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有活力
民間投資有活力


  不久前,溫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到西安、烏魯木齊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溫州和西部開發的對接點在哪,在哪些領域可以合作。結果發現,私營企業早已在西部地區“安營紮寨”。記者在溫州了解東西合作的情況時,也發現當地向西部的産品、資金、技術、人才轉移當中,都是私營企業在唱主角、打頭陣。

  形成這種局面,當然是和溫州經濟的非公有制比較發達分不開的。據統計,私營經濟交納的稅收,已佔溫州全市稅收總額的60%多。溫州經濟發展快,主要就是調動了千軍萬馬、千家萬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釋放了群眾發展經濟的潛能。可以説,溫州的市場經濟是靠群眾的力量發展起來的。因此,溫州企業參與西部開發,私營企業理所當然地充當了“先行者”。

  在有“中國低壓電器之都”之稱的柳市鎮,正泰、德力西、天正等私營大企業已紛紛在西部投資辦起了各种經濟實體。在蘭州,由溫州人季中良創辦的中良西服廠,辦廠5年,年産值已達2億元。溫州人投資的貴州神鷹西服,如今是貴州西服的第一品牌,創辦人盛俊敏還當選為貴州省政協委員。溫州瑞安有個李秀玉,在烏魯木齊開了一家 “八珍烤雞”店,不但風靡全市,還代表新疆參加了“全國菜籃子工程成果暨技術交易會”。溫州産品在內蒙古也很有名氣,一些主要的商品交易市場幾乎成了溫州産品的集散地。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寧夏、甘肅、新疆、陜西等地。為此,中西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優惠政策,成立投資服務中心,千方百計地留住溫州人,讓他們安居樂業。而溫州人也從西部為自己築起了一座座“金山”、“銀山”。

  我們採訪發現,推動溫州私營企業西進的,主要是商會等民間組織充分發揮了牽線搭橋的作用。1995年,溫州人在昆明建立了第一個溫州商會;1996年在西安建起了溫州商會……現在,全國各地有25個溫州商會,充當政府和私營企業、個體經營戶之間的橋梁。商會也成為溫州各級政府對在外創業的溫州人進行組織協調的一個渠道。政府通過商會宣傳溫州,樹立溫州形象,擴大溫州的知名度。當然,商會也有利於在外的溫州人在流動中求得共同發展。烏魯木齊溫州商會秘書長朱景統説,現在新疆有8萬溫州人,他們做工、務農、經商,各行各業全面出擊;在庫爾勒種棉花、水果,在阿勒泰開金礦、煤礦,哪行賺錢就幹哪行。

  溫州人參與西部大開發,從以私營企業為主體,到以民間商會為橋梁,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溫州人以市場化的利益驅動來推進東西協作,以非政府的力量來協調、組織、處理東西協作中遇到的問題等,頗有現實意義。因為,利益驅動下産生的合作項目,有利於取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雙贏”結果;市場化運作的合作機制,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風險;鼓勵民間資金和投資主體參與西部大開發,有助於形成持續發展的開發動力。 (人民日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