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農奴主是怎樣生活的? |
沒見到帕拉莊園之前,我們總在想,幾十年前的西藏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農奴主的生活縱使奢侈,又能到哪種程度呢?
進入西藏江孜縣的帕拉莊園後,只有用目瞪口呆來形容我們的震驚。
高3層的帕拉莊園,雖然是半個世紀以前的建築,但與周圍農奴矮小的房子相比,至今仍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魄。這裡有大大小小的房間82間,總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待衛室、專門儲存酒類和皮毛等各種物品的房間,整座莊園就像一座迷宮。這座莊園也是西藏惟一保留完好的封建農奴制貴族莊園。
在莊園主的會客室裏,人們用蠟像按原樣恢復了50年前莊園主會見西藏江孜商務總管時的情景,所用各種物品都是原品,有裝青稞酒的碩大的牛角,有從英國進口的威士忌,有用於喝酥油茶的銀蓋瓷碗,有進口的高腳玻璃環,有象牙製成的麻將。桌上擺放的罐頭、餅乾等食物,也是當時的“原件”,它們是從英國進口的。
在主人專門用於日光浴和冬天居住的“日光室”裏,各種陳設更是極盡豪華。各種虎皮、鹿皮等動物毛皮挂在墻上,顯示出主人不同尋常的身份。從英國進口的留聲機有2架,屋內的一架馬鞍則是用黃金打造的,中間的皮革是印度青蛙皮所制,由於做工精細,肉眼根本難以分辨拼合處。
聚議廳,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日常用品一應俱全,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溜冰鞋等體育用品,即使是在當時內地的大戶人家,也是難得一見的東西;各種進口的洋酒堆滿了酒櫃,大大小小的各種酒杯排了長長的一排。僅喝水的杯子,就有明朝的永樂瓷器和日本咖啡具等不同種類。在所有陳列品裏最珍貴的則是各種婦女的頭飾等裝飾品,翡翠手鐲“浩浩蕩蕩”地佔了陳列櫃的一層。這些用綠松石、紅瑪瑙等做成的價值連城的珍品,在那時只是農奴主頭上的一件普通飾物而已。進口的醬油和醋、象牙扇子、水晶眼鏡、手錶,農奴主妻妾所用的門類齊全的各式化粧品,凡此種種,難以盡述。
這就是這位擁有37個莊園、12個牧場的農奴主的生活排場。
與帕拉莊園的氣派、奢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面的家奴園矮小簡陋。與其説是家奴園,還不如説是一座監獄。這些家奴是從帕拉莊園所屬莊園和屬民中強徵過來的。西藏民主改革前,在這個總使用面積不到160平方米的小小的院子裏,竟住著14戶農奴共60多口人,每家最多的9口人,少的也有3口人,一家人擠在僅幾平方米的黑暗、低矮的房子裏,茍延殘喘,分別從事織氆氌、織卡墊、喂馬、飲事、釀酒、裁縫、侍衛等繁重的勞動,這些家奴最高年薪有的16甲克(1甲克等於12公斤糧),有的13甲克,最少的一天只有一勺糌粑以維持生命。
至今仍然在世的桑姆已經84歲,在民主改革前是一名織氆氌工,她家兩代5口人住在一間11.5平方米的黑屋子裏,房間幾乎沒有任何陳設,殘缺破口的幾個罈罈罐罐、一堆舊棉絮、一個破舊的酥油筒是她家的全部家當。
今天,在帕拉莊園四週崛起了座座新居,主人是當年帕拉莊園的“朗生”(家奴)和他們的後代。現在的桑姆一家9口人擁有26畝土地、6頭奶牛,還有馬、羊等牲畜,600多平方米的房子是早幾年蓋起來的。此外,電視機等家電産品已不是什麼希罕物品。
帕拉家族的成員長期在西藏地方政府擔任要職,記者所看到的帕拉莊園的主人在1959年隨達賴逃到國外,並死於國外。
如果你想了解封建農奴制的黑暗,去帕拉莊園看看吧,它是一本讓你了解歷史真相的教科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