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藥工業正成為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增長點
迅速崛起的我國民族藥工業,正成為西部民族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記者從近日在貴陽召開的全國民族藥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介紹説,藏藥、維藥、蒙藥、傣藥、彝藥、苗藥等民族藥的生産,過去長期停留于“自採、自製、自用”的水平,藥品生産缺乏科學的管理,沒有形成正常的産、供、銷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藥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民族藥的開發,西藏、新疆、青海、貴州、四川、甘肅、內蒙古等西部少數民族人口較集中的地區,陸續出現了一批頗具規模的現代化民族藥生産企業。這些企業完全改變了過去那種小手工業作坊式的生産模式,民族藥的生産能力和藥品質量大幅度提高。
僅地處西南的貴州省,1999年民族藥品的産值就達10多億元,出現了“貴州神奇”、“貴州漢方”等一批已通過國家藥品生産質量管理規範(GMP)認證的現代化民族藥生産企業。西藏自治區1999年民族藥産值達3億元,有70%以上的縣建立了藏藥廠或藏藥製劑室,藏藥在全區的醫療用藥比例佔70%以上。青海晶珠藏藥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藏藥現代化研究中心緊密合作,開發出了膠囊、口服液、滴丸、軟膠囊等現代藏藥新劑型,建成了我國目前最大的藏藥現代化生産基地之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後將在西部大開發中,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民族地區,建立一批民族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和民族藥材生産基地,重點幫助條件較好的民族藥生産企業按照GMP的要求進行技術改造,並優先安排對民族藥生産企業的GMP認證檢查工作,以進一步促進民族藥生産的現代化,培養西部民族藥生産的領頭企業。(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