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圍繞經濟建設發展氣象事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西藏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雪災、乾旱、霜凍、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九五”期間,自治區氣象部門不斷強化現代化建設,先後建成了衛星氣象綜合應用業務系統一期、靜止衛星接收和處理系統、區局業務實時系統網絡升級、自治區遙感應用研究中心等,為氣象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西藏自治區氣象部門積極開展決策氣象服務和公益氣象服務,準確及時地預報了1998年那曲、阿裏重特大雪災、去年易貢特大型山體崩塌滑坡日喀則特大洪澇等災害,為自治區和當地政府指揮防災、抗災、減災提供了優質的氣象服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損失。
西藏自治區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和衛星遙感監測等專業氣象服務工作。目前,全區5個地市的43個縣開展了人工防雹、增雨作業,作業有效保護區域面積達到2114平方公里,共設消雹炮點121個,在炮控範圍內無大雹災發生。自治區氣象部門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在林火監測、牧草長勢、積雪監測,特別是在“一江兩河” 中部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區生態環境動態監測中做了許多工作,在開發區的環境狀況、評價指標、動態監測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西藏自治區氣象部門利用氣象科研優勢,為全區農牧民群眾治窮治愚服務。自治區氣象部門向全區編發定期和不定期農業氣象情報、糧食産量預報、病蟲害預報和農事建議等;開展了集農業氣候評價和天氣預報于一體的農業氣象週報、以災害週年發生發展規律及災情預測、評估為主要內容的災情簡報等農業氣象情報服務,定時定期向政府及農業有關部門提供農田作物生長狀況、農田土壤墑情動態變化、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等信息,為決策部門及時安排農業生産提供了依據。(新華網 巫奕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