度增長,糧食連續13年豐收,人均肉奶水平進入全國前列。與此同時,貧困地區科技、教育、衛生事業快速發展,近13萬人次農牧民得到培訓,農牧科技貢獻率提高到30%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上升到85.8%,鄉級衛生院覆蓋率達到85%。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丹增今天在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目前,相當多群眾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扶貧工作必須適應這種變化,逐步從扶持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轉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來,從解決群眾的最低溫飽問題轉到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上來。他提出的“十五”扶貧開發總體目標是:到2005年,重點扶持的人口人均純收入要達到1700元以上,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2000元以上,其中現金收入都要達到60%以上;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大發展。

  丹增還提出,今後五年西藏要著力抓好十大扶貧開發工程:解決15萬農牧區人口飲水難的人畜飲水工程,解決50個鄉、300個貧困村通路的鄉村道路建設工程,解決10萬戶農牧民照明用電問題的光明工程,解決70%以上農牧民看電視和85%以上農牧民聽廣播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搬遷2.5萬戶農牧民的扶貧搬遷工程,投資3億元的牧民安居工程,每年組織40萬人外出打工的勞務輸出工程,每年完成10萬人次培訓的文化科技培訓工程,重點開發牦牛、藏係綿羊、山羊、青稞、藏豬系列産品的特色産品開發工程,以及動員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的社會幫扶工程。(新華網 巫奕龍、薛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