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亟需氣象科技服務
西部,亟需氣象科技服務


  中國氣象局于去年底成立了西部開發領導小組,今年3月又組成8個專題調研組,赴西部10個省(區、市)及內蒙古自治區進行了歷時兩個多月的調研,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西部氣象事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西部大開發,必須先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國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之所以長年乾旱,最缺乏的是降水條件,大部分水汽都在空中白白掠過而未能形成降水。在西北地區開展有組織的人工增雨(雪)已成為當務之急。氣象部門將在西部地區建設一批人工增水作業基地,以期獲得長期穩定的增水效果。

  青海省已經初步建起了針對黃河上遊的增雨基地,自1998年開始,每年投入600萬元,兩年來累計增雨50億立方米,使黃河徑流增加12億立方米,其中龍羊峽水庫蓄水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水平。氣象部門計劃參照這一模式,在黃河河套地區、新疆天山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等地再建立一批人工增雨基地,並設立全國統 一的指揮和協調作業系統。

  在西部大開發中必須加強西部地區的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對災害性天氣氣候的預測、預報水平。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比較適合採用衛星遙感技術。今後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預測預警,提供信息力求更細更多,同時加強設備和技術的更新。氣象部門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在西部 地區布設40多部先進的多普勒雷達。

  西部地區跨越寒溫帶、溫帶、亞熱帶等氣候帶,氣候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巨大的能源潛力。在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氣象部門具有很好的基礎和比較先進的技術手段與人才優勢,可以大有作為。

  氣象部門在西部地區共有1017個觀測點,已經初步形成監測網絡。國家和地方氣象部門將利用現有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優勢,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的連續動態監測;同時,將在西部地區組織氣候資源普查,進一步完善農業氣候區劃,為西部産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並準備在此基礎上建立一批 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試驗示範基地。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