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藏三錢銅幣考 |
在西藏硬幣中,紀值為三錢、幣材為紫銅的,只有紀年為藏曆十六繞迥二十年(公元1946年)的唯一一種硬幣。由於較常見,故國內外各錢幣目錄中均有刊錄。但究竟有多少版,即模具數,鑄造量大體有多少?卻未見著述論及。筆者願根據自己收集的實物及相關資料作一考析。
三錢銅幣的發行
本世紀40年代中期,西藏流通的貨幣,主要有面值為五十章卡、一百兩、十兩、五兩等紙幣,面值為一錢、七分五、五分、二分五等銅幣,以及面值為三兩、一兩半的銀幣等等。
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在1934年圓寂後,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在40年代中期尚未成年,故有關貨幣的設計、製造及批准發行事宜,均由當時的攝政王達扎處理。
二戰期間由於幣材銅短缺,使用1932年至1938年的一錢銅幣舊模具僅製造了少量銅幣,致使藏人在購買一兩以下的物品時(當時紙幣面值均在五兩以上),感到找零錢不便;又由於各路佛教信徒,在每年大傳昭會上,發放佈施年勝一年,因此需要投放較多的銅幣來滿足上述要求。二戰後,銅材短缺的局面趨於緩和,於是攝政王達扎于1947年批准設計製造了三錢銅幣(紀年則為1946年)及五錢銅幣(紀年從1947年到1953年)。此兩種銅幣,雖然紀值紀年及圖文均有顯著差異,但因直徑差異較小,普通藏人不易區分,以致剛一投入市場流通,就發生了混亂,故三錢銅幣只製造一年就終止了。
三錢銅幣的版別、幣材及其他
根據筆者手上的扎西造幣廠製造、紀值為三錢、紀年為公元1946年的銅幣,進行了版別分辨。發現獅尾的曲線數,因流通中的磨損,多數不可分辨,故改以正面圖中左右兩太陽的光芒數為主,獅子下方的繡球帶曲線形狀為輔,進行版別分辨。共發現有7種版別,現將有關數據列表如下:(見本頁下方表)
三錢銅幣的圖文及設計特點
銅幣的正面,中心環線內有一隻頭左尾右面前首的獅子。獅上方有中間高左右低的3座山峰。左峰腰左邊有塊雲(空心或實心),其餘為線狀層雲時隱時現于3峰之後。中峰上邊左右各有一光芒四射的太陽。獅身下左有一繡球,其左繡帶飄揚向左上方,右繡帶飄揚于獅下方,在類似時鐘1與2、4與5、7與8和10與11之間依次分佈有金魚、寶花、寶罐和白傘蓋四寶;四寶間,從正上方起,順時針方向刻有一圈藏文,其意為:嘎廈政府無往不勝。最外層則為雙環內夾聯珠紋飾。
銅幣的背面,中心環線內,橫書藏文紀值三錢,紀值上方有祥雲飾,下方的寶花飾。中心環線處,從正上方起,順時針近均勻5等分佈有八寶中的勝幢、吉祥結、法輪1、法輪2和法螺四寶;四寶間標有藏文紀年,其漢譯意為藏曆十六繞迥第二十年。
三錢銅幣的設計特點,與1932年製造新一錢銅幣具有完全相似的設計風格,它將佛教中的象徵吉祥八寶的法器全部展示于幣的正背面上,這在藏銅幣中是唯一的。此外它的外圓柱面上無齒紋,這在所有的藏銅幣中僅此一例。從這種幣的整體設計來看,其內涵之豐富,製作之精美,應屬藏銅幣之冠,就是在我國各種民族文字幣中也是佼佼者。
三錢銅幣的製作工藝及其模具
西藏三錢銅幣的中心錯位,也就是指上下模具工作面與幣材正背面的幾何中心的重合誤差度,大部分都在0.5毫米以下,少數錯位大一些,也都在1毫米以內,這比較能夠反映模具的定位安裝工藝及其調試的水平。
銅幣角度的錯位,是指銅幣正背面圖文左右均分線(即上下方位的直徑)重合度的誤差,它是模具定位安裝工藝水平的又一個質量指標。根據筆者實測,圖一、二、三幣基本重合,圖四及表(五)幣背面向順時針方向錯位30度左右,圖五幣背面則向逆時針方向錯位45度左右。最奇特的是表(四)幣有如美、法、意等外幣那樣,正背面上下方位顛倒,即角錯位約180度。
西藏地方自鑄幣始於1792年,當時為使用印模人力手工打造而成,不規整,面值作白銀一錢五。1909年開始以水為動力的半機器化的制幣過程,有面幣為一兩的銀幣,面值為藏銀七分五、五分、小五分及二分五的銅幣。到了1932年開始以電為動力的半機械化制幣過程,直到1953年為止。此7種版式的三錢銅幣的鑄造方式屬最後一種。
到底制了多少三錢銅幣
這種三錢銅幣到底制了多少,文字記載了説“鑄數不詳”。但根據另外的記載:“兩部機器,各用一套模具,每日可製造500枚……”用這種生産率來計算。此三錢銅幣一年的總産量為53萬枚。從筆者的收藏的幣來看,其7套模具中有兩套可見磨損外,其餘尚未達到失效程度。
最後,我還要説的是,本文是根據筆者的收藏所作的考析,但《中國硬幣標準圖錄》第199頁有一編號為Y27 1的三錢銅幣,圖案為雙線表示的雲朵,如果確有此幣,其版別應該增加到8種,那麼總數可能會在60萬枚以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