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WTO

WTO與零售業:與巨人共舞

  這是“麥肯錫”的一個預言:在未來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零售市場將由3至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場零頭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
  隨著分銷、批發行業的進一步開放,中國零售企業養精蓄銳的時間只剩下僅僅一年!而入世後的中國零售版圖中,究竟誰是王者誰是寇,且讓我們對零售兵團各方勢力做一番權衡!
  外資加速跑
  時間進入2000年,進入中國達10年之久的外資零售企業開始加速飛奔!
  先是在9月份,政府高層主管官員宣佈,中國允許外商有條件地控股商業企業,並將逐步取消對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資可以進駐中國各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股權最高限制是65%。接著,沃爾瑪CEO李斯閣頻頻訪華,其後宣佈在2001年將新開8家店,這個數字相當於它在進入中國前5年裏所開店數的總和。這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國的麥德龍(METRO)也宣佈2001年在中國要新開8家店,巧合的是,這個數字也是麥德龍此前在中國開店的總和。尾隨其後的是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國家樂福(CARREFOUR),它是三巨頭中表現最好的。到目前為止,家樂福在中國已經有27家店,估計今年新開張的店將在七、八家左右。
  有關專家分析外資零售巨頭進攻策略時道,目前,外資零售業已在食品、日用品、家居等市場中佔有了重要的地位;以沃爾瑪、家樂福為首的外國大型超市去年在中國銷售額估計達到近200億元;百安居、歐培德及宜家等家居裝飾大賣場也在上海等市場上佔據了主導地位,並有迅速擴張的計劃;其它行業的跨國公司零售商,也開始從較為成熟的市場,如上海,開始進入中國;而長遠來看,電器零售業、圖書、音像、藥品零售業,下一步都可能成為外國零售商的目標。
  這是不得不正視的事實:這些已經或準備進入中國的世界零售巨頭,將佔據城市商業街區的黃金地段,分割我國零售企業的市場利潤。同時,外國零售企業的大量涌入,會使零售業競爭更加激烈化,如果沒有相應的市場規則,價格大戰不可避免,這樣會使中國零售業利潤進一步下滑,進入到微利和零利時代!
  本土零售業的承受力
  外資零售巨頭固然來勢洶洶,但在近十年的對峙歷史中,本土零售企業也在不斷韜光養晦,並已在對撼中成長了起來!
  在談到即將來臨的這場競爭的格局時,有專家預言,未來一年內,外商很可能在國內零售企業銷售額的排名中佔據領先位置,成為“單打冠軍”;但是在整個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中,內資零售企業仍會佔據較大比重,成為“團體冠軍”。為什麼?因為本土零售業的承受能力還很強!
  綜合中國零售行業的總體情況,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商業企業還是具備一定的承受能力的。自從1992年開放零售業以來,事實上,目前,外資在國內商業領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進入地域也有限,國內商業企業在競爭中仍具有絕對優勢。從比重看,含有外資比例的商業企業佔國內商業企業總量不到千分之一,營業總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到3%。而即使是在外資進入最多的上海,其營業總額也僅佔8%。當然,儘管合資零售業在數量和市場份額的比重都很小,但它給國內企業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是遠遠大於實際産生的市場壓力。
  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顧國建指出,其實,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我們有先天的優勢。比如説,一家店面的成功與否有70%取決於選址,我們的企業在這點上就可以佔得先機;中國的企業也可以發揮本土作戰的優勢,在連鎖企業間實現資源共享;利用對中國環境的熟悉,通過簡便程序獲得資源的配置優勢。
  另外,顧國建道,內資零售企業要牢記信息社會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準則,把我們目前已經佔有的先機在短時間內轉為市場實力;全面整合我們的系統,提高包括採購技術、配送技術、信息技術等的核心技術能力;要大膽實行業態創新和經營方式創新,注意把超市各種模式的變化和地區性特點相結合;要從戰略高度認識發展電子商務對零售企業的意義,更快、更大規模地建立信息系統,發展企業對消費者業務。
  應對法寶
  挑戰並非想像中的嚴峻!
  事實上,入世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機遇。有專家預測,在擴大中國商品出口業務的同時,大量國外價廉質優商品進入中國消費品市場,將極大地補充、豐富商品市場的供應,對拉動國內需求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將促進中國消費水平的提高,引起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外商還會帶來全新的營銷理念與科學的管理方式。
  目前,中國零售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強化定位意識。現在零售業面對的是日益成熟的、具有較高鬆散性和流動性的消費群體,消費內容的多元化、需求層次的複雜化和購買行為的理性化,需要零售企業樹立科學、整體的營銷觀念,研究自己的消費者,對自身做一個準確的定位,真正讓消費者成為企業營銷活動的中心。二是從戰術競爭轉變到戰略競爭。國外大型零售集團進入中國市場更多考慮的是長遠的、戰略上的競爭。零售企業要構建完善的整體營銷管理系統和經營品牌,還要實現從以單一消費者為中心向以消費者和競爭者為中心轉變,重視競爭對手的研究;從感覺經驗型向科學經驗型轉變,重視科學的策劃與可行性研究。要避免同地域、同檔次、同類型的零售企業之間展開過度競爭,造成兩敗俱傷。
  《南方都市報》 2001年9月03日 金杜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