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開發東部的經驗和教訓
德國開發東部的經驗和教訓


  1990年兩德統一後,為了儘快實現東、西部的經濟並軌,縮小東西部之間的經濟差距,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促進東部經濟發展的舉措。現在,這些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多年來,德國主要是通過推行聯邦財政平衡機制、稅收傾斜和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再分配等一系列措施來縮小各地區間的經濟差距的,但對統一後的東部地區,除上述措施外,還採取了稅收優惠、鼓勵西部企業到東部投資等措施,以刺激東部經濟儘快恢復和發展。

  為了推動東部的經濟發展,德國政府採取的一項最重要的舉措是對東部進行財政援助。10年來,西部對東部的資金援助累計多達16000億馬克,扣除回流到西部的4000億馬克稅款,東部吸納的援助資金仍有12000億馬克之多。這筆款項陸續被用於解決失業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和加大對基礎設施,如交通、通訊的改造,對東部的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於東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改善,工業體系經過調整趨於合理,産業結構得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汽車工業、化學工業和電子工業為龍頭的東部經濟發展模式。

  但是,德國在開發東部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對東部注入鉅資,不僅大大加重了德國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使東部至今還無法脫離西部的財政援助。為了籌措資金,德國政府在壓縮行政費用的同時,不惜失信於民,放棄當初不增稅的承諾,1995年在西部開徵稅率為7.5%的“團結統一稅”。面對這一沉重的經濟負擔,政府目前騎虎難下。

  其次,政府急於求成,導致經濟決策失誤。德國最初對東部企業實行“休克”療法,東西德馬克以一比一兌換,並在東部實行高工資政策,使東部産品在價格上失去了競爭力,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其結果是,東部不僅沒能成為德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反而成為西部推銷商品的大市場,東部人均産值和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均低於西部。

  第三,失業率上升。在德國統一之初,推行高工資戰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部向西部的移民壓力,但卻造成了東部企業成本增加,經營困難,導致失業率上升。近年來,東部失業率一直在17%左右,是西部失業率的兩倍以上,失業人數達130萬,成為困擾德國政府的一大難題。

  此外,在最初階段,東部建築業曾成為地區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在稅收優惠政策的刺激下,投資者不顧需求盲目進行投資,結果造成大規模過度建設,房地産收益下降。隨著稅收優惠政策的告終,東部地區紅火一時的建築業最終陷入了長期的蕭條之中。

  面對東部諸多棘手難題,德國總理施羅德在1998年上臺伊始便宣佈,東部建設將被作為這一屆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並在聯邦政府中專門設立了一個部長級職位,對東西部的發展進行協調,同時承諾大力解決失業問題。德國首都1999年大搬遷,政治中心東移柏林,東部能否抓住這一新的經濟增長機遇,人們正拭目以待。(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