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孵化青海海東特色經濟
科技農業孵化青海海東特色經濟



  給黑土地覆上白色的薄膜,讓一顆顆土豆變成金豆; 在田間建起一座座塑料大棚,使冬季産出夏季菜。青海省海東地區通過發展科技農業,推動特色經濟迅速壯大。

  平安縣古城鄉石壁村從1995年起開始試種地膜洋芋,畝産平均達到3000多公斤。村長韓生祿對記者説,就按一公斤四角錢的市場最低價計算,種一畝地膜洋芋有1200元錢的收入,這相當於1000公斤小麥的售價。他説,在石壁村這樣高寒潮濕的地方通過地膜保溫,洋芋畝産最高曾達到過5000多公斤。現在石壁村已形成一個洋芋自然集市,每到收穫季節,外地人紛紛前來收購,去年洋芋還銷往東南沿海。

  溫棚種植使蔬菜生産“春提前,秋延後”成為可能,當地農民自發開展溫棚種菜,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樂都縣的溫棚面積現已達到8860畝,蔬菜總産量達2.24億公斤。高廟鎮白崖子村鹽鹼地改造之後修建起了近200個高標準鋼架日光節能溫室,今年溫棚已全部用於細菜生産,平均每畝溫棚純收入可達5000元。 這個縣除了6個川水鄉鎮開展溫棚種植外,今年許多溝岔、淺山地區的農民也自發地開始建塑料大棚,預計明年全縣的溫棚面積可達1萬畝。

  據了解,為了發展特色經濟,海東地區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始終堅持增加科技投入,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他們積極爭取資金,向上級單位申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還派技術人員到外省學習取經,並從外地吸引種菜能手紮根海東。(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