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的思考
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的思考


  主持人:退耕還林的政策雖然已經開始在西部實施,但是由於西部自然條件比較差,而且相對的經濟基礎薄弱、觀念落後,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也曾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難,我們中國報道的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也了解到了一些具體的情況,今天請您收看退耕還林的思考。就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有關情況,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王前進先生,您好;一位是國家林業局發展計劃與資金司的調研員張艷紅女士,您好;歡迎二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我們知道退耕還林和還草工作是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中之重,它對於西部生態建設工程來説起著很大的作用,那麼在推行這個工作中從方式上來講應該本著一個什麼樣的原則?

  王前進:我們國家原來的時候不同時期曾經都搞過退耕還林,但是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個時候的退耕還林更多的是採取一種行政命令,採取一種由上而下的這麼一種方式來進行,群眾的積極性、群眾是否願意退耕還林、群眾的積極性怎麼調動考慮得不是太多,而這次的退耕還林國家是從整個國家生態建設的需要出發,同時充分考慮了農民通過退耕還林怎麼能夠改善自己的生産和生活條件,而使自己的收入又不至於減少這個情況下來進行,從我們試點調查來看,群眾積極性非常高,包括一些原來沒有列入試點縣的群眾積極的要求自己加入這個行列,因為農民通過試點之後確確實實看到了自己的收入不但沒有減少,還有增加,特別從長遠來説他們的收入會有一個新的提高,所以説這次完全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當然了退耕還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牽扯的面很廣,不光有農民的利益、地方經濟的發展,還要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這種資源的原則也不是説完全是靠農民自發的來進行,這樣政府必要的宏觀調控、政策引導,特別是科技方面的支持、市場方面的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覺得只有把中央的積極性和農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而且把他們二者很好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這次退耕還林能夠退得下來,而且能夠還得上,而且能夠穩得住,關鍵就在於一定要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要採取一種物質利益原則的引導加上政策的引導和科技的支持。

  主持人:我們知道這次西部生態建設工程可以説很多人都非常關注,我們了解到在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中還有一種方式是個體承包,那麼對於個體承包國家是一種什麼樣的政策?

  張艷紅:就是農民造林是要個體承包,管護也是個體承包,管護他造好的林,林下的資源開發,比如説林下可以養青蛙、養蘑菇、木耳,這些都可以致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當地的農民為主,自己的退耕地如果他確實沒有這個能力,家裏都是老弱病殘,也沒有能力造林,有可能是別人來承包,如果他自己有這個能力,當然以退耕戶為主。

  主持人:王主任,我們知道現在是選擇了174個縣搞試點工程,而且我們了解到你們前些日子也派調查組到各地去做一些調查,那麼通過調查你們發現在退耕還林還草中還存在什麼問題或者是困難?

  王前進:退耕還林應該説它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涉及的面很廣,群眾現在積極性非常高,已經不滿足於試點的範圍,大家都積極地想通過退耕還林之後來改善自己的生産生活條件,所以積極性非常地高,而目前由於退耕還林,剛才我前面介紹了,它有很多的優惠政策,這些都是要由中央財政來負擔的,這有一個國力的許可問題,如果大家一下子都一起上馬,那麼對於糧食的補償、對於種苗的調運、對於現金的發現將會産生一系列的問題,這是一個,就是説農民的積極性和目前這種分步實施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個就是退耕還林作為一項很大的工程業講,工作中間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如果不通過試點一下子全面輔開以後,一下子發現問題影響面廣,危害也比較大。所以現在一定要先通過試點,這個試點中間比如説我們所看到的一個農民在退耕還林的時候更多的要考慮自身的切身利益問題,那麼他就琢磨我退耕以後我還什麼林,還生態林、還工藝林收益要慢一些,所以農民更喜歡還一些經濟林,比如種些果樹,這樣很快自己能夠取得一些經濟收入,但是從我們宏觀來看的話,國家之所以採取退耕還林這麼一項重大的政策,主要目的是要想通過退耕還林以後增加西部地區的地表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這應該説是國家的一個大的宏觀目標,在這個方面如果説經濟林退還的比例過大,將有可能使國家水土保持的這方面的收益會相應有所減低,當然我説這句話的意思決不意味著現在問題已經很大很大了,只是在試點中間發現農民更多的是在种經濟林,比如這個問題並不是説种經濟林就一定會帶來水土流失,並不是這樣,目前可以説有很多很好的技術措施能夠保證退還經濟林之後還能夠很好的保持水土,比如説在整地區性時候要水平整地,保留一部分原生的植被帶,在一些坡面陡的地方要把一部分原生植被保存下來等等這些措施,當然這些措施的實施要對農民有一個宣傳、推廣的這麼一個過程,所以它需要時間,這個是在目前還林中間所遇到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再有一個問題就是涉及到中央的優惠政策的兌現問題,農民退完耕之後馬上面臨的問題就是糧食的補償,黃河流域每畝補200斤,長江流域每畝補300斤,這是一個很大的量,這樣在糧食的調運上就會産生一些困難。

  主持人:它是一次性的還是每年?

  王前進:是每年,這個糧食補助是這樣的,原來曾經設想過劃定一定年限去補償,經過試點以後感覺到為了使農民真正能夠把田退得下來、林能夠還得上,自己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所以中央就調整了這個政策,需要補多少就補多少,一直補到農民有了新的收入來源,能夠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為止,可想而知糧食的調運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總體來看試點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些試點以後把各種問題都讓它暴露出來、展現出來,這樣短期的問題很快發現以後及時調整政策、改善辦法,能夠保證以後大面積退還林的時候把這些問題給予糾正,使得這些負面問題所産生的影響把它降到最低點。 (中央電視臺)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