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的獅泉河盆地治沙工程,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現已基本完成第二期治理項目。截至目前,總投資2651萬元,已完成植樹66萬餘株,種草2500余畝,修築水渠12公里,修建人工湖佔地615畝,治理總面積達到6000余畝。初步形成了以樹、草、湖為一體的防沙治沙體系。
獅泉河鎮位於阿裏地區西南部,自1966年以來,由於燃料短缺,獅泉河盆地內茂密的紅柳、貓兒刺等植被被砍伐、刨挖殆盡,導致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大面積的戈壁沙丘和寬闊無垠的流沙在大風的強勁推動下肆無忌憚地向獅泉河鎮侵襲。一年四季,沙塵瀰漫,造成草場退化,交通堵塞,通訊和電力中斷,建築物被掩埋,污染了城市環境,嚴重危害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制約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要徹底根治沙害,就必須實施治沙工程,下大力氣打一場整治沙害的攻堅戰。本着這樣的戰略思想,多年來,阿裏地區的決策者們始終把治沙工作作為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來抓,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專門就治沙工程進行研究和部署。同時,組織地區科技等有關部門進行考察論證,制定科學、詳盡的治沙項目可行性計劃,積極申請立項,並分別於1989年和1990年兩次邀請中科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專家前來實地考察,先後完成了《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縣城風沙形成因素和治理方案》、《西藏阿裏獅泉河鎮風沙危害與整治規劃》、《西藏獅泉河盆地第一期防沙工程評價與第二期治沙工程規劃》等科研項目論證,為治沙工程的有效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1992年治沙工程正式實施。為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地區有關部門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及早安排、周密協調、層層把關,對工程分段進行嚴格招標,並在工程建設中採取機械防沙、生物防沙等措施, 運用固、阻、輸、導相結合的手段,以達到防風固沙、治理沙害的目的。並針對當地海拔高和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選擇引進了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防風能力強的班公柳和沙棗樹等樹種進行大面積種植,使其能更好地發揮防風固沙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治沙工程建設,僅在去年,參加植樹造林的機關幹部、當地駐軍和武警部隊就達4000餘人,勞務投入折合人民幣150余萬元,共植樹28萬株,確保了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記者日前在獅泉河盆地治沙工程工地上看到,大面積的沙丘已被開墾成整齊的田塊,新栽種的樹苗已吐出綠芽,長勢良好。
據負責治沙工程的地區計委副主任呂新民介紹,目前,第三期沙害治理工程已經立項,有望明年4月初動工。隨着治沙工程的進一步實施,10年後,將大大減輕城鎮沙害,降底空氣中的浮塵濃度,有效改善局部小氣候和城鎮生産、生活環境,防止流沙對城鎮的吞噬。(西藏日報 吳亞松 李而亮 田延輝 益西加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